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泉?!±罱鹌健刂緩姟」铡∈窇椊堋堉緷□U英濤 楊榮 趙志嬌
【摘要】 目的 探究腹腔鏡輔助全胃切除術與開腹全胃切除術治療胃癌的療效及早期預后情況。方法 100例胃癌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腹腔鏡下全胃切除術治療方案)、對照組(開腹全胃切除術治療方案), 各50例。對兩組患者使用不同治療方案, 比較治療中兩組患者出血情況、切口長度、各項指標和治療后并發(fā)癥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中性粒細胞數(shù)目、白細胞數(shù)目、切口長度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腸道恢復時間、住院時間、術后首次排氣時間及術后首次飲食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 手術時間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下全胃切除術療效可靠, 術中出血量小、明顯縮短住院時間、減少并發(fā)癥,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腹腔鏡;全胃切除術;胃癌;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1.029
胃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 發(fā)病率較高,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臨床上采用早期手術治療能明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隨著腹腔鏡技術在臨床中的應用, 腹腔鏡手術治療胃癌已成為胃腸外科發(fā)展主要手術方式, 在醫(yī)療領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腹腔鏡輔助全胃切除術由于創(chuàng)傷更微小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而且一定程度可以減少組織損傷, 使機體盡快恢復, 預后良好。本次研究, 經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100例胃癌患者進行不同治療方案(腹腔鏡輔助全胃切除術、開腹全胃切除術)的對比研究, 旨在探析腹腔鏡輔助全胃切除術治療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1年2月~2013年12月邯鄲市第四醫(yī)院胃癌患者100例, 年齡46~71歲, 平均年齡(57.4±11.3)歲, 其中男54例, 女46例。按照隨機抽簽單雙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0例。觀察組平均年齡(56.5±10.4)歲, 其中男27例, 女23例;胃底賁門癌18例, 胃體癌17例, 胃竇癌15例;低分化腺癌19例, 中分化腺癌11例, 黏液腺癌10例, 肝樣腺癌1例, 低分化彌漫性癌9例;體質量指數(shù)20~28 kg/m2, 平均體質量指數(shù)(24.2±3.3)kg/m2。對照組平均年齡(56.4±10.4)歲, 其中男27例, 女23例;胃底賁門癌19例, 胃體癌17例, 胃竇癌14例;低分化腺癌20例, 中分化腺癌10例, 黏液腺癌10例, 肝樣腺癌2例, 低分化彌漫性癌8例;體重指數(shù)21~27 kg/m2, 平均體質量指數(shù)(23.3±3.5)kg/m2。兩組患者年齡、體質量指數(shù)、病變部位、病理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通過纖維胃鏡, 超聲內鏡(可用于術前病理分期), X 線鋇餐檢查, 腹部超聲、CT、增強 CT、磁共振(MRI)及 CT 聯(lián)合正電子發(fā)射斷層掃描(PET-CT)等影像學檢查以及血生化實驗室檢查, 確定胃癌患者[2]。排除治療前為肝腎功能、血液學、心電圖明顯異?;颊?, 目前并發(fā)其他惡性腫瘤及遠處有轉移[3]。
1. 3 方法 術前準備:所有患者保證腹部皮膚清潔完整, 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尿檢、肝腎功能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 確定病變的部位、淋巴結轉移和腹腔轉移等情況, 麻醉方式為全身麻醉, 患者采取平躺方式, 在患者臍孔處穿刺建立人工氣腹。觀察組給予腹腔鏡輔助全胃切除術治療方案, 對照組給予開腹全胃切除術治療方案。
1. 4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的出血情況, 包括:患者中性粒細胞[正常值(4.0~10.0)×109/L]、白細胞數(shù)目[正常值為(4~10)×109/L(4000~10000/mm3)]與切口長度。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腸道恢復時間、住院時間、術后首次排氣時間及術后首次飲食時間[3]。在術后觀察兩組并發(fā)生癥情況, 包括吻合口瘺、切口不愈合及感染、小腸梗阻、肺部感染。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中性粒細胞數(shù)目、白細胞數(shù)目、切口長度, 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785、9.537、27.440, P<0.05)。見表1。
2. 2 觀察組患者腸道恢復時間、住院時間、術后首次排氣時間及術后首次飲食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 手術時間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075、51.450、6.264、3.583、6.999, P<0.05)。見表2。
2. 3 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543, P<0.05)。見表3。
3 討論
胃癌是源自胃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 在我國癌癥患者中患胃癌的數(shù)量相對較大, 胃癌的早期手術治療能明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手術的根治性對療效起重要的作用。對于胃壁內胃癌浸潤廣泛、淋巴結轉移、癌前病變者往往采取胃全切手術。由于胃全切手術解剖層面多、淋巴清除范圍廣, 且胃周血管豐富, 在進行開腹手術時, 手術時間長、出血量大。腹腔鏡手術更加適用。研究表明鏡下可以清楚地看到各解剖平面、病灶部位以及血管走行, 對于病灶切除及淋巴結的徹底清掃很有幫助, 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開腹手術引發(fā)的副損傷[4]。部分學者認為微創(chuàng)外科可以使機體的內環(huán)境保持相對穩(wěn)定, 不但使組織損傷小, 而且可以使機體較快的恢復, 預后效果良好[5]。
本次探析腹腔鏡輔助全胃切除術治療的效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中性粒細胞數(shù)目、白細胞數(shù)目、切口長度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梢娊o予腹腔鏡輔助全胃切除術出血量較少, 具有創(chuàng)傷輕、臨床癥狀改善快、痛苦小的優(yōu)勢, 對改善患者病情有很大的幫助[6]。
術后給予患者一定的營養(yǎng)支持有利有患者的康復, 糾正貧血、低蛋白血癥, 可以防止因營養(yǎng)不良影響吻合口的愈合, 因為胃癌患者消化道易受累, 影響營養(yǎng)物質攝入, 而且腫瘤負荷較大, 患者往往貧血、營養(yǎng)不良, 往往影響患者預后。研究期間對兩組患者各觀察指標對比, 觀察組腸道恢復時間、住院時間、術后首次排氣時間及術后首次飲食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 手術時間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梢娊o予腹腔鏡輔助全胃切除術治療, 明顯縮短恢復時間, 各項臨床癥狀或指標恢復正常較快, 療效具有優(yōu)越性, 從而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與華瑾[7], 許夕霞等[8]報道相似。與開腹遠端胃癌根治術相比較, 腹腔鏡下遠端胃癌根治術所需時間更長, 但其術中出血減少, 術后的腸道功能恢復更快, 術后患者死亡率降低, 總的住院時間縮短。手術時間較長由于腹腔鏡輔助全胃切除術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手術操作空間局限, 導致術中吻合重建操作過程比較困難。
臨床手術是根治胃癌的有效方式, 盡早手術治療輔以化療和放療以及免疫治療療效較好, 該手術方式可以將淋巴結清除較徹底。文新元等[9]研究表明, 手術近期效果比較好, 并發(fā)癥少, 這與腹腔鏡操作下創(chuàng)傷小有關。本研究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赡芘c開腹組的手術切口大感染率高, 腹腔鏡組小切口及局部張力小, 愈合快有一定關系, 給予腹腔鏡輔助全胃切除術治療療效顯著, 與魏登文[10]報道一致。
總之, 腹腔鏡下全胃切除術療效可靠, 術中出血量小、明顯縮短住院時間、減少并發(fā)癥,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江仲. 60例胃癌術后早期腸內腸外營養(yǎng)支持應用體會. 安徽醫(yī)藥, 2015, 19(2):346-348.
[2] 蘭飛, 譚曉俊. 胃癌根治術后并發(fā)癥的相關因素分析. 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 2015, 25(2):99-102.
[3] Zhao H, Wang Y, Yang L, et al. MiR-25 promotes gastric cancer cells growth and motility by targeting RECK. Mol Cell Biochem, 2014, 385(1-2):207-213.
[4] 黃智清. 腹腔鏡輔助下胃癌全胃切除及其聯(lián)合臟器切除的臨床研究.南方醫(yī)科大學, 2014.
[5] 王明佳. 胃切除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術后維生素B12水平的變化.瀘州醫(yī)學院, 2014.
[6] 張衍勝, 高翔宇. 腹腔鏡輔助全胃切除術與開腹全胃切除術治療胃癌的療效及早期預后比較.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4, 23(10):1447-1449.
[7] 華瑾. 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進展期胃癌近遠期療效的對比性研究.第四軍醫(yī)大學, 2014.
[8] 許夕霞, 王彥霞, 王玲玲. 不同消化道吻合方式對胃癌全胃切除術后患者胃腸功能的影響.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4, 17(11): 1314-1316.
[9] 文新元, 黃文峰, 聶劍. 分析不同部位的胃癌腫瘤術式選擇與預后. 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志(電子版), 2014, 8(3):256-259.
[10] 魏登文. 腹腔鏡根治性全胃切除術在胃上部癌中的應用與研究.蘭州大學, 2014.
[收稿日期:2015-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