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誠+萬乃萍
摘 要:最近不論是小學科學課,還是幼兒園的科學課,很多人都在討論如何讓一堂科學課能歐順利的上下去,如何吸引學生在科學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如何全身心的投入探究活動,保證學生在科學課堂上甚至課后的時間里在學科核心素養(yǎng)方面能夠得到提升,其關鍵在哪里?是精心設計的問題還是層層深入的引導?是結構性的材料還是帶著幽默感的引人入勝、娓娓道來?亦或者是教師的人格魅力?我覺得這些都對,也都指向一個關鍵因素,那就是學生的需要。
關鍵詞:學生;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高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310-01
最近不論是小學科學課,還是幼兒園的科學課,很多人都在討論如何讓一堂科學課能歐順利的上下去,如何吸引學生在科學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如何全身心的投入探究活動,保證學生在科學課堂上甚至課后的時間里在學科核心素養(yǎng)方面能夠得到提升,其關鍵在哪里?是精心設計的問題還是層層深入的引導?是結構性的材料還是帶著幽默感的引人入勝、娓娓道來?亦或者是教師的人格魅力?我覺得這些都對,也都指向一個關鍵因素,那就是學生的需要。
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主要陣地我個人覺得還是課堂,而課堂能夠順利進行是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保證,如何讓課堂能夠吸引學生從而使得其能夠順利進行的關鍵則在于學生的需要。如果你上課的過程是圍繞學生的需要來設計并進行的,學生在滿足自己需要的時候會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并發(fā)言,而不會做出游離于課堂之外的一些行為。反之,你上課的過程對于學生的需要完全無視,僅僅是教教材,走教案,那么學生首先會覺得你上課無趣、無聊,然后就是不想聽,覺得沒意思,接著就會表現(xiàn)出魂游天外、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甚至于調(diào)皮搗蛋等等。那么怎么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需求一致,并且在不斷的滿足學生的需求的同時使得課堂內(nèi)容緊密、引人入勝,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呢?那就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通過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學科的興趣來營造、引導學生的需要。
興趣對于學習的作用已經(jīng)不需要我再來贅述,興趣其實是學生課堂需求的最直接的來源,如果孩子對科學沒有興趣,他在課堂上談何需求?又怎么會認真聽課?這么做豈不是在違背人性?所以說興趣是一切的前提,我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學科的興趣。
二、精心設計的問題、結構性的材料起到關鍵的作用。
學生在課堂進行過程中的需要是需要老師引導的,只有學生的需要與課堂教學的目標一致,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如果他的需要與教學目標不符,甚至是背道而馳,那就不是在培養(yǎng)學生、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了,而是一種游戲,純粹的“放羊”了。舉個例子:在《亮暗與照度》這一課,一上課就創(chuàng)設情景:臺燈3選1,在晚上讀書寫字時候用,你會怎么選?學生根據(jù)亮暗選擇其中的一盞,教師提問到底是哪一盞臺燈亮?眼睛比較不精準。這時學生的需要是能夠精準地測量,好,現(xiàn)在我滿足你的需要,給你測量的工具平板電腦并且教你怎么使用照度傳感器,這時候學生都是認真聽講并按教師的預設在走,這就是“需要”的力量。在學生小試身手過后測出臺燈下任意位置的照度以后發(fā)現(xiàn)各組照度值不同,在教師恰當?shù)囊龑绿岢觥罢斩鹊拇笮∨c哪些因素有關”這個問題,其實這個時候學生都知道了可能是與平板擺放距離臺燈的位置或者是臺燈的高度有關,而教師提出用實驗來探究的時候,學生在平時的學習、培養(yǎng)下這時候他們的需要就是“通過實驗探究來證明自己的假設是正確的”。然后教師就滿足學生的需要,給學生時間去討論實驗探究的方案,讓學生交流并對實驗探究的過程做出細節(jié)的指導,教師給出結構化的材料讓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引導其通過分析數(shù)據(jù)最后得出結論來證明你的假設是正確的,滿足學生的需要。甚至給學生一個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將學到的與照度相關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評價在太陽底下看書會怎么樣?滿足學生再掌握知識后想“炫耀”一番的需要。這樣的設計可以稱得上是層層剝筍,通過滿足學生的層層需要,來完成課堂的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三、教師的學科素養(yǎng)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教師的人格魅力也是一項不可忽視的因素。
要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自己起碼要有一桶水。所以不管是教師在上課過程中的語言規(guī)范,還是每一次實驗的操作規(guī)范,都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不是一夕之間就能夠得到提升的,而是在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潛移默化下逐漸提升的。如何更好得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呢?首先就是要提升我們教師自己的學科素養(yǎng),上課時注意自己的每一句話是否科學、規(guī)范。自己每一次實驗的演示操作是否科學、規(guī)范。其次要更加精細化地去備課,去研究學生在課堂的每個階段他們的需要是什么?我們該如何引導他們的需要和教學目標一致起來,如何將滿足學生課堂需要的過程轉變?yōu)榻虒W的過程。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索、去實踐。
(上接第309頁)學生生物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生,是新課程背景下生物教師必須深入研究和解決好的一個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 《生物學教學》,2015.2
[2] 《中學生物教學》,2015.5
[3] 《科技輔導員》,2014.3
[4] 嚴先元《怎樣引導學生習得新的學習方式》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5] 張玉民《新課程老師組織合作學習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能力培養(yǎng)與訓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