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德 吳巧靜
今年高考的古詩題,浙江卷和全國卷Ⅱ不約而同地選用了敘事詩作為鑒賞材料??凑憬硐嚓P(guān)題目:
閱讀宋人劉克莊的詩《北來人》(二首),回答:這兩首詩在敘事上有何特色?試作簡要分析。
試說東都①事,添人白發(fā)多。
寢園殘石馬,廢殿泣銅駝。
胡運占難久,邊情聽易訛。
凄涼舊京女,妝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離仳,今成獨雁飛。
饑鋤荒寺菜,貧著陷蕃衣。
甲第歌鐘沸,沙場探騎稀。
老身閩地死,不見翠鑾歸。
【注】①東都: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號。
敘事詩的特點就是“以詩敘事”。這里,有個根本性的矛盾:“詩”要簡,貴在省字約文,意在言外;“事”要細,妙在交代清楚,具體生動。解決這個矛盾的有效辦法有二:一是善于選點(或者精于剪裁);二是寓褒貶悲歡于敘事之中。
先說善于選點。最佳的辦法是選那些最富特征的點,如果選到既傳神又有對比性的點,則更好。一般而言,一件事情如果有多人參與,在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中,不同的人物加上不同的時間,就會產(chǎn)生或前后或彼此之間的鮮明對比(襯托)。如《北來人》,寫的是一個從金人統(tǒng)治區(qū)(北方)南逃的人,訴說故都荒涼景況和自己的悲慘經(jīng)歷。詩歌通篇都是這位“北來人”說的話,作者沒有鋪敘事件,也沒有穿插任何評判的語言,但作者的思想感情卻從敘述中體現(xiàn)出來。原因是作者選取了很有對比度的兩個點:第一個點是“胡運占難久,邊情聽易訛。凄涼舊京女,妝髻尚宣和”和“甲第歌鐘沸,沙場探騎稀”。前者表現(xiàn)北方的遺民始終保持復國信念,以致把邊境傳來的于南宋不利的消息,當作謠言;甚至舊日京師的婦女,雖已素發(fā)飄飄,但衣著裝束仍是當年模樣。后者寫的是“北來人”歷盡千辛萬苦,來到南宋后,看到的卻是,深宅大院里,當權(quán)者整日歌舞宴樂,不問邊關(guān),不憂國事。第二個點是“十口同離仳,今成獨雁飛”,即當初逃離北方時,“北來人”有一個完整的十口之家,而今天卻只?!氨眮砣恕币恢弧蔼氀恪绷?。這兩個對比彼此映照,作者的憂國憂民之情以及百姓的流離之苦就躍然紙上了。
再說寓褒貶悲歡于敘事之中?!侗眮砣恕分械摹皩媹@殘石馬,廢殿泣銅駝”一句,寫的是北宋陵園和宮殿在遭到金人毀壞后的殘破荒涼之景。一個“殘”字,顯示了陵園的悲慘變化;一個“泣”字,寄托了遺民的亡國之痛。其實,這種手法在杜甫的“三吏三別”的敘事中,已經(jīng)得到充分地運用了,“天明登前程,獨與老翁別”中的“獨”字,就透出了一股凄涼悲苦之情。
除此之外,“敘述者”的合理選擇也是寫作敘事詩時要考慮的一個要素。一種選擇是由“當事人”來作為“敘述者”,這樣顯得真實自然,令人信服。當然,“當事人”既可以是作者,如杜甫的《石壕吏》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也可以是事件當事人,如這首《北來人》。一種選擇是用第三人稱,如杜甫的《丹青引贈曹將軍霸》。這樣便于作者站在客觀立場上,作多角度的敘述和自由的議論。
那么,如何根據(jù)敘事詩的特點來確定答題策略呢?
首先,據(jù)“事”探“情”。閱讀鑒賞時,要根據(jù)“事”的屬性,探究“情”的類別。通常情況下,“事”喜則“情”喜,“事”悲則“情”悲。比如,《北來人》中,以“北來人”的口吻敘述了所見所歷:所見的是“東都”的“白發(fā)”和尚留著北宋時期“妝髻”的“凄涼舊京女”,所經(jīng)歷的是由“十口”之家而成“獨雁飛”的悲苦。據(jù)此,我們就要根據(jù)事情,探究情感:“白發(fā)多”也好,尚留舊“妝髻”也罷,不外是心懷故國;由“十口”而“獨雁”,當然是顛沛所致。其結(jié)果就是:所見,表現(xiàn)了亡國之痛;所歷,表現(xiàn)了流離之苦。
其次,按“點”索“技”。如前所述,敘事詩中所記的“點”一定得精選。作者高明的技巧,往往就體現(xiàn)在選點上。如果選的“點”與“點”之間有對比度,那就用了襯托、鋪墊或者對比等技巧,如《北來人》(二首),作者在第一首末尾似乎不經(jīng)意地敘述了“凄涼舊京女,妝髻尚宣和”這樣一個點,但是當看到第二首的“甲第歌鐘沸,沙場探騎稀”這一句時,就會發(fā)現(xiàn),作者顯然是有意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即用權(quán)貴的宴飲之樂、不問軍情來對比百姓的故國之思,表現(xiàn)了作者的憂國憂民之情,起到了加強敘事效果的作用;如果敘述中穿插了評論,那就是述評結(jié)合,虛實相生。比如杜甫的《丹青引贈曹將軍霸》是一首為盛唐著名畫馬大師曹霸立傳的長詩,全詩40句,除了用了對比、烘托等手法表現(xiàn)曹霸的高超畫技之外,還有不少的句子是作者在評畫論畫,比如“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這一句,就飽含了作者的贊美之情。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其三,平中見奇。敘事詩,貌似平淡無奇,但作者的情感往往藏在某一個平凡的字眼里,如果細加體會,就會發(fā)現(xiàn)靜水下的波瀾?!侗眮砣恕罚ǘ祝跀⑹觥皩媹@”“廢殿”的景象時,在“石馬”前用了一個“殘”字,在“銅駝”前用了一個“泣”字,在此,我們可以發(fā)問:“石馬”為何而“殘”?“銅駝”因何而“泣”?不難發(fā)現(xiàn),一“殘”一“泣”,流露了主人公國破家亡家后的凄涼與孤獨。這就是以簡馭繁,情藏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