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漢代至今,有很多文人注重對《爾雅》的注譯。史書的中對《爾雅》的收錄和分類情況,清晰地展示著《爾雅》在中國古典文學中的重要性的演變?!稘h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新舊唐書、《四庫全書總目》等對《爾雅》的收錄情況變現(xiàn)出了《爾雅》研究及注意在各個時代的不同,從縱向的歷史深度挖掘《爾雅》的流變情況。
關鍵詞:爾雅;廣雅;訓詁;漢書;總目;收錄
作者簡介:王海貝(1989.6-),女,山東省新泰市人,就讀于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2012級古代文學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1-0-02
《爾雅》作為我國最早的辭書,同時又是古典經書之一。至南宋《爾雅》與《詩經》、《尚書》等共稱為“十三經”?!稜栄拧纷鳛槲覈谝徊繉iT解釋語詞意義之書,是按照詞語類別進行組織編纂的,從其書名中可解,《爾雅》作為訓詁之書,旨在將對詞的解釋從讀音、意義的層面趨向“雅”,即合乎規(guī)范的標準,尤其是儒家的倫理道德標準。后世出現(xiàn)了一系列仿書,如《廣雅》、《駢雅》、《通雅》、《別雅》等,統(tǒng)稱為“群雅”。然而關于《爾雅》具體出于誰手,卻無從考證。在《爾雅》最初記載的《漢書·藝文志》中并未記錄其編纂之人。張揖在《上廣雅表》中云“臣聞昔在周公,纘述唐虞,宗翼文武,克定四海,勤相成王……六年制禮,以導天下,著《爾雅》一篇,以釋其意義?!钡鄶?shù)人認為《爾雅》實成書于秦漢,經由秦漢人之手編纂成書。自漢代至今,有很多文人注重對《爾雅》的注譯。但是如今最為普及之本是晉代郭璞《爾雅注》,此本亦是現(xiàn)存可考的最早最完整的注本。
史書的中對《爾雅》的收錄和分類情況,清晰地展示著《爾雅》在中國古典文學中的重要性的演變。首先最早《爾雅》在《漢書·藝文志》中歸入六藝略,有兩種,列入《孝經》。其實在《漢書·藝文志·六藝略》中設有“小學類”。小學類文獻在我國古典目錄學著錄中,采用經、史、子、集死不分類法大多附列于經部。此類書主要是一些字、音方面的訓詁,如《八體六技》(古今字)、《倉頡傳》、《別字》等。“小學類”中記錄十家十二種共四十五篇,這四十五篇均為字書??梢娫跐h代“小學”是以字詞、訓詁為主,“要求學童識“造字之本”的六書,要別“六體”,故小學類所收錄的皆為字書?!?1《爾雅》雖然亦屬于注譯類,但并非單純的解釋字義與讀音,其中的內容和認知已超出了小學的范圍,因為《爾雅》是對經的注解,故歸入經部,而未將《爾雅》列入“小學類”。
《隋書·經籍志》采用經史子集四分法,中收錄《爾雅》7種,已將《爾雅》與其他字書音書歸入經部,并將其列入“小學類”中。《隋書》中不僅收錄了《爾雅》,還收錄了補充《爾雅》的《廣雅》三卷、《廣雅音》四卷。張揖在《上廣雅表》里說“臣揖體質蒙蔽,學淺詞頑,言無足取;竊以所識,擇撢群藝,文同義異,音轉失讀,八方殊語,庶物易名,不在《爾雅》者,詳錄品核,以著于篇。”可見張揖認為《爾雅》是不完善的,因此他撰《廣雅》一篇以補《爾雅》之不足?!稄V雅》全書分上、中、下 3卷,到隋代時,因要避諱隋煬帝名諱,曹憲將《廣雅》改為《博雅》?!恫┭拧吩凇端逯尽分杏涊d四卷,而至《唐志》中增到十卷,且又改回《廣雅》之名。為了遵從原書體力,張揖沿用《爾雅》原書之舊目,“自《釋詁》、《釋言》、《釋訓》以下,直至《釋獸》、《釋畜》凡19篇”2。《廣雅》將《爾雅》中遺漏的經傳中的訓詁、漢代時期的字詞方言,以及《說文解字》中的內容融入其中,從而達到拓展《爾雅》的意義。
從清代之前的正史中可以看出,《爾雅》注本至少有十余家,清之前的《爾雅》研究注譯絕不像《總目》中所錄那樣少?!杜f唐書》中有“經籍志”,《新唐書》中有“藝文志”,兩種史書中對《爾雅》的收錄情況與《隋書》相差無幾,是一致的?!端螘に囄闹尽肥珍浀摹稜栄拧纷⒈揪陀辛俗兓?,達到九種。其中四種是宋人注本,前人注或亡或失。《明史·藝文志》中《爾雅》類僅錄一種《爾雅略義》。但是并不代表明代沒有相關的《爾雅》研究。但在明末清初藏書家黃虞稷所撰《千頃堂書目》3中記錄在明代關于《爾雅》注本遠比《明史·藝文志》中所記錄的多得多,如薛敬之《爾雅便音》、羅日耿《爾雅馀》?!爸煲妥稹督浟x考》錄有漢犍為文學注到宋羅愿《爾雅翼》的《爾雅》注本有28本?!?當代著名的文獻學家、訓詁學家、音韻學家周祖謨,對《爾雅》的研究造詣很深,著有《廣韻四聲韻字今音表》、《續(xù)爾雅考擬目》等,在《續(xù)爾雅考擬目》中錄有《爾雅》明代《爾雅》的相關注本高達59種之多。因此《四庫全書總目》中記錄的《爾雅》種數(shù)是有出入的。
盡管與實際情況不符,但是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這種處理方法未必是一種錯誤?!稜栄拧纷⒆g是在清乾嘉之后出現(xiàn)的。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中,文獻在流傳中必然會出現(xiàn)亡佚、損毀,或者出現(xiàn)訛誤,最終被后人遺棄,而且,目錄編纂者在所錄文獻的取舍都有自己的判斷和立場。這就使書目的收錄在一定程度上有主觀性,未必能做到完全客觀、吻合事實?!犊偰俊窇T例不收錄同時存世人之作,因此在編纂《總目》時僅保留三種。郭注邢疏的《爾雅》注本最受歷代注家推崇。但是鄭樵注本且在《總目》中的位置更高,《總目》將鄭本視為善本,并認為“通其所以通,闕其所不可通,文似簡略,而絕無穿鑿附會之失,于說爾雅家為善本”5。鄭樵《爾雅注》對《爾雅》以及郭璞《爾雅》作了內容上的補正和修改外,還開創(chuàng)了訓詁的新方法、開辟了新途徑。
總體上,《爾雅》是作為中國古典訓詁專著看待的,但是又被列為“十三經”之一,因此很多學者認為《爾雅》一書是“墻頭草”,“既屬于經學著作,歸屬“十三經”,又是訓詁學著作,也屬于“小學”的范疇”6,在中國訓詁典籍中獨占鰲頭,但在經學范疇中又處于歹勢末流之位,是作為經學的附庸而存在的。但是由于訓詁學在古代尤其是唐之前,并沒有得到舉足的發(fā)展,所以總是將其歸入“小學類”,直至《舊唐書·經籍志》才將一系列訓詁之作,脫離“小學類”,而單設“訓詁”,且說明“小學”與“訓詁”的不同,“詁訓,以紀六經讖候”,“小學,以紀字體聲韻”。暫且不論《舊唐書》對于“詁訓”“小學”的注解是否得當,但是卻讓“訓詁”從“小學”類中分離出來,做出了關鍵性的一步。訓詁發(fā)展到清代,已經幾乎臻于極致,“清代學著擺正了它的位置,使之與字書、韻書平列。清一代的絕大多數(shù)學著是奉漢代古文經學為治學宗旨的,以經學為核心,旁及文字、音韻、訓詁、???、輯佚、辨?zhèn)?、史地、典制、天算等。?
根據官方修纂的目錄著述和私家著述的收錄情況不難看出,《爾雅》研究在我國歷史上有三個高峰期,第一是漢至魏晉,這一時期的《爾雅》研究,主要是對《爾雅》文獻資料的系統(tǒng)整理和解釋古語,使《爾雅》得到更廣泛的流傳,并在疏通古今異語方面發(fā)揮重大作用。第二是清代,“清人研究《爾雅》有很多方式,輯佚漢魏古注、校勘文字、補充或糾正前任注疏、考釋名物、疏解集注等。”8《爾雅》研究在清代已成為漢語言研究的主流之一,據現(xiàn)存資料統(tǒng)計,著述達近百種。第三個時期,就是二十世紀。在這百年間,撰著出版的《爾雅》專著,比清代二百年的數(shù)量多之又多??傮w來說,《爾雅》既作為經學注解,又是訓詁之首,對其研究編纂的學術是與日俱增的,只有經過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讀,使《爾雅》的價值真正被挖掘出來。
注釋:
[1]嚴正. 《<漢書·藝文志>著錄小學類文獻研究》[J]. 圖書館界. 2005年3期.
[2]王利花《雅學研究敘述》.[M]. 山西大學, 2006年
3]《千頃堂書目》是清代所修《明史·藝文志》之藍本。
[4]柯亞莉、楊薇《<四庫全書·小學類·爾雅>三題》[J]. 三峽大學學報, 2008年1期
[5]《四庫全書》
[6]柯亞莉、楊薇《<四庫全書·小學類·爾雅>三題》[J]. 三峽大學學報, 2008年1期
[7]柯亞莉、楊薇《<四庫全書·小學類·爾雅>三題》[J]. 三峽大學學報, 2008年1期
[8]丁寧《<爾雅·釋器>中的器物研究》[M]. 安徽大學, 2009
參考文獻:
[1] 嚴正. 《<漢書·藝文志>著錄小學類文獻研究》[J]. 圖書館界. 2005年3期.
[2]柯亞莉、楊薇《<四庫全書·小學類·爾雅>三題》[J]. 三峽大學學報, 2008年1期
[3]紀聶.《二十世紀<爾雅>研究文選論述》. 文獻. 1998年04期
[4]顏師古注. 二十四史簡體字本·漢書. 中華書局
[5]魏征撰. 二十五史·隋書·經籍志.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書店
[6]鄭樵.爾雅注序[A].四庫全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王利花《雅學研究敘述》.[M]. 山西大學,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