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興龍
有效的課堂,首先當然離不開教師課前的精心備課?,F(xiàn)在我們都提倡備課不只是備內容,還要備學生。備課一定要備學生,問題的設置要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要考慮學生的認知度,要盡量貼近學生,貼近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這樣才容易被他們接受和理解。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不是我們教的越多,學生們就學得越多。而是我們的教學越有效,學生學到的就越多。要怎么才算有效,這是一個困擾了大多數(shù)教育一線的老師。老師辛辛苦苦地教了,學生也認認真真地學了,可最終學生也沒有得到最好的發(fā)展。這就可以看出問題了,問題是學生沒有得到發(fā)展。這不難看出來,現(xiàn)在我們所關注的重點對象有所轉變了,我們應該給學生更多的關注。我們不能一味地追求我們教學設計的精彩,而更應該關注它的合理性,是否適合學生的發(fā)展。20世紀初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更多的是將教師特征與教育結果機械相連,幾乎忽視了課堂實際。而在近來的研究中,已不只是從教師人格特征來看問題,更加注意了對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成就、學生自我發(fā)展之間的關系的研究。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上,教師恰當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他們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初中英語課堂中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可以優(yōu)化課堂教學,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激活兒童的思維,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德國教育家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對學生評價的作用,評價也是一門藝術,好的評價手段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勵學生產(chǎn)生不斷向上的精神。學習評價可采用多種形式:形式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個人評與他人、小組評組合、等級與評語相結合,在教學中要靈活的使用。這樣,對學生的評價才是全面的、合理的。激勵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長在充滿激勵氛圍的孩子,會不斷進取。我的評語有:Cleverboy/girl.Verygood.Welldone.Pass.Wonderful…被贊揚的同學看到全班同學對他拍手喊出這些評語時,都是神采奕奕。我還采用書后蓋印兒、發(fā)放小禮物等激勵手段。有時,甚至親切的對學生笑笑,摸摸他們的小腦袋,都是對他們的一種鼓勵。學生在課后會互相評比書后的"印績"多少,一種你追我趕、不甘落后的局面逐漸形成。通過采用這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在任務型教學模式的驅使下,每個學生每節(jié)課都能有所收獲,在任務中不知不覺感受了英語,喜歡上了英語。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優(yōu)勢,創(chuàng)設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一個充滿生機勃勃的初中英語課堂。由于采用了多元的評價手段,每個學生在英語課上都是主角,他們的成功感得到了最大的滿足,都覺得英語課對他們而言是一種享受。例如課前集體哼唱英語歌,像字母歌、元音字母歌、數(shù)字歌與英語歌曲,還有后期教學中要學習的家中作客、過生日、游戲活動、起睡等功能項目相關的歌曲。由此可調整學生積極學習的心態(tài),為其上課作好準備。同時,我還依據(jù)學生熟悉的調子編歌填詞,費時較少,收效甚多。也可采用聽音辨動物的方法,如在教學tiger.elephant.pig......等動物名稱,先讓學生分別聽動物的叫聲,猜是哪一種動物,大家紛紛舉手,猜對后再引出一個個新單詞,學生們對此感到特別興奮,學生的興趣達到了高潮,幾乎全班都舉起了手,爭先恐后地回答。整堂課氣氛活躍,學生在輕松的語境中掌握了知識,活用了英語句子。這種聆聽聲音,創(chuàng)造情境的方法也可以用在學習交通工具上,如car, bus,train等,把它們的聲音錄制下來,聽了以后猜是哪種交通工具,引出要教的內容,這樣能極大地調動學生上課的學習積極性。
這既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理解,觸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又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避免了枯燥乏味的教學。目前,課外欣賞外文歌曲已成熱潮。
我們每節(jié)英語課要求學生進行DailyReport的展示。即課前布置一位學生準備一篇個人感興趣的短文,課內的,課外的,都行,內容和形式可以很豐富。在每節(jié)課上課前,由他朗讀短文并向其他同學提問所讀內容且由這位學生點評。而我們也要求學生輪流上臺,逐個展示,幾周下來,每一個孩子都當了回“小老師”。學生會在屬于自己的三分鐘里,精心安排設計,雖然是三言兩語,或者幾個簡單的動作,但是在展示的過程中,得到了鍛煉,得到了提升。特別是,學生找到了自信,對課堂有了感覺,課堂成為了他們自己的課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充分展示的基本途徑就是學生間的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上始終會處于一種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形成主動、合作的課堂“學習場”,在多向的合作、交流中發(fā)展自己。在英語課上,向學生發(fā)放一張自我評價卡,要求學生在上課時對自己的課堂行為及表現(xiàn)作簡單記錄,內容可以做這樣的設計。用“R”表示回答正確,課堂紀律好。“F”表示回答不準確,課堂紀律差。運用這種方式讓學生明白在合作學習中自己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要彌補。這樣的評價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內在的積極面,讓學生在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中自主發(fā)展。同時,也注重隱性的評價,把相互之間的傾聽也作為一種積極的評價。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會經(jīng)常地補充、質疑、爭論。這時,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對提出補充、質疑、爭論的同學有必要的回應,“我同意你的意見”、“謝謝你對我的鼓勵”、“我不同意你的想法”等等這樣的交流語言要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樣才能產(chǎn)生多向互動。而回應的前提是傾聽,而交流中認真的傾聽是對別人最好的鼓勵。這樣的傾聽,也是學生高效學習過程的必須條件。過去的教學常常強調教師的主導性而把學生單純地視為教育對象,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的頭腦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識的容器,忽視教學特點,無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把小學生看作是具有成長潛能的生命體,其內部蘊藏著主體發(fā)展的機制,認識到教學的目的在于開發(fā)學生的潛力,驅動其主體的發(fā)展機制,使之成長、成熟。“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來越深入人心。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已成為廣大教師所熱衷的教學方法。母語習得研究及外語學習研究均證實:外語教學中的重點不再應該是“我們該教些什么”,而應是“我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造這些條件”。
總之通過教學中的這些嘗試,我的英語課堂氣氛異?;钴S,學生學習積極主動,聽說能力大大提高,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空前高漲。作為教師,我由衷地感到高興,也切身體會到了新課改所帶來的欣慰和喜悅。但這只是一個開端,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還需要不斷學習新課改的有關理論,并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不斷充實我們的初中英語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