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松
摘 要:教育評價按照側重點不同可以劃分為三個主要方面:教師工作的評價、學生學習質量的評價和教育環(huán)境條件的評價。本論文就學校教師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了探討,指出了現行學校教師評價模式及存在的問題,并就如何改進教師評價體系,促進教師主動發(fā)展、全面發(fā)展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教師評價;問題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266-02
一、教育評價的意義
教育評價是教育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根據一定的目的和標準,對教育工作及其有關因素中的狀態(tài)與績效進行描述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價值判斷的活動。本文擬從學校教師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作一淺談,以求指正!
二、現行學校教師評價模式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們很多學校在對教師進行評價時,總是圍繞課堂教學、教學態(tài)度、教學效果等進行評價,特別是過分片面強調了結果評價,這種評價基本上是將教師的教育教學效果簡化為學生的考試分數,而對教師與集體的關系以及師生關系等方面的評價都被弱化,對教師評價的內容集中于短期的教育行為。筆者認為,這種評價方式對教師行為的引導完全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1)教師只重視鉆研教材、考點、考題,而忽視自身素質的全面提高;(2)能提高學生成績的教師才是好教師,這會使部分教師喪失自我發(fā)展的信心;(3)形成不正當的競爭心態(tài),影響教師間的相互學習、交流與合作。
三、改進教師評價體系,促進教師主動發(fā)展、全面發(fā)展
關于教師評價的探索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然而筆者認為,無論何種評價方式,我們決不能僅僅把它作為考核教師工作成績、工作表現的手段,而應以激發(fā)教師自我發(fā)展的內驅力,引導、激勵教師全面發(fā)展為根本目的。因為這才是一所學校乃至整個教育發(fā)展的不竭動力。
1、教師評價應尊重教師的差異,實現多層次評價標準
教師工作過程是一個多層次、多因素、多變量的動態(tài)系統(tǒng),教師在自身成長過程中客觀上存在差異。評價標準既要強調統(tǒng)一、客觀的標準,又要重視教師的差異,根據教師成長規(guī)律,對不同發(fā)展階段和背景的教師,其評價標準要有一定的層次和多樣性,使每一位教師既要遵守學校的基本要求,完成基本的工作任務,又能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達到標準的具體方式、時間和途徑。具體操作如下:
(1)將教師評價分為基礎性評價與發(fā)展性評價。
(2)關于基礎性評價。
該部分考核內容為學校要求每個教師必須達到的基本要求、常規(guī)要求,以及根據不同崗位必須完成的基本工作任務。
(3)關于發(fā)展性評價。
一是學校應根據本校師資現狀,制訂師資建設的長遠規(guī)劃和年度實施計劃。
二是每位教師確定個人發(fā)展的目標以及年度實施計劃。
三是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
四是提出多個層面的工作要求,供不同的老師自訂為發(fā)展目標。比如:論文數量及獲獎等級、學習進修情況、優(yōu)質課獲獎、教育科研等。
2、教師評價應將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做到定性評價定量統(tǒng)計
教師評價的內容,應以教師發(fā)展為基點,包括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教育業(yè)務能力,敬業(yè)精神,情感態(tài)度等諸方面,客觀反映教師在工作和發(fā)展中的需求,發(fā)掘其潛能。要引導教師全面發(fā)展,不僅要評價教師的教,而且要評價教師的德;不僅要評價教師在知識、智力和能力等認知方面的素質,而且要評價情感、人格等非認知因素。說到這里,可能我們有同志要想呢,教學效果評價等內容,容易量化,好辦!然而要求教師心胸寬闊,不計較個人得失等方面,這些內容一是不好確認,二是怎么量化?
(1)評價主體。
筆者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確一個觀念:不管什么樣的評價機制,評價主體肯定是人,其次我們要分析哪些人可能會對教師工作期間的表現產生了解。通過這樣的分析,我想答案已經出來了:這些內容應該交給學生、家長、同事、領導以及教師自己去評價。
①學生評價
要推行學生參與教師評價的制度,首先要制定科學的評價指標,有利于教師科學地改進教學,而不是無原則地取悅學生。其次在運用評價結果時,對學校來說,應重在改進學校管理策略;對教師來說,應重在對照、反思、完善、提高。
②家長評價
首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家長也是教師工作上的伙伴,他們也在直接或間接的參與著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而且能從不同的側面反映教師的工作表現,對教師的改進和提高會產生積極影響。其次,家長參與教師評價是教育作為一項服務工作的必然要求。
③同事評價
同事對于教師的工作有著更深刻的共鳴和更準確的理解。所以同事評價是重要的學習和交流的機會,教師可以從同事的評價中獲取大量有價值的信息和經驗,對于改進教育教學和自身發(fā)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④領導評價
領導參與教師評價,可以促進教師個人發(fā)展目標與學校發(fā)展目標的整合,激勵教師拓展自身的潛能,在自我的不斷超越中推動學校的發(fā)展。同時,客觀公正的評價和有的放矢的指導,能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增強與教師的溝通和互動。
⑤教師自我評價
在教師評價中強調教師的自我認同非常必要。一是有助于保證教師評價的公正,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二是有助于增強教師的責任感。三是把評價活動和過程作為教師展示自我的平臺和機會,可使評價成為促進教師發(fā)展與自我實現的工具。四是有助于教師進行反思。
(2)定性評價、定量統(tǒng)計。
以上五種評價方式,僅僅解決了教師工作中不易量化因素評價的主體問題,即由誰來評價。然而怎么評價,還需要進一步探討。筆者認為,可以采用“定性評價、定量統(tǒng)計”的方法,對教師在工作中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人格 等因素進行評價。
①在以上五種主體評價方式中,均采用“滿意”、“喜歡”、“信任”等間接指標評價,代替“師德高尚”、“能力強”等直接評價指標,將價值判斷權交給評價主體,使評價主體易于感悟、接受,從而敢于評價。
②用“滿意”、“較滿意”、“一般”、“不滿意”這些等級指標,對評價對象進行定性評價。
③給不同的等級指標賦分,將評價結果量化匯總,實現“定性評價、定量統(tǒng)計”。
總之,學校要把對教師評價作為一種手段,積極為教師發(fā)展提供機會和平臺,幫助教師確立個人發(fā)展方向,制訂個人發(fā)展目標,激發(fā)教師自我完善的需求,同時在評價過程中,還應借鑒“人本思想”,進一步激發(fā)教師發(fā)展的內驅力,只有這樣,才能推動課程改革的實施,促進教師和學校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