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艷麗+劉輝
摘 要:海明威是近代美國文壇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其作品多有鮮明的形象、飽滿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精煉的文字,與此同時,他常用象征手法來表達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和人生際遇,可以說讀不懂海明威作品中的象征意義,必然讀不懂他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因為海明威小說所擁有的深刻內涵和反映現(xiàn)實的力度大多是通過這種藝術手法來表現(xiàn)的。本文淺析海明威作品中象征手法的運用,從而揭示作家的寫作意圖,為讀者理解作品提供一些理論參考。
關鍵詞:海明威;作品;象征手法;運用;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6-0-01
一、作家海明威及其作品簡介
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于1899年出生于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區(qū)的奧克帕克,于1961年在愛達荷州凱徹姆家中自殺而亡。海明威筆下人物多為“迷失的一代”,作品多反映出主人公在時代背景下的迷惘、彷徨與無奈,其寫作特點便是簡潔和“冰山原則”,代表人物具有典型的“硬漢”形象,是美國文學甚至世界文學不可多得的大師。同時,海明威的作品中有明顯的現(xiàn)實主義傾向,這主要體現(xiàn)在“迷失的一代”的時代背景下的主人公們行為的消極性。海明威于1953年獲得普利策獎,于195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并開創(chuàng)了文壇獨具特色的“新聞體”小說風格。但獲獎后的海明威身患多種病痛,極大地阻礙了他的創(chuàng)作之路,使其心里積郁頗深,形成了不可轉變的消極悲觀心理,最終他走上了其祖父、父親均走過的道路,用獵槍結束了自己燦爛絢麗的一生。
二、海明威作品中象征手法的運用
象征是指用此物來表示彼物,與我國古代的“比興”類似,也可以認為與亞里士多德所指的“隱喻”相像。象征手法是根據(jù)事物彼此之間的抽象聯(lián)系,借助此物來表達彼物所代表的概念、意義和情感的一種文學手法。與比喻有相似之處,均要求本體和喻體有幾分相似性,能夠讓人產(chǎn)生由此及彼的聯(lián)想。象征比比喻更難的地方便在于它不僅需要語言加工還要有良好的文章結構,并不直接指明彼物的象征意義。這是一種較為委婉、含蓄的手法,能夠使文章立意鮮明、內容深刻,并且可以豐富文章的深意,給讀者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間,使讀者產(chǎn)生一種閱讀的愉悅之感。象征手法也分為多種,比如托物明志、借景抒情、借古諷今、言此意彼等。在具體的行文中可以使用單個象征,也可以用多個象征,甚至通篇使用也無妨。
1、《老人與?!分械南笳魇址?/p>
《老人與?!肥亲骷?951年完成、1952年出版的作品。就其情節(jié)來看是較為平淡的,描述了一個老人在海上捕魚的驚險經(jīng)歷。在這個過程中老人不害怕、不放棄的精神是作者重點描述的,是展現(xiàn)“硬漢形象”的重要人物,是作者要展現(xiàn)作品主題的關鍵。
在《老人與?!分邢笳魇址ㄗ骷疫\用地極為普遍,大馬林魚、鯊魚、大海、夢中的非洲獅子以及主人公圣地亞哥和小主人公馬洛林均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其中大馬林魚象征的是老人對未來生活的期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老人堅持等待的期許。鯊魚象征的是摧毀或打擊人們美好夢想的現(xiàn)實因素,在作者心理鯊魚應當代表的是萬惡的戰(zhàn)爭和兇殘的資本主義競爭。大海象征的是人類未知的生存環(huán)境與經(jīng)歷的人生百態(tài),既有給人類帶來美好生活的因素,也有毀滅人類美好生活的因素,在面臨未知的時候人們的反應也不盡相同。而夢中的獅子則與大馬林魚有相似之處,也是指代人生的美好愿景。
2、《乞力馬扎羅的雪》中的象征手法
《乞力馬扎羅的雪》中的雪、豹子、禿鷲等元素不僅是文章的情節(jié)點,也是作者精心設計的象征本體,豐富文章深意的用心之舉。雪在人們心中一直都是圣潔、純凈、冷寂、寧靜的象征,它在文中象征著死亡、生命、終結等意。在文中雪是六個故事的背景,哈里的聯(lián)想也涉及了六次雪的描述,在文中每個地方的“雪”都有不同的象征意義,需要讀者設身處地地進行聯(lián)想方能理解。禿鷲、土狼在行文中則是死亡等昏暗情緒或物質的象征。在文中有描述:哈里感覺死亡仿佛就是一只鬣狗,一步一步地向他逼近,最終壓得他不得動彈,透不過去而死。禿鷲是以死物為食物的,并不是像豹子那樣自己去尋找獵物,這就好比墮落的哈里必須依賴類似于海倫這樣富有的女人的供養(yǎng)才能維持自己紙醉金迷的生活一樣,這也是作者對“迷失的一代”不能堅持自己追求的批評。
3、《永別了武器》中的象征手法
《永別了武器》是海明威的早期代表作,作家巧妙地使用了象征主義手法,通過描寫具體的事物來表現(xiàn)抽象和復雜的思想感情。比如,作品中“高地”“高山”多次出現(xiàn),這是純潔與美好、和平與寧靜的象征,也代表著主人公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向往,最終亨利和凱瑟琳二人也正是在瑞士的高山上度過了一段短暫的快樂、幸福時光,之所以短暫,是受當時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深深影響的,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作家對戰(zhàn)爭的厭惡,給讀者廣泛的想象空間。再如,作品中多次出現(xiàn)“雨”的形象,象征著死亡、厄運、痛苦、悲傷、絕望,每一次悲劇的發(fā)生,都是在雨中,這渲染了小說的傷感情節(jié),而小說以雨作為結尾也直接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凱瑟琳的死亡,而此時的亨利悲痛欲絕、心如死灰,追求美好生活的夢想徹底破滅了。借此,我們能感覺到亨利內心的巨大悲痛,這也從側面揭露了戰(zhàn)爭對人性的毀滅以及給人們身心帶來的雙重創(chuàng)傷。
總之,在海明威的作品中,象征手法往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作者借助象征手法層層推進故事情節(jié),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和深邃的思想內涵,引人反省與深思。
參考文獻:
[1]庫爾特·辛格.海明威傳[M].杭州: 浙江文藝出版社,1983.
[2]駱賢鳳.弗洛伊德主義對海明威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06)
[3]蘭興偉.海明威短篇小說藝術風格探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26):13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