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王云五對我國圖書館學本土化的特殊貢獻

      2016-05-13 08:48:42劉應芳
      關(guān)鍵詞:王云五

      劉應芳, 潘 欣

      (浙江師范大學 圖書館,浙江 金華 321004) *

      ?

      王云五對我國圖書館學本土化的特殊貢獻

      劉應芳,潘欣

      (浙江師范大學 圖書館,浙江 金華 321004)*

      摘要:通過對中西文化的思考,王云五形成了強烈的本土化意識,并以出版家與圖書館學家的雙棲身份,對圖書分類法、漢字排檢法、公共圖書館建設(shè)及圖書館學教育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本土化探索,為我國圖書館學本土化事業(yè)作出了特殊貢獻。

      關(guān)鍵詞:王云五;圖書館學本土化;特殊貢獻

      在我國圖書館學本土化歷程中,王云五是一位特殊的探索者。他在深刻影響我國圖書館現(xiàn)代化進程的同時,也以特殊方式推動了我國圖書館學本土化的發(fā)展。

      一、王云五的本土化意識

      王云五在商務印書館(以下簡稱“商務”)之所以取得很大成就,原因之一就是他具有強烈的本土化意識,這不僅表現(xiàn)在科學管理上,還表現(xiàn)在圖書出版方面。

      20世紀30年代,激進的反傳統(tǒng)文化潮流漸趨平靜,人們又開始以理性的眼光看待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之一便是1935年何炳松等十教授發(fā)表了著名的“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shè)宣言”。[1]對此有記者訪問了時任商務總經(jīng)理的王云五。王云五對十教授的主張很是贊同,并圍繞這一主張闡發(fā)了自己的感想。他從朋友對宋代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之“半”字的理解談起,欣賞朋友認為此“半”字并非指《論語》的前半部或后半部,而是其中適合當時環(huán)境的“一部分”的說法,并發(fā)揮說:“彼一時,此一時,若一一盲從古人之言,與現(xiàn)代必有鑿枘的地方?!盵2]《論語》產(chǎn)生在趙普之前的千余年,只有選擇其中適合宋代情形的一部分來治理宋代的天下,方可有效,趙普深明此理,把《論語》“宋代化”了。以此為據(jù),王云五進一步表達自己的本土化思想,認為“現(xiàn)距宋代又已千年,泥古者仍以‘于古有之’為訓,喜新者卻又以‘于歐美有之’作口頭禪,其錯誤實相等……如果我們要采取歐美的先例以治國,或治事,最多也只能學趙普的辦法,采取其適宜于我國的一部分”。[2]在此,王云五認為將《論語》“宋代化”,實是認同將其“現(xiàn)實化”了,所以他反對鉆古人的墳墓;對于西方的學習,認為只能采取適合于我國實情的那部分而不可全盤接受。他又以商務劫后復興之速為例,聲稱人們將此歸功于他從歐美學來的科學管理法,其實他并不盲目因襲歐美流行方法,而是“把他中國化,尤其是商務印書館化了”,[2]并強調(diào)在國家大事和整個文化上,更不能盲從西方!總之,王云五贊同十教授的觀點,就是贊同其既不復古,又不丟棄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既要學習西方,又要以中國“此時此地的需要”[1]為依歸的主張,這便是王云五本土化意識的集中體現(xiàn)。

      在王云五編纂的《教育大辭書》之序言中也有其本土化意識的體現(xiàn)。他認為,外國的教育辭書縱有完善的體例,也不完全適用于我國。我國教育辭書的編纂“當對象于本國教育家或研究教育者,以本國教育問題及狀況為中心,采各國教育辭書之特長,而去其缺憾,方適于用也”。[3]由此可見,王云五在圖書出版方面也并不照搬歐美方法,而強調(diào)將其長處與本國國情及使用對象相結(jié)合。

      以上折射出王云五積極向西方學習,卻又反對盲從的本土化意識。具體在館務管理和圖書出版中,他將西方先進理論方法與中國具體情形、特有文化相結(jié)合而加以本土化。更難得的是,其本土化意識也表現(xiàn)在了圖書館學領(lǐng)域,不僅在圖書分類法、漢字排檢法、圖書館學教育等方面大有創(chuàng)獲,更本著“植普通圖書館之基”[4]269的宏愿將之付諸實踐,使我國圖書館學的本土化有了新的內(nèi)涵與形式。

      二、對圖書分類法的本土化

      王云五在自學中深感目錄學的重要,曾稱其是“圖書的羅盤”。[5]于是借涵芬樓向現(xiàn)代化圖書館蛻變之際,開始了對圖書分類法及其本土化的研究。他批判當時國內(nèi)各種新型分類法割裂中西學術(shù),致使原本和譯本分開,同類書置于異處[4]168-169的做法,而試圖打破中西并行制,使中外圖書實現(xiàn)統(tǒng)一分類。同時他又指出在當時可資借鑒的《杜威十進分類法》(以下簡稱“《杜法》”)因其類目設(shè)置輕重不當而在以中國書籍為主的我國圖書館很難適用,認為有必要對其加以擴充和變動,且擴充的類號應為新創(chuàng)。[4]167-170于是沿著這一思路,為容納中國書籍和溝通中外學術(shù),王云五對《杜法》進行了本土化改造,并名為《中外圖書統(tǒng)一分類法》。

      該分類法的關(guān)鍵是在《杜法》基礎(chǔ)上,通過添加“十”、“卄”、“士”三個點綴符來擴充其原有類號。[4]171這三種符號特為我國圖書所設(shè),均位于《杜法》原號碼前,但意義和作用各異。具體來說,“十”號置于完全相同之號碼前,與原來類號并行,如390是習俗禮制,十390即代表特有的中國古禮儀,排在390之前;[6]39“卄”號是為彌補“十”號不足而設(shè),因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有一定的連貫性和相對獨立性,如單一用“十”號,就會造成混亂和間斷。以中國歷史為例,倘僅用“十”號,就會有如下排列結(jié)果:十950中國歷史,950亞洲史;十951歷代史,951臺灣、朝鮮;十952秦漢以前,952日本、琉球;十953三國、六朝,953阿拉伯;十954唐、五代,954印度;十955宋,955波斯,等等,明顯因為他類的摻雜打斷了中國幾千年歷史的連貫性和獨立性,為此王云五用“卄”號來補救,置于十位相同的類號前,如中國史的排列可為:卄950中國歷史,卄951歷代史,卄952秦漢以前,卄953三國、六朝,卄954唐、五代,卄955宋,卄956遼金元,卄957明,卄958清,卄959民國等,[6]102使中國歷史的發(fā)展進程得以連續(xù)、完整呈現(xiàn)。不僅中國歷史如此,其它如中國哲學、中國醫(yī)學、中國語言文字和中國文學等凡有聯(lián)帶性質(zhì)的,皆因“卄”的標示而不致分開,從而使新舊類號維持了各自的系統(tǒng);“士”號的作用則介于“十”號和“卄”號兩者間,不管小數(shù)一律置于整數(shù)相同的類號前,甚至可以進行橫向比對,如士327中國外交,士327.1中美外交,士327.2中日外交等,以上號碼均置于327外交前。[6]22

      而對四部的具體處理,王云五“主張拆散經(jīng)部,在杜威類表040叢書下設(shè)士041.1中國群經(jīng)合刻,士042.2中國群經(jīng)總義,其他單經(jīng)則按學科各入其類,如卄111易經(jīng),禮經(jīng)入十390中國古禮儀,書經(jīng)和春秋入?yún)`952先秦史;史部入?yún)`950中國歷史;子部中的先秦諸子入?yún)`110中國哲學,其他按學科性質(zhì)分別歸類;集部入?yún)`810中國文學等”。[7]經(jīng)此本土化可知,不僅性質(zhì)相同的中外圖書可置于一處,而且使我國的學術(shù)特質(zhì)和傳統(tǒng)得以完整體現(xiàn)和保存,更重要的是大大增加了《杜法》中有關(guān)中國類目的數(shù)量,使我國傳統(tǒng)經(jīng)、史、子、集都因此有了適當位置,且輕重相當,從而適應了我國圖書館收藏浩繁古籍的實情。需要指出的是,點綴符還可使中國在分類表中居于首位,以表達“中國圖書館界,尊重本國的心”。[8]12總而言之,王云五在學習西方先進圖書分類法的同時,充分考慮到中西文化背景、學術(shù)性質(zhì)及圖書館實情之不同,對其進行了本土化探索,這種探索不僅維護了我國傳統(tǒng)知識的特殊性、系統(tǒng)性和獨立性,間接保護了處在強勢外域文化沖擊下的本土文化,也使新目錄學更加適應當時我國圖書館管理之需要?!吨型鈭D書統(tǒng)一分類法》最先在東方圖書館使用,后經(jīng)與商務諸多新式叢書整合推廣,成為當時新創(chuàng)分類法中影響較大者之一。雖然該法存在不足,但王云五試圖經(jīng)過本土化使中外圖書能夠統(tǒng)一分類的理想和嘗試,值得肯定!

      與分類法相關(guān)的是著者號碼問題?!吨型鈭D書統(tǒng)一分類法》只能使分類號實現(xiàn)中外統(tǒng)一,著者號碼仍存在問題。王云五不滿東方圖書館模仿圣約翰大學圖書館將中國著者姓名用羅馬字母音譯的做法,質(zhì)問“為什么要把中國的姓名用羅馬字母音譯?為什么不把外國姓名用中國字音譯”?[8]30于是進行著者號碼本土化的探索,編制了《中外著者統(tǒng)一排列法》。對于中國著者,直接依其四角號碼檢字法編號即可;對于外國姓名,將26個英文字母按讀音歸為十類,然后用0-9十個號碼來代替。如此就“用不著把中國姓名翻成羅馬字母,或是把外國姓名翻成中國字”,[8]31-32真正實現(xiàn)了中外圖書的統(tǒng)一分類。

      三、對檢字法的本土化

      圖書館組織文獻除需分類法外,還要便捷的檢字法,王云五對此有充分認識。他說:“分類法賴檢字法而完成,檢字法亦賴分類法而磨練,二者有相互的關(guān)系”,[9]105并認為檢字法是打開工具書的鑰匙,甚至教育的普及、文化的消長與檢字方法的難易都有著很大關(guān)系,檢字困難,自修就不易,這是導致我國讀書識字之人極少的原因之一。[10]王云五在參考諸多檢字法的基礎(chǔ)上,從電報號碼中獲得啟發(fā),將漢字轉(zhuǎn)化成數(shù)字號碼,發(fā)明了“號碼檢字法”,[10]它是以號碼代替筆畫數(shù)量的檢字方法。后加以改進,用號碼代表筆畫種類,且只取每字四個角的筆畫來編碼,使檢字效率大為提高,成為最快速的漢字檢字法,這便是著名的“四角號碼檢字法”。

      眾所周知,漢字排檢法是中文圖書編目的關(guān)鍵之一。漢字和西文中的表音字母不同,其結(jié)構(gòu)和發(fā)音變化多端,使當時主要的幾種排檢方法都帶有硬傷,如部首法難于恰當確認部首,筆畫法難于繁瑣易錯,拼音法難于讀音不準。而在中西文化碰撞的大潮中,人們更加需要簡單、快速和準確的檢字方法。然在民族危亡的關(guān)頭,國人將傳統(tǒng)文化視為中國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作為傳統(tǒng)文化載體的漢字遂成為眾矢之的,興起一股聲討甚至主張打倒方塊字,并代之以簡單易識的拉丁化拼音文字的熱潮。在此形勢下,王云五卻保持清醒認識,他的檢字法研究并未放棄漢字,而是根據(jù)漢字方塊形體的特點,將西方現(xiàn)代檢字的方法和原理與之相結(jié)合,對檢字法進行了本土化探索,即把簡單有序的號碼與復雜無序的漢字筆畫一一定位,嘗試使每個漢字都可以有自己固定的編號與位置,以解決漢字檢索不能快速、準確定位的難題。[11]如此一來,該檢字法就不需確定部首,也無需數(shù)筆畫,更無需知道讀音,見字便可知碼,直觀簡單,可使人人都能明白,[4]217較之確定部首或逐一計算整個字的筆畫,不僅相對降低了錯誤率,且縮短了檢索時間,尤其適合存有大量生僻字的中國古籍的閱讀和整理,這也是眾多圖書館采用此法的原因之一。王云五率先將它運用于東方圖書館的圖書分類、編目、各類卡片的編制,甚至中國地名人名等的索引中。后經(jīng)大力推廣,成為當時六七十種檢字法中較有影響力,使用較廣泛的檢字法之一,甚至至今仍有學者呼吁推廣該法。①不可否認,四角號碼檢字法也存在取號方法不甚科學、規(guī)范等缺點,但其中蘊含的王云五追求的“人人都能明白”的精神,實是他洞悉國情,深知中國大量文盲的存在是普及教育的最大壁壘,因而關(guān)照社會一般民眾,想以“授人以漁”之法來幫助更多社會底層的人自學之用,將民智開啟和教育普及以行之有效的方法落在實處,所以“四角號碼檢字法”更適合于社會上的普通人在圖書館自學之用。這種本著解決中國現(xiàn)實問題的精神,也是本土化的切實體現(xiàn)。

      四、因地制宜“植普通圖書館之基”

      眾所周知,圖書的搜羅和管理是建設(shè)圖書館的基礎(chǔ)。為了擴大、充實我國圖書館的數(shù)量和館藏,王云五采取了一項極為獨特的本土化措施,這就是他將自己的新目錄學理論運用于實踐中,期以一套系列出版物為載體來“植普通圖書館之基”。他在圖書館自學的經(jīng)歷使他體悟到圖書館對個人成才的意義,所以執(zhí)掌商務后“顧念自己所遭歷的困難,想為他人解決同樣的困難”,[4]267開始了在中國大地上播撒圖書館種子的構(gòu)想和創(chuàng)舉。誠然,這也是基于對業(yè)已興起的“新圖書館運動”存在種種問題的清醒認識,即最基本圖書的匱乏、管理人才的稀缺和經(jīng)費之支絀。為此他以東方圖書館為依托,籌劃出版大型系列叢書,這套叢書能滿足一個普通圖書館最基本的藏書需要。換言之,購買了這套叢書,便相當于成立了一個小型圖書館,并可有針對性紓解上述三大難題,這便催生了《萬有文庫》這一巨制的問世。

      《萬有文庫》以裝備一個小規(guī)模圖書館為目標,首先數(shù)量宏富。原計劃分三集編印,共計圖書5 000種,6 000冊。其中第一集共1 010種,2 000冊,1.15億字,另附參考書10冊;第二集與第一集相銜接,共700種,2 000冊,約1.9億字,附參考書28冊;原定為2 000冊的第三集因戰(zhàn)爭而擱置。王云五設(shè)想再加《叢書集成》之4 000冊,便可實現(xiàn)萬冊之最后目標,卷帙浩繁,故名為《萬有文庫》。[12]其次,選材力求中西兼?zhèn)?,古今融匯。該文庫既有國學基本叢書,又有漢譯世界名著,更有大量具有入門性質(zhì)的專門實用叢書或現(xiàn)代科學叢書。[9]136特別是王云五能結(jié)合大環(huán)境和閱讀需求,適時調(diào)整選材計劃。如第二集出版時已是1935年,面對更趨復雜多變的國情,增加了自然科學小叢書和現(xiàn)代問題叢書,以滿足時人對新知新學及現(xiàn)實問題的渴望和關(guān)注。由于科舉制廢除和新式教育的推行,傳統(tǒng)古籍的保存、閱讀和研究面臨挑戰(zhàn),遂加重國學基本叢書的份量,從而使大量國學書籍變身新式叢書而得以保存和普及;對于漢譯世界名著,也能在“參酌本國之特殊需要”后加以取舍。[9]139相比較,第二集范圍更廣,同時也可獨立裝備一個規(guī)模粗具的圖書館??傊?,該文庫學科門類齊全,內(nèi)容包羅萬象,真正做到了“四庫舊藏,百科新著……咸備”。[4]478再次,《萬有文庫》出于“顧念一般人之閱讀力與購買力”[4]335的目的,在編纂中致力于讀物的通俗可讀性、普及性和實用性?!度f有文庫》實是由王云五自步入商務起就有計劃出版的一系列小叢書整合增補而成,這些叢書之所以冠以“小”字,是王云五從普通民眾的接受力出發(fā),為達到易讀易普及,而請國內(nèi)專家深入淺出撰寫的具有入門性質(zhì)的讀物,[4]268-270這既是對當時平民教育運動的有力支持,也是王云五“草根情懷”的體現(xiàn)。同時為避書價昂貴,采用最經(jīng)濟、最適用的排印之法。為使以本叢書而成立的圖書館降低圖書分類、編目及日常管理之所需成本,用他發(fā)明的分類法及檢字法對圖書進行在當時可謂超前的在版編目,將類號刊印于書脊之上,每書還附贈依其檢字法注明號碼的書名卡片。[4]270這種簡便化的追求不僅使圖書館省卻了分類、編目等手續(xù),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且管理者也可由未曾受過圖書館專業(yè)訓練的一般人來充任,使專業(yè)人才不足的問題得以一定程度的彌補。

      正是王云五的全盤考量,精心策劃,使《萬有文庫》最終在社會上產(chǎn)生了廣泛影響。從實際銷售情況看,至抗戰(zhàn)前一年,《萬有文庫》第一集售出八千部,遠超初定的五千部,第二集亦售出約六千部。[9]140它們承載著王云五“把整個的大規(guī)模東方圖書館化身為千萬個小圖書館”[4]267的夢想,將圖書館的種子撒向全國各個地方、各個機關(guān)、各類學校,甚至是一個個家庭,使其在短期內(nèi)以極低成本創(chuàng)辦了一個小規(guī)模圖書館。據(jù)記,憑借該文庫成立的新圖書館達兩千所以上,[9]140這在國勢孱弱的當時是一個驚人的數(shù)字。許多尚無圖書館的地方、機關(guān)、學校等皆因一部《萬有文庫》而擁有了自己的新式圖書館,[13]或者由此打下了圖書館的基礎(chǔ),私人藏書家也紛紛訂購,以此來充實所藏??梢哉f,《萬有文庫》實現(xiàn)了王云五的初衷,它使各級各類圖書館從數(shù)量上得以迅速增多,從地域上輻射至全國各地,甚至是偏遠鄉(xiāng)村,不僅使更多如王云五般有讀書志向的窮苦之人都能享受到現(xiàn)代圖書館公開、共享帶來的便利,也從一定程度上促使近代圖書館的整體布局進一步走向合理;這些新成立的圖書館管理簡單,成本低廉,使制約圖書館發(fā)展的幾個客觀因素得以不同程度緩解;同時,系統(tǒng)而精良的圖書也提升了已建圖書館的館藏規(guī)模和品質(zhì)。從此意義上說,《萬有文庫》實是王云五結(jié)合國情進行的一項公共圖書館建設(shè)工程,是中國特殊國情之下的產(chǎn)物,極具本土化色彩。王云五借助出版手段“植普通圖書館之基”,直接影響了中國近代圖書館的發(fā)展規(guī)模和進程,這在中國近代史上獨此一人。

      之后,又有出版思路與《萬有文庫》一脈相承的《叢書集成》《小學生文庫》《幼童文庫》等,也是圖書館學本土化的特殊體現(xiàn)。

      五、對圖書館學教育的本土化

      我國近代圖書館學教育中,在職培訓和函授教育是兩個重要途徑。這對當時許多“先天不足”的圖書館提高館員的業(yè)務水平有很大裨益。王云五順應潮流,為圖書館學教育的本土化添磚加瓦。

      1928年7月至8月間,因四角號碼檢字法在全國反響強烈,商務印書館應各界需要,并為促進學校圖書館的改革,“兼為完成東方圖書館革新計劃起見”,[14]特開辦了“暑期圖書館講習班”。[15]授課人有王云五、孫心磐、沈丹泥(即沈?qū)W植)、陳伯逵及胡適等人。②從授課和實習所占比例看,講習班明顯注重實踐練習;從所用教材和講授內(nèi)容來看,亦以本土化了的分類法、著者排列法、檢字法和編卷法等為主,針對性更強,切合工作現(xiàn)狀。如胡適選擇以“中國書的收集法”為題演講,[16]就是以中國書為例來指導如何進行圖書采訪。實際上,授課人如沈丹泥等都明確主張不照搬西方圖書館學,[17]因此他們的授課皆從本土現(xiàn)狀和實際所需出發(fā),力求合情實用。這種旨在突出本土的實際操作和應用的培訓,有助于提高館員的業(yè)務水平。

      1930年7月至8月,為進一步推廣“四角號碼檢字法”,商務印書館開辦“四角號碼檢字法編制索引實習所”,[18]共兩班,實習員多達377人,代表了14個省的209所學校,受眾面廣。更富意味的是,其中的保送生不僅享受或供膳或膳宿兼供的待遇,實習結(jié)束后每人還獲15元津貼。這種近乎“倒貼錢”的培訓方式,體現(xiàn)了王云五為培養(yǎng)適應本土所需圖書館人才的良苦用心。

      1937年7月,鑒于戰(zhàn)時對圖書館學人才的亟需,王云五在原商務函授學校添設(shè)了圖書館學科。[19]所設(shè)課程包括圖書選擇法及運用法、目錄學、圖書分類法、編目法和圖書館行政等,教材淺顯且附有習題,非常實用;同時設(shè)有獎學金,后甚至規(guī)定凡成績優(yōu)良者,退還全部學費,以資鼓勵。[20]

      王云五熱心圖書館學人才的培養(yǎng),除以商務為平臺外,還多次參加各地講習班的演講、授課等。如除大家熟知的在東南大學暑期學校圖書館科講課外,他還在復旦大學、浦東中學、上海學生聯(lián)合會暑期講學所、中華職業(yè)學校等各類學校主講“四角號碼檢字法”,在上海市教育局暑期講習會主講“圖書館管理法”,等等。③

      六、結(jié)語

      王云五接觸西學很早,進入商務后又任編譯所所長一職,甚至還出國考察,接觸了大量先進的西方文化知識,可謂西學功底深厚,但他從不迷信西方,更不盲從,他有著正確的中西文化觀,深知處在轉(zhuǎn)型時期的中國圖書館需要什么,更能結(jié)合當下實情對圖書分類和編目等核心業(yè)務進行本土化探索,這是他圖書館學本土化取得成果的根本原因。綜觀民國時期圖書館學本土化歷程,與沈祖榮、杜定友、劉國鈞等科班出身的圖書館學家相比,王云五對圖書館學本土化的貢獻至為特殊,表現(xiàn)有三:

      其一,王云五的自學經(jīng)歷使其圖書館學本土化更接地氣、更平民化。王云五由自學而成材,故他比任何人都更深刻地體會到對一個學習者來說,庋藏豐富和文獻組織方法適宜的圖書館的重要性。所以無論是分類法、檢字法,還是圖書館學教育的本土化探索,他都依據(jù)國情,緊隨平民教育運動的腳步,追求平民化。也正因此,使其圖書館學本土化成果惠及范圍更廣,社會影響力更大。

      其二,王云五并非專業(yè)圖書館學出身,而以出版家的身份為中國圖書館學的本土化打上深刻烙印。正是由于在圖書館的自學中受益無窮,所以當王云五有幸躋身出版界后,便以和出版界有天然聯(lián)系的圖書館界為施展抱負的平臺。在傳統(tǒng)藏書樓向現(xiàn)代化圖書館轉(zhuǎn)型的歷史大潮中,成就了作為出版家推動圖書館學本土化的特殊貢獻。

      其三,王云五的圖書館學本土化表現(xiàn)形式特別。王云五是一個理想型的出版家,出于“己所欲則施諸人”[21]的信念,加之對于商務這個大平臺的借助,便有了中國特殊國情下的“植普通圖書館之基”這一本土化大手筆,這是一項普惠眾生的舉措,也是王云五圖書館學本土化的最獨特之處。

      注釋:

      ①從事古籍整理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及教學的學者,在實踐中深感四角號碼檢字法之便捷,故呼吁當前應推廣四角號碼檢字法。參見羅瑛《四角號碼檢字法不可棄》(《辭書研究》2007年第5期)和韓黎新《四角號碼檢字法亟待重視推廣》(《現(xiàn)代語文》2007年第6期)等文。

      ②關(guān)于這次“暑期圖書館講習班”情形,因史料記載含糊,學界對參加此次培訓的人數(shù)、來源等說法不一,并且對培訓學員參與東方圖書館圖書分類、編目工作的真實性有質(zhì)疑(蔡佩玲《商務印書館—中國圖書館發(fā)展的推手》第307-309頁),經(jīng)筆者查閱有關(guān)資料,認為《申報》畢卓君之“東方圖書館之新猷”一文較具權(quán)威性,一則該文根據(jù)此次講習班的章程記述,二則是作者本人的親歷,三則該文是對講習班的現(xiàn)場報道,特別提及培訓學員參與東方圖書館之圖書號碼和卡片的編制,實是因王云五重新修訂其檢字法之后而對該館的圖書分類和編目所進行的更新工作。參見《申報》1928年7月26號第19 885號第25版。

      ③有關(guān)復旦大學的講授參見《申報》1928年11月9日,第19 990號,第10版;浦東中學參見《申報》1926年5月20日第19 113號 第23版;學生聯(lián)合會暑期學校參見《申報》1927年7月28日 第19 532號,第7版;中華職業(yè)學校參見《申報》1928年5月11日,第19 810號,第10版;上海市教育局開辦暑期講習會參見《申報》1929年7月15日,第20 227號,第11版。

      參考文獻:

      [1]王新命,何炳松,武堉干,等.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shè)宣言[J].東方雜志,1935(4):81-83.

      [2]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shè)問題——王云五氏之感想[N].申報,1935-01-16(16).

      [3]王云五.教育大辭書序[M]//岫廬論教育.臺北:商務印書館,1965:18.

      [4]王云五.商務印書館與新教育年譜上[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

      [5]王云五.舊學新探——王云五論學文選[M].上海:學林出版社, 1997:236.

      [6]王云五.中外圖書統(tǒng)一分類法·分類表[M]. 上海:商務印書館, 1929.

      [7]劉應芳.民國時期圖書分類法本土化之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2(1):55-59.

      [8]王云五.中外圖書統(tǒng)一分類法[M].上海:商務印書館, 1929.

      [9]王云五.岫廬八十自述[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9.

      [10]王云五.號碼檢字法[J].東方雜志,1925(12):82-98.

      [11]錢伯城.四角號碼七十年[J].科技文萃,2001(9):94-97.

      [12]劉應芳.王云五的叢書出版對近代圖書館事業(yè)的貢獻[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1(1):65-68.

      [13]唐錦泉.回憶王云五在商務的二十五年[G]//商務印書館九十年.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260.

      [14]畢卓君.東方圖書館之新猷[N].申報,1928-07-26(25).

      [15]本刊訊.上海暑期圖書館講習班紀略[J].教育雜志,1928(11):1-7.

      [16]胡適.胡適全集:第13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74.

      [17]沈?qū)W植.圖書館學ABC[M].上海:ABC叢書社,1928:122.

      [18]本刊訊.商務印書館創(chuàng)辦暑期四角檢字法編制索引實習所之經(jīng)過[J].教育雜志,1930(8):131-138.

      [19]佚名.上海市教育局登記私立商務印書館函授學校添設(shè)日文科圖書館學科[J].東方雜志,1937(14):廣告頁.

      [20]佚名.私立商務印書館函授學校[J].東方雜志,1937(20-21): 廣告頁.

      [21]王云五.做人做事及其他[M].上海:商務印書館, 1942:34.

      (責任編輯傅新忠)

      On Wang Yunwu’s Special Contribution to the Localization of Library Science of China

      LIU Yingfang,PAN Xin

      (Library,ZhejiangNormalUniversity,Jinhua321004,China)

      Abstract:As a result of his constant contemplation of both western and eastern cultures, Wang Yunwu has acquired a strong sense of localization. A publisher as well as a library scientist, Wang Yuwu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classification of books, filing order of Chinese characters, construction of public libraries, and education on library science, thus making special contributions to the localization of domestic library science.

      Key words:Wang Yunwu; localization of library science; special contribution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5035(2016)02-0115-06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民國時期圖書館學本土化實踐探索研究——以人物個案為中心”(13YJC870016)

      作者簡介:劉應芳(1973-),女,甘肅武威人,浙江師范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潘欣(1972-),女,遼寧鞍山人,浙江師范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

      *收稿日期:2015-11-09

      猜你喜歡
      王云五
      王云五的政商抉擇
      南方周末(2019-04-04)2019-04-04 15:16:30
      王云五與雷震的筆墨官司
      粵海風(2018年1期)2018-12-03 02:05:56
      王云五如何學英語
      王云五的家庭生活與經(jīng)濟狀況
      同舟共進(2017年9期)2017-09-27 08:18:06
      王云五的出版理念及歷史鏡鑒
      出版科學(2017年4期)2017-08-09 00:53:39
      王云五之“如魚得水”
      文史春秋(2017年2期)2017-04-08 19:44:17
      王云五研究四十年:回顧與述評
      周恩來與王云五關(guān)于憲政的共識
      紅廣角(2016年7期)2016-08-05 16:25:58
      從《萬有文庫》看王云五的出版家素質(zhì)
      出版廣角(2016年1期)2016-03-21 15:45:22
      價值“四百萬”的友誼
      合江县| 房产| 舞阳县| 深泽县| 湾仔区| 商丘市| 修文县| 大悟县| 浏阳市| 虞城县| 崇左市| 石屏县| 襄城县| 绥德县| 都兰县| 三原县| 疏附县| 临猗县| 上饶市| 海安县| 温泉县| 乐陵市| 浦北县| 龙口市| 九江县| 孟村| 峡江县| 南开区| 通城县| 隆回县| 虹口区| 安宁市| 庆阳市| 普洱| 德格县| 郁南县| 万源市| 那坡县| 南宫市| 石林|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