◎文/上?!罾?/p>
真會氣死人
◎文/上海·楊昆
非洲草原上有一種吸血蝙蝠,靠吸食野馬的血生存。不管野馬怎樣暴怒、狂奔,就是拿這些家伙沒辦法,不少野馬被活活折磨死。動物學家發(fā)現(xiàn),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極少,不足以讓野馬致命,野馬對吸血蝙蝠這一外因的劇烈情緒反應,才是造成它死亡的原因。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其實也像野馬一樣,遇到不順心的事,不能寬容待之,情緒激動,甚至暴跳如雷,嚴重危害自身健康。美國雜志《人的性格和社會心理》刊登一篇研究報告指出,人的性格決定壽命。研究人員調查了7000名老人后發(fā)現(xiàn),有責任心、外向、隨和、不太神經(jīng)質的人健康狀況比較好,而經(jīng)常焦慮、情緒化、容易生氣的人易患中風、關節(jié)炎和糖尿病。研究人員認為,性格好的人生活習慣更好,他們能很好化解壓力并與醫(yī)生溝通。性格不好的人不善于應對壓力,這樣,他們的身體會釋放出更多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大量皮質醇會損傷免疫系統(tǒng)以及包括大腦在內的重要器官。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氣死周瑜的故事并不只在文學作品里出現(xiàn)。科學研究顯示,人真的會被氣死。最近,頂級心臟病專業(yè)雜志《歐洲心臟》薈萃分析了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人類的情緒與心臟疾病有顯著的關聯(lián)性,生氣的反應越強烈,心臟病發(fā)作的風險越高。那些受人氣又“氣不過”的人壽命最短。受氣會使人體心理受到極大傷害,可因盛怒傷肝,因悲哀傷肺,因恐懼傷腎,因不喜傷心,因憂慮傷脾,可以說,受氣者身體的五臟俱傷。生一次氣毀一次健康。生氣導致的疾病與由風寒暑濕等外因導致的疾病不同,會直接損傷五臟功能,發(fā)病更加嚴重。
生活中的氣不會少,不過,為了健康,我們一生氣首先要問問自己“此氣該不該生”。其實,人們日常生活中所生的氣,大多是不該生的。比如,在公共汽車上挨了踩,飯店用餐時服務員失手弄臟了你的衣服等等,這些事都是他人無意或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冒犯你。還有一些微不足道、雞毛蒜皮的瑣事、流言、傳言、小道消息,都是不值得生的氣。如果你無法不生氣,那就想辦法盡快消氣,消氣越早越好。心理學家建議,生活中一旦動怒,可主動采取五種方法巧妙消氣。
意識法以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知識水平使憤怒情緒難以發(fā)生或降低強度。以自己的內部語言為媒介,如在發(fā)怒時心中反復默念“別生氣”“不該發(fā)火”等等,常會收到一定的效果。
轉移法生氣時有意識地聽聽音樂,逗逗孩子玩,這是積極的接受另一種刺激,即轉移大腦興奮點的制怒方法。
升華法把怒氣化為從事科學、文化、藝術、體育等活動的力量。司馬遷說:“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也”。就是升華法的典型例證。
躲避法立即離開生氣的現(xiàn)場和惹你生氣的人,找個清靜的地方看書或做別的事。
宣泄法找知心朋友或其他自己信賴的人,訴述內心的不平,求得安慰、疏導與調節(jié),會加速消氣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