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元曲選》曲文跟賓白的語言差異
      ——以常用詞“若—如”“立—站”為例

      2016-05-13 08:48:42張家合
      關(guān)鍵詞:常用詞

      張家合

      (浙江師范大學(xué) 語言研究所,浙江 金華 321004)*

      ?

      《元曲選》曲文跟賓白的語言差異
      ——以常用詞“若—如”“立—站”為例

      張家合

      (浙江師范大學(xué) 語言研究所,浙江 金華 321004)*

      摘要:常用詞“若—如”“立—站”在《元曲選》曲文跟賓白的使用上不盡相同:“若”“立”在曲文、賓白中均有使用,而“如”“站”則主要用于賓白,曲文不見或少見?!对x》中的“如”“站”有三方面的來源:繼承而來、改定而來、僅見于《元曲選》?!对x》對元代雜劇既有繼承又有發(fā)展。相較曲文而言,賓白的口語化程度較高,具有更高的語言學(xué)價值。考察《元曲選》的語言問題,須將曲文和賓白區(qū)分對待。

      關(guān)鍵詞:《元曲選》;曲文;賓白;常用詞;語言差異

      《元曲選》是一種重要的雜劇選本,也是近代漢語研究的重要資料,但《元曲選》語言的性質(zhì)和時代問題卻一直困擾著學(xué)界。呂叔湘認(rèn)為:“‘元劇賓白,演劇時伶人自為之’,斯語也可信而亦未可盡信。賓白不同曲文,無須協(xié)律,伶人自有較大之自由;但既有劇情為之限制,臨場道說亦須純熟自然,故伶人底本必有成詞,非如坊本盡從刊削。臧書賓白,雖未必全系元人面目,亦必有所依承,且劇曲用語,率趨守舊,取為元末明初白話資料,或不致大謬?!盵1]不過,呂先生的看法后來似有所改變:“《元曲選》里的賓白基本上是明朝的產(chǎn)物,元朝的成分是不多的。”[2]蔣紹愚指出:“有些研究者認(rèn)為,流傳至今的元雜劇,曲文是元代作家所寫,而賓白是由演員們在演出時多次改動,到明代才逐漸寫定的。所以,賓白不能作為元代的語言資料。而且,明人對曲文也有所改動,如臧懋循的《元曲選》中的改動就頗多,所以,在以元雜劇為研究元代語言的資料時,應(yīng)依據(jù)《元刊雜劇三十種》。明初趙琦美編的《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改動較少,作為語言資料優(yōu)于臧本?!盵3]石昌渝也認(rèn)為“臧懋循對元曲原本作了大量改動”“曲文改動比比皆是,而改動最大、有的甚至可以說是重寫的,就是賓白”。[4]

      學(xué)界一般認(rèn)為,《元曲選》內(nèi)部的語言存在著差異:曲文具有固定的宮調(diào)、曲牌,字?jǐn)?shù)比較確定,語言具有相對保守性的特征;而賓白是戲曲劇本中的說白,“演劇時伶人自為之”,多使用當(dāng)時的口語,具有通俗易懂、簡潔明快等特點(diǎn)。那么,《元曲選》曲文跟賓白的語言差異究竟何在?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些差異呢?下文以“若—如”“立—站”這兩組在近代漢語時期發(fā)生明顯變化的常用詞為例,考察它們在《元曲選》中的使用情況,并結(jié)合其在漢語史中(尤指元明時期的不同刊本雜劇)的使用情況,探討《元曲選》賓白跟曲文的語言差異及與之相關(guān)的一些問題。

      (一)若—如

      “若”“如”均可用作“假如”義的連詞?!吨直媛浴罚骸啊稄V韻》云:‘如,若也。’‘如’和‘若’本一聲之轉(zhuǎn)?!薄叭簟薄叭纭庇米骷僭O(shè)連詞在先秦時期均已出現(xiàn)。例如:

      1.公子若返晉國,則何以報不穀?(《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2.若我往,晉必患我,誰為之貳。(《國語·魯語下》)

      3.如可贖兮,人百其身。(《詩經(jīng)·秦風(fēng)·黃鳥》)

      4.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孟子·梁惠王上》)

      從上古到近代,假設(shè)連詞“若”“如”一路相伴。不過,“若”的使用一直多于“如”,這可從它們在歷史文獻(xiàn)中的使用比例得到證實。如《尚書》2∶1,《商君書》9∶0,《荀子》241∶0,《高僧傳》101∶0,《世說新語》57∶1,敦煌變文586∶6,《祖堂集》752∶4,《元刊雜劇三十種》174∶6,《金瓶梅》447∶23,《紅樓夢》(前80回)543∶8,《兒女英雄傳》87∶82。

      值得注意的是,從上古到近代,“如”雖不及“若”常見,但其使用頻率卻逐漸增加,時代越晚,使用越為頻繁。近代是“如”取代“若”的關(guān)鍵時期,“如”的發(fā)展呈加速態(tài)勢。 “如”戰(zhàn)勝“若”成為表假設(shè)義的主要連詞,發(fā)生在現(xiàn)代漢語時期,如《圍城》中“若”僅7例,而“如”則多達(dá)47例。

      “若”“如”在《元曲選》中的使用情況為:“若”曲文13例,賓白177;“如”曲文無用例,賓白27例。①可以看出兩點(diǎn):第一,“若”使用頻繁,在曲文和賓白之中均有出現(xiàn)?!叭簟痹凇对x》中仍被頻繁地使用,與它在近代漢語時期的使用趨勢保持一致。例如:

      5.【紅繡鞋】我若是為宰為卿為相,(帶云:)元伯也,(唱:)我與你立石人石虎石羊。(《范張雞黍》第四折)②

      6.【步步嬌】猛聽的門外人聲自慚愧,若不是中了咱家計,怎這等廝瑯瑯連扣擊。(《連環(huán)計》第四折)

      7.隨他在那衙門內(nèi)興詞告狀,我若怕他,我就是癩蝦蟆養(yǎng)的。(《陳州糶米》楔子)

      8.你若不說,小校拿我那斧來,待我劈下那顆驢頭。(《謝金吾》第三折)

      第二,“如”在《元曲選》曲文跟賓白之中使用情況迥異:曲文未見用例,僅出現(xiàn)于賓白。例如:

      9.如有違拒者,依律論罪。(《謝金吾》楔子)

      10.如不棄嫌,這兩罐都與將軍食用波。(《伍員吹簫》第二折)

      “如”在《元曲選》賓白之中已有不少用例,卻無1例用于曲文,反映了“如”在《元曲選》曲文跟賓白中使用上的巨大差異。

      (二)立—站

      “立”“站”都是表示“站立”意義的詞語?!傲ⅰ碑a(chǎn)生的時間很早,甲骨文中已見,先秦時期常用。例如:

      11.一人冕執(zhí)劉立于東堂。(《尚書·顧命》)

      12.綦毋張喪車,從韓厥曰:“請寓乘!”從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左傳·成公二年》)

      13.這原來是個定身法,把那七衣仙女一個個睖睖睜睜,白著眼,都站在桃樹之下。(《西游記》第五回)

      14.婦人在家別無事干,一日三餐吃了飯,打扮光鮮,只在門前簾兒下站著,常把眉目嘲人,雙睛傳意。(《金瓶梅詞話》第一回)

      “立”歷經(jīng)上古、中古漢語,一直到近代早期仍被較頻繁地使用。關(guān)于“站”對“立”的歷史替換,汪維輝認(rèn)為:“‘站’大約產(chǎn)生于唐代,元代以前用例罕見。但是明代以后卻占據(jù)了主流,在廣大的官話地區(qū)取代了‘立’,在一些南方方言中則取代了‘徛’?!薄爸吝t到15世紀(jì)中后期,‘站’在某些方言中己經(jīng)完成了對‘立’的替換?!盵5]

      “立”“站”在《元曲選》中的使用情況為:“立”共106例,包括單用104例,“站立”2例(曲文、賓白各1例),其中曲文51例,賓白55例;“站”共14例,包括單用12例(1例寫作“跕”),“站立”2例(曲文、賓白各1例),其中曲文1例,賓白13例。

      “立”“站”在《元曲選》中的使用情況與“若”“如”頗為類似:第一,“立”在曲文、賓白里均有較多使用。例如:

      15.【幺】常記得碧梧桐陰下立,紅牙筯手中敲。(《梧桐雨》第四折)

      16.【喬牌兒】見他裹著烏紗帽那氣概,秉著白象笏那尊大,寬綽綽紫羅袍偏稱金魚帶,氣昂昂立在白玉階。(《兩世姻緣》第四折)

      17.今日無甚事,在這門首閑立著,看有什么人來。(《合同文字》第三折)

      18.今日閑游海上,忽見一座古寺,門前立著個行者。(《張生煮?!返谝徽?

      第二,“站”的使用情況與“立”差別很大,曲文僅1例,而賓白較多。例如:

      19.【醉高歌】向傍邊踢開一把銀交椅,我則是靠著個栲栳圈站立。(《玉鏡臺》第三折)

      20.你在此站一站,等我報復(fù)去。(《張?zhí)鞄煛沸ㄗ?

      21.哥哥你只在這橋邊站著,等我與你買去咱。(《神奴兒》楔子)

      作為“站立”義詞主要成員之一的“立”,具有使用時間長、使用范圍廣的特點(diǎn)。《元曲選》成書于明代末期的萬歷四十三(1615)、四十四年(1616),“立”在《元曲選》中使用頻繁,且在曲文、賓白中均有不俗的表現(xiàn)。若以數(shù)量而論,“立”的使用高于“站”,說明“立”在《元曲選》時代尚未被“站”取代。不過,“站”的使用數(shù)量雖不及“立”,但“站”在《元曲選》曲文和賓白之中均已出現(xiàn),尤其是在賓白之中較多地被使用,遠(yuǎn)超過曲文。

      (三)小結(jié)

      從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常用詞“若—如”“立—站”在《元曲選》曲文跟賓白的使用上不盡相同:第一,“若”“立”是在上古和中古時期就已被廣泛使用的常用詞語,這種局面一直延續(xù)至《元曲選》之中?!叭簟薄傲ⅰ痹谇?、賓白中均有使用,具有使用范圍廣、使用頻率高的特點(diǎn);“如”“站”雖在近代有明顯的發(fā)展,但在《元曲選》中總體使用數(shù)量仍不及“若”“立”,且主要用于賓白中,曲文中不見或少見。因此,“如”“站”在《元曲選》中尚無法與“若”“立”相提并論;第二,“如”“站”在《元刊雜劇三十種》時代的文獻(xiàn)中,基本上還見不到或很少見到,而到了明代以后卻得到了較為迅速的發(fā)展,因此可以把它們視為明代新興的語言成分。新興語言成分往往首先見于口語性比較強(qiáng)的文獻(xiàn)之中,然后再擴(kuò)展到其他類型的文獻(xiàn)——曲文具有一定的保守性,而賓白的口語性更強(qiáng)——“如”“站”主要用于《元曲選》的賓白,而少見于曲文,符合新興語言成分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

      學(xué)界普遍認(rèn)同臧懋循選編《元曲選》時對雜劇進(jìn)行了刪改。那么,臧氏對雜劇進(jìn)行了多大程度的改動?又有多少近代新興的語言成分進(jìn)入了《元曲選》之中?臧氏對曲文和賓白的改動又是否同步呢?我們認(rèn)為,只有將《元曲選》與之前的雜劇進(jìn)行比較,才能搞清楚這些問題。下文以近代新興語言成分“如”“站”為例,比較它們在《元曲選》及之前刊本雜劇中的使用情況,探尋《元曲選》中新興語言成分的來龍去脈及其發(fā)展軌跡。

      以《元曲選》為界,元明雜劇刊本可分為兩類:第一類的時間早于《元曲選》,《元曲選》的語言可能受其影響,如《元刊雜劇三十種》、明李開先的《改定元賢傳奇》、明新安徐氏的《古名家雜劇》、明息機(jī)子的《雜劇選》、明黃正位的《陽春奏》及明趙琦美的《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等;另一類的時間晚于《元曲選》,《元曲選》的語言不可能受其影響,如明顧曲齋刊本《古雜劇》、明繼志齋本《元明雜劇》及明孟稱舜的《古今名劇合選》(包括《柳枝集》《酹江集》)等。將《元曲選》中的“如”“站”用例,與之前刊本的同名雜劇進(jìn)行比較,大致有三種不同的類型:

      (一)繼承而來

      之前雜劇使用的“如”“站”,《元曲選》與之相同,這種類型稱為“繼承”。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這種類型共11例,占這2組詞總用例的26.83%。④例如:

      22(1)當(dāng)日先相國臨終遺言,道使小姐納白敏中為壻,為報參軍救死之恩,如違我之遺言,我死不瞑目。(《脈望館·翰林風(fēng)月》第三折)⑤

      (2)當(dāng)日先相國臨終遺言,道夫人將小姐納白敏中為壻,為報參軍救死之恩,如違我之遺言,我死不瞑目。(《元曲選·翰林風(fēng)月》第三折)

      23(1)檐楹下站著個先生,可是怪異。(《脈望館·度金童玉女》第三折)

      (2)檐楹下站著個先生,不知是甚么人。(《元曲選·度金童玉女》第三折)

      《翰林風(fēng)月》《度金童玉女》雜劇同時被《脈望館》和《元曲選》所收錄。對比上面各組中的(1)(2)兩句可以發(fā)現(xiàn),“如”“站”在《脈望館》和《元曲選》中的使用情況相同。繼承而來的“如”“站”所占比例為26.83%,這個比例雖不是很高,但據(jù)此至少可以說明《元曲選》對前代雜劇是“有所依承”的。

      (二)改定而來

      之前雜劇使用的“若”“立”找不到對應(yīng)的詞句,《元曲選》將其替換為“如”“站”,這種類型稱為“改定”。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這種類型共16例,占這兩組詞總用例的39.02%。具體可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直接改定 ,把之前的“若”“立”替換為“如”“站”。共4例,占總用例的9.76%。例如:

      24(1)我在這酒店門首立著,看有甚么人來。(《雜劇選·鴛鴦被》第三折)

      (2)我在這酒店門首立著,看有甚么人來。(《脈望館·鴛鴦被》第三折)

      (3)我在這酒店門首站著,看有甚么人來。(《元曲選·鴛鴦被》第三折)

      25(1)嫂嫂,假若哥哥覺來,怎生好。(《脈望館·殺狗勸夫東堂老》第一折)⑥

      (2)嫂嫂,假如哥哥覺來,怎生好那。(《元曲選·殺狗勸夫》第二折)

      《鴛鴦被》雜劇現(xiàn)存于《脈望館》《雜劇選》和《元曲選》,《殺狗勸夫》雜劇主要見于《脈望館》和《元曲選》。例24(1)(2)中均使用的動詞“立”,被24(3)替換為“站”;例25(1)的“假若”,被25(2)替換為“假如”。這類用例應(yīng)該是臧懋循在選編《元曲選》時對早期雜劇進(jìn)行改訂的真實反映。

      第二類是間接改動,即《元曲選》中使用的“如”“站”,在之前的雜劇刊本中找不到對應(yīng)的句子,更找不到相對應(yīng)的“若”“立”等詞,共12例,占總用例的29.27%。例如:

      26(1)屈子投江千古恨,顏回樂道一生貧。(《脈望館·救風(fēng)塵》第一折)

      (2)劉蕡下第千年恨,范丹守志一生貧。料得蒼天如有意,斷然不負(fù)讀書人。(《元曲選·救風(fēng)塵》第一折)

      27(1)腳趔趄,身倒腿,尚兀自不曾驚。(《脈望館·燕青博魚》第三折)

      (2)怪道我這腳趔趄站不定呵。(《元曲選·燕青博魚》第三折)

      《救風(fēng)塵》《燕青博魚》雜劇均見于《脈望館》和《元曲選》,但兩種版本之間的語言存在不少差異。上面各組中的(1)(2)兩句所表達(dá)的內(nèi)容大致相同,但語言形式差異明顯,《元曲選》中使用的“如”“站”,在《脈望館》或其他早期雜劇中找不到相對應(yīng)的句子和詞語,這可能與雜劇作為舞臺演出底本的性質(zhì)有關(guān)。為適應(yīng)舞臺演出的需要,不同版本之間會存在著一些差異。而這些差異,可能正好反映了語言的發(fā)展變化,即那些新興的語言成分在《元曲選》中確有較多地反映,尤其是被廣泛地使用于賓白之中。

      (三)僅見于《元曲選》

      這種類型指的是,《元曲選》中使用的“如”“站”,在之前的刊本中沒有相對應(yīng)的篇目。⑦這類句子共14例,占這兩組詞總用例的34.15%。例如:

      28.如不棄嫌,這兩罐都與將軍食用波。(《元曲選·伍員吹簫》第二折)

      29.哥哥你只在這橋邊站著,等我與你買去咱。(《元曲選·神奴兒》楔子)

      《伍員吹簫》《神奴兒》不見于《元曲選》之前的雜劇刊本,因此,暫無法確定這類“如”“站”的來源。這些用于《元曲選》中的“如”“站”,不少用例卻在時代稍晚的《古雜劇》《古今名劇合選》等刊本中保存了下來,說明這些新興的語言成分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在近現(xiàn)代漢語中進(jìn)一步發(fā)展壯大。

      (四)小結(jié)

      從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元曲選》中新興語言成分的兩個特征:

      第一,來源多樣?!对x》中所見新興語言成分,其來源有三種情況:繼承、改定或僅見于《元曲選》之中,這說明《元曲選》對元代雜劇既有繼承又有發(fā)展。繼承是指《元曲選》對前代雜劇、尤其是《雜劇選》和《脈望館》的直接繼承。《元曲選》對元刊本《古今雜劇三十種》的直接繼承似并不常見,這應(yīng)該與元刊雜劇賓白的數(shù)量較少有關(guān);發(fā)展主要是指《元曲選》對前代雜劇的改訂,“直接改動”是其最典型的體現(xiàn)。由于找不到直接對應(yīng)的詞語、句子或篇目,對于“間接改動”和“僅見于《元曲選》”這兩種類型,目前尚無法斷定一定是由臧懋循“改動而來”。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例句中的多數(shù)都被后期的雜劇繼承了下來。從語言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即使這些新興的語言現(xiàn)象不是出自臧氏之手,“如”“站”首先出現(xiàn)于《元曲選》之中,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分布差異?!对x》中所見新興語言成分在曲文、賓白之中的分布具有明顯差異。從這兩組詞的使用情況來看,新興的語言成分主要用于賓白,很少見于曲文。這說明《元曲選》的曲文和賓白在語言使用上確實存在著差異:曲文的語言比較保守,賓白能夠較快地反映語言的發(fā)展變化。因此,新興的語言成分“如”“站”很少反映在《元曲選》曲文之中,而在賓白之中則較為頻繁地被使用。

      從上述兩組詞語的使用情況來看,《元曲選》中明代新興語言成分來源多樣,且分布上確實存在差異,據(jù)此可以認(rèn)為:第一,這些新興語言成分使用上的差異,是《元曲選》內(nèi)部語言差異性的具體體現(xiàn),即曲文、賓白在語言使用上的不一致性:賓白的發(fā)展速度比曲文更迅速一些。曲文對前代語言承襲率更高,不能及時準(zhǔn)確地反映語言的實際發(fā)展變化。因此,相較曲文而言,賓白的口語化程度較高,具有更高的語言學(xué)價值;第二,新興于賓白之中的“如”“站”,雖不能直接認(rèn)定全部是由臧懋循“改定”而來,⑧但從《元曲選》與前期同名雜劇的比較來看,至少有相當(dāng)一部分用例可能是臧氏修改產(chǎn)生的。

      《元曲選》語言內(nèi)部存在著差異性,具有層級性的特點(diǎn),不能將其看作同一個層面的文獻(xiàn)。有鑒于此,考察《元曲選》的語言問題,須將曲文和賓白區(qū)分對待,否則得出的結(jié)論難免不夠準(zhǔn)確。由于《元曲選》對元雜劇作了不少刪改,因此,從“存真”的角度來看,《元曲選》確實不及元刊本和脈望館本。不過,若從語言發(fā)展變化的角度來看,正是由于臧氏對元代雜劇進(jìn)行的“刪改”,才使我們能夠從《元曲選》曲文、賓白的差異之中窺見到了元明時期語言發(fā)生的一些變化及特征。

      注釋:

      ①賓白中的“如”包含“果如”“假如”各1例。

      ②引例中“曲文”均以其曲牌示之,以示與“賓白”的區(qū)別。為行文方便,各種雜劇均以其常用簡名稱之。

      ③“站”在蔣斧藏本《唐韻·陷韻》已經(jīng)出現(xiàn)。真大成認(rèn)為將“站”的產(chǎn)生年代從北宋推到盛唐,整整提前了近三百年,這對于追溯“站”的歷史是很有意義的。參見汪維輝、秋谷裕幸《漢語“站立”義詞的現(xiàn)狀與歷史》,《中國語文》2010年第4期。

      ④《元曲選》中“如”使用27例,“站”使用14例,兩組詞共計為41例。

      ⑤《脈望館》本雜劇是比《元曲選》稍早的本子,一般認(rèn)為比《元曲選》保留了更多元雜劇演出的原貌。參見吳慶禧《元雜劇元刊本到明刊本賓白之演變》,《藝術(shù)百家》2001年第2期。

      ⑥僅發(fā)現(xiàn)“假若”被“假如”替換的例句,尚未發(fā)現(xiàn)“若”直接被“如”替換的例句。

      ⑦部分篇目在《元曲選》之后雜劇刊本中出現(xiàn),此處不予討論。

      ⑧這種現(xiàn)象也可能是《元曲選》中曲與白的語言有雅、俗之分具有的語言使用現(xiàn)象。

      參考文獻(xiàn):

      [1]呂叔湘.釋您,俺,咱,喒,附論們字[C]//呂叔湘.漢語語法論文集:增訂本.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2:1-37.

      [2]呂叔湘.未晚齋語文漫談(十六)[J].中國語文,1990(3):230-231.

      [3]蔣紹愚.近代漢語研究概要[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5:20.

      [4]石昌渝.《水滸傳》成書于嘉靖初年續(xù)考[J].文學(xué)遺產(chǎn),2005(1):89-103.

      [5]汪維輝,秋谷裕幸.漢語“站立”義詞的現(xiàn)狀與歷史[J].中國語文,2010(4):299-310.

      (責(zé)任編輯吳波)

      Language Variations between Librettos and Dialogues in >Yuanquxuan: with Two Pairs of Commonly-used Words “Ruo vs Ru” and “Li vs Zhan” as Examples

      ZHANG Jiahe

      (InstituteofLinguistics,ZhejiangNormalUniversity,Jinhua321004,China)

      Abstract:Common words Ruo(若) vs Ru(如)(both mean if), Li(立)vs Zhan(站)(both mean stand) were used in a different way in librettos and dialogues of Yuanquxuan(Selected Plays from the Yuan Dynasty). “Ruo(若)” and “l(fā)i(立)” were used both in librettos and dialogues, whereas “ru(如)” and “zhan(站)” mostly in dialogues, rarely in librettos. There are three sources for the use of “ru(如)” and “zhan(站)” in Yuanquxuan: by inheritance, by modification and by existence only in Yuanquxuan. The plays were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from the Yuan operas. Dialogues are more colloquial compared with the librettos and hence more valuable in linguistic research. It is of great necessity to distinguish the librettos and the dialogues when we consider the language issues of the plays.

      Key words:Yuanquxuan; librettos; dialogues; sight words; language variation

      中圖分類號:H146.2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1-5035(2016)02-0074-06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基于語料庫的漢語程度副詞歷史演變與跨語言比較研究”(15BYY128)

      作者簡介:張家合(1977-),男,河南商城人,浙江師范大學(xué)語言研究所副教授,文學(xué)博士。

      *收稿日期:2015-09-06

      猜你喜歡
      常用詞
      保暖衣物 Warm clothing
      常用詞“怠”“惰”“懶”的歷時演變
      評王力《古代漢語》常用詞的編排
      大眾文藝(2017年4期)2017-01-28 15:05:40
      英語科技文獻(xiàn)常用詞誤譯原因分析
      短文兩則
      常用詞“櫛”的更替演變探析
      文教資料(2015年23期)2015-12-24 03:02:25
      常用詞“開、辟”在“開闊”義上的演變替換
      談常用字詞的選取及其等級劃分
      辭書研究(2014年2期)2015-05-11 21:44:40
      for的多種用法
      青蘋果(2014年5期)2014-11-12 20:25:24
      外語教學(xué)中的非詞語化現(xiàn)象研究*——以常用詞gain, run 為例
      无极县| 天峻县| 天全县| 施秉县| 青海省| 黔西| 禹州市| 甘泉县| 长治县| 汤阴县| 仁化县| 开江县| 高台县| 太和县| 左云县| 抚顺市| 内乡县| 舟山市| 图片| 汉沽区| 永兴县| 应城市| 建德市| 康乐县| 社旗县| 榆中县| 喀什市| 深州市| 秦安县| 平谷区| 阿拉善盟| 衡水市| 东乌珠穆沁旗| 濉溪县| 长白| 勐海县| 行唐县| 昌江| 玉山县| 邵武市| 井冈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