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會一成不變,當遭遇“行到水窮處”,亦會有“坐看云起時”;難免有“山窮水復疑無路”,亦應信“柳暗花明又一村”。
執(zhí)著固然是一種堅守,是一種耐得住寂寞的嚴肅人格;但當條件不斷改變時,人生規(guī)劃也需要不斷修正、調(diào)整和變通。真正和諧的自我,應當懂得于執(zhí)著窮途時變通的哲學。
變通不是圓滑善變,更非遇事則退的怯懦,而是一種笑對人生的豁達態(tài)度。《易經(jīng)》寫到,窮則變,變則通。變通正是面對困厄時的智者之道?!皶斓窆鐫M月,西北望,射天狼?!碧K東坡的豪情萬丈卻由于烏臺詩案使他一再遭貶。黃州、惠州、儋州,面對一次次打擊,他選擇了變通,“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他用變通詮釋生活的不幸,轉(zhuǎn)而寄情于山水自然、紙墨筆硯?!拔恼略髅_”,他在官場的失意變通轉(zhuǎn)化為詩文的輝煌。當執(zhí)著于人生的某一方向無法實現(xiàn)時,通過不斷改變設計的變通之道,同樣能成就自我。
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杰。不再一味消極地堅持,墨守成規(guī),而是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乃是變通之道。
變通,是換個角度看問題的靈活,能將阻礙變?yōu)檫M步,更是生活智者的明智選擇。變通能使人看到絕望中的機會與希望。懂得變通之道的人,應當如稼軒一樣,有“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鐵血豪情,亦能在困頓之中,釋懷于“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的刻骨柔情。辛棄疾懂變通的禪機,所以他才不似賈誼因屈去沙場、志不得揚而郁郁而逝。那個“職業(yè)是生病,業(yè)余是寫作”的史鐵生,當他殘疾后發(fā)現(xiàn)最初的人生設計已遙不可及時,是變通讓他發(fā)覺一線希望,重拾擅長的寫作。當他在《命苦琴弦》中塑造了千弦彈斷、希望不滅的盲人琴師時,可以說是變通使他希望不滅,從而使生命變得絢爛。變通能重新點燃希望,指引彷徨的人走向嶄新的路。
執(zhí)著往往會變成倔強固執(zhí),只知執(zhí)著而不懂變通,無異于循環(huán)的圓周運動,無法前行??ㄒ谅逅箞?zhí)著于頭頂上的太陽,高飛,高飛,向天空更深處漫溯,但那用蠟做成的雙翅卻在太陽炙熱的烘烤下融化了,最終墜入無盡的深海。一味盲目不變地向一個方向前行,必然會受到阻礙;根據(jù)情況不斷修正方向,才能借風航行,事半功倍。
然而,執(zhí)著也是抵達遠方必需的精神素養(yǎng)。生而為人,我們既要有一種樸素的專注,又應有變換角度的靈活;既要有不改初心的生命姿態(tài),又應有豁達變通的人生態(tài)度。
于山窮水盡之時看朝暾夕月,落崖驚風;于窮途末路之處暢飲山巔,共紅日沉浮。懂得變通之道,方能成就真正和諧的自我。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弊怨湃藗儽阋颜J識到,大千世界變化萬千。往往能影響人們看問題的感受的,并非是事物本身,而是各人的心態(tài)與角度。
生活是一面鏡子,你看它的態(tài)度便是它給你的溫度。從消極的角度看,也許是無人遞水加油的落寞、失望,殊不知,視角決定世界給你的溫度,若站在最佳視角,將能擁抱最暖世界。
消極的視角,是精神上的自我封閉,隔開了外界的所有溫暖。選擇可以在世界中找到溫暖的視角,才能獲得心靈的祥和與自由。在“靈車來來往往”的紛飛戰(zhàn)火中,伊拉克男孩卡馬爾·哈希姆用相機見證了棕櫚樹、咖啡館的平和溫情。他選擇用美的視角端詳這座被仇恨、死亡所籠罩的城市,用安靜祥和的視角記錄這里彌足珍貴的點滴溫情。他積極的視角,為所有人的心靈洞開了一扇窗,容納著外界的溫暖。視角的選擇決定映射的溫度,影響對世界的主觀認知。
羅素曾說:“幸福來源于對外部世界的無盡思趣,而不是對自身存在狀態(tài)的糾纏?!蓖麡O的視角是過分放大了自己,在這樣的視角里,主觀的喜怒被放大,而容不下他人的存在。
消極的視角,來源于偏狹的心態(tài)和過于關注自身的性格因素?!拔抑詧远ǖ叵嘈盼磥?,是我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她有撥開歷史風塵的睫毛,她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痹谀莻€是非混淆,看不見光明的年代,食指在文革中寫下這樣充盈著希望的詩句。這是由于他跳出了自身的局限,弱化了自己個體的苦痛絕望,站在一個時代的視角,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觀角度展望將來,反思當下。正因他選擇了不同于世人的視角,才帶給人“相信未來”的溫暖文字、溫暖感受。用最佳視角看待世界,才能獲得心靈的充盈和精神上真正的自由。
將偏狹之心放寬,用闊大的胸懷看待世間萬物,才是收獲溫暖的最佳視角。年輕時的史鐵生也曾從狹隘的視角抱怨地壇的衰敗,觸到的只是生活的冰冷與無情;而他最終轉(zhuǎn)換了角度,在開放的心態(tài)與寬大的視角中發(fā)現(xiàn)荒蕪中的生機,擁抱生活散發(fā)的溫暖。最佳視角,也是寬宏的視角,將胸懷放寬廣,將心態(tài)放豁達?!疤斓乇緦?,而卑者自隘。”不要把自己封閉在主觀視角中,與其在苦惱中糾結(jié),不妨把目光投向遼遠的世界,才會看到世間的種種溫情。
然而,最佳視角是掩飾問題,忽視丑惡嗎?不然,這并不是對問題的回避。換個視角看問題,其實是用更寬廣的胸懷,更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問題,這樣才能看到問題的辯證性,才能從個人情緒的泥潭中抽離出來,才能形成更客觀的評價,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不要讓內(nèi)心的晴雨影響外界的天氣,用最佳視角擁抱最暖世界。
張璽,武漢外國語學校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