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碧嬌
【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制定的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對教師正確領(lǐng)會閱讀教學的要求,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zhì)量,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新課標》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小學語文中的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我們應注意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學習活動中,掌握語文工具的知識和學會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并重點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zhì),把閱讀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結(jié)合起來。那么,怎樣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通過實踐,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提高閱讀能力
利用情境教學,能寓理于情,寓教于樂。潤物無聲,不僅能使學生產(chǎn)生濃厚興趣,而且使學生獲得情景感受,加深了對問題的理解,化難為易,在審美愉悅中主動愉快地學習語文知識。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合理創(chuàng)設(shè)和運用教學情境,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結(jié)合起來,使學生在生動和諧的氛圍中充分地和老師、文本展開對話。因此,在教學中,要結(jié)合文本和兒童的心理特征,要適時、適量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情境,使教學變得更為有聲有色,讓學生真正快樂、輕松地學習語文,感受語言,培養(yǎng)語感,感悟生活。
如《草原》一課教學中,教師課前可播放贊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繪草原景色的課件,創(chuàng)設(shè)情景,讓學生入情入境,從而激起學習課文的興趣。教師在引導學生細讀第一段時,抓住景物品詞句,先讀出感受再讀出情感,從而體會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觸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轉(zhuǎn)化為學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寫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時,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這樣,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水平。
二、以讀為本,提高讀書能力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币辣救酥姡x書不僅要注重讀的數(shù)量,還要重視讀書的形式和質(zhì)量。讀書在形式上有教師的領(lǐng)讀、范讀,學生的默讀、朗讀、誦讀、自由讀、分組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引導學生選擇相應的讀書形式。
例如在上《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時,先讓學生一邊聽老師范讀課文,一邊想象小興安嶺的美麗,使小興安嶺在他們心目中有個朦朧的印象。再讓學生觀察畫面,體會小興安嶺的美。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看看作者是怎樣描繪這些景物的,抓住“抽”、“嫩綠”、“融化”、“匯成”、“淙淙”、“散步”、“俯下”等詞語,想像樹木的長勢、顏色以及小溪悅耳的聲響,小鹿頑皮的動作、神態(tài)等,理解作者用詞的精當,體會人們的喜悅之情。最后,讓學生有表情地朗讀,品味小興安嶺的美麗、迷人,學生讀得有聲有色,宛如步入小興安嶺美麗的畫卷之中。
三、認真?zhèn)湔n,深入鉆研教材
我們上課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獲得更多的知識,而學生之間總是存在著個性差異。真正的熟知他們的個性差異,使他們在不同的層面上都受益。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愛上語文課,這是上好課的前提。理解文本,對教材有獨到的見解和剪裁。理解教材的能力是教師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因為新一輪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強調(diào)“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每位語文教師都要能夠從語文的課程體系去研究教材,抓住文本的重點內(nèi)容,融入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會,深入挖掘文本的內(nèi)容美及語言的表現(xiàn)形式美,用教材中的知識內(nèi)容、事例為載體,通過文化知識的學習,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掌握各種相關(guān)的技能,滲透情感態(tài)度的引導,進行科學精神、意志品質(zhì)等方面的熏陶,予以事物觀、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教育。
同時,教師還要能夠?qū)滩倪M行整合,大膽剪裁并重新組合,如教材前后內(nèi)容的整合,教材內(nèi)容呈現(xiàn)方式的變化,圖文結(jié)合講解內(nèi)容真正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使課堂充滿活力。
四、廣泛閱讀,豐富學生知識
要提高閱讀能力,光靠課堂教學幾十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通過閱讀教學,激發(fā)學生在課外主動找讀物看的興趣。在教學中,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也一時難以解答,可是,發(fā)動學生又把疑難解決了。
例如聽一位老師在上《蜘蛛的網(wǎng)》一課時,有個學生提出問題:“蜘蛛的網(wǎng)能粘住小飛蟲、甲蟲等等,它自己卻不會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師想不到學生會提出這個問題,便隨機應變,發(fā)動學生,說:“你們想想吧,看誰能想出來!”有個學生回答說:“因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苯處熃又鴨枺骸澳闶窃趺粗赖哪??”學生答:“我在《動腦筋爺爺》那本書上看到的?!庇捎趯W生多看課外書,既提高了閱讀能力又增加了科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能恰當?shù)赜蒙显S多在教材中沒學過的詞語,可見,學生是在課外閱讀中獲得的知識。因此,激勵學生廣泛閱讀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途徑。平時,教師要注意適當?shù)亟榻B符合學生接受水平的讀物讓他們閱讀,還要啟發(fā)學生運用教學中學到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學生廣泛閱讀,必能豐富知識、開拓思路。無疑是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好方法。
總之,閱讀課的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頭戲,只有做好閱讀課的教學才能更好的進行其他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小學是培養(yǎng)孩子一生閱讀習慣的重要階段,如果孩子從小都不親近書籍,對閱讀沒有興趣,那么他可能一生都會遠離閱讀。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我們應該利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孩子的心靈在閱讀中飛揚!
【參考文獻】
[1]李洪富.淺談如何上好小學語文閱讀課.《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5年第24期
[2]趙茹桃.上好小學語文閱讀課的策略,《關(guān)愛明天》,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