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集益
由于種種原因,我一直害怕跟人聊寫作。每個人對寫作的認識千差萬別,對作品的判斷更是南轅北轍。我是一個膽小如鼠的人,唯恐自己判斷有誤,與人造成誤解。所以我一直希望把自己關(guān)起來,拒絕與人交流。導(dǎo)致的結(jié)果是,我越來越拙于言辭了,讀完一部作品表達出來的往往比較簡單:“寫得不錯的,還可以?!薄ⅰ斑@篇寫得真好,而且很克制。”、“這個寫差了,沒有寫出那種感覺?!薄裁礃拥母杏X?有時候需要進一步說明,我找不到詞匯,僅僅心里會漫過那種感覺。讀者是自由的,就像一個食客走進餐館,滿足了他的胃口,然后拍拍屁股就走了。當他覺得好吃,介紹人來吃,至多說:“這家店菜不錯的,價格也合適?!?/p>
我遇到了一個跟我一樣簡單明了地評價作品的人,就是池上。有一天她在我微信上留言:“《人皮鼓》看得想吐了?!蔽耶敃r被鎮(zhèn)住了,她一句話勝過一篇文章,我不知道怎么回復(fù)。因為一篇小說讓人看了想吐不是我想要的結(jié)果。“池上好,實在抱歉,一定把你嚇著了。感謝你費時費力而且忍著不同口味讀完。”我盡量不提“血腥”這個詞,以免加重她想吐的感覺,同時又意識到這篇小說確實寫得太悲慘了,我推測她沒有經(jīng)歷過那種打工生活。她的感受是正常的。
在這之前,我和池上雖然是微信好友,但是沒怎么聊過天。我只知道她長得很漂亮,是浙江近年冒出來的一大批“80后”女作家中的一位。我記住她名字是源于《收獲》雜志發(fā)表了她的小說《在長樂鎮(zhèn)》。那應(yīng)該是她的成名作。我挺喜歡那小說,寫一個心氣極高的女人唐小糖,在小鎮(zhèn)上過著一潭死水般的乏味生活。內(nèi)心的不安分,與小鎮(zhèn)生活格格不入,在她愛上了一個類似港片里阿飛形象的摩托車手后迅速發(fā)酵開來;她想要離婚,和摩托車手過日子。最終,那個“像風一樣的男人”逃離了,而后,唐小糖望見遠處向她駛來的大巴車,也離開了小鎮(zhèn)。
接著,我又讀了池上的《胎記》,同樣寫一個不滿足家庭生活的少婦。這個少婦有點像進了城、人到中年的唐小糖,但她的名字叫盧心慈。她與唐小糖有著差不多的心理需求,但是年輕時的心氣已經(jīng)快沒了,轉(zhuǎn)變成了欲望的渴求,諷刺的是,小說結(jié)尾她丈夫始終沒能察覺到她出軌,只在末了發(fā)現(xiàn)她除掉了身上那個胎記。與《胎記》寫于同時期的還有《靜川》。這篇小說里的鄉(xiāng)村少女靜川因為羞澀加上懵懂拒絕了男朋友的性要求,導(dǎo)致失去了男友,傷心之余嫁給了鎮(zhèn)上的醫(yī)生白頭翁,并了解到了性之于女人的含義。
這幾個小說的背景分別從鄉(xiāng)村、小鎮(zhèn)到城市,伴隨著空間的演變,池上的小說風格也一步步得以確立:主要借助生活本身或延續(xù)的可能,有點“新寫實”;主人公大多為女性,她們?yōu)樯顬榧彝榍樗袄А钡膬?nèi)心世界極為豐富;人物情感史代替了社會發(fā)展史;多篇小說通過性愛讓人物形成一種緊張關(guān)系,而性愛對于女主人公而言不單單是生理意義上的性愛,而且是一種精神掙扎的行為;走不出的“困”是解讀池上小說的鑰匙(后來在她的創(chuàng)作談里得到證實)。因為走不出“困”,小說的敘述亦隨之綿密幽深,略顯繁復(fù);雖采用的是第三人稱敘述,但是不妨礙作者情感帶入,這無疑是含著體溫、裹著氣息的小說,但是讀完之后,心里又有說不出的失落、惘然,體會到的是徹骨的寒意。
我本人特別不擅長寫女性,平時也很少涉足“向內(nèi)轉(zhuǎn)”的寫法。所以有一天,當《西湖》雜志聯(lián)系我和池上這兩個經(jīng)歷完全不同、寫作風格迥異的人互寫印象記,我沒有多少把握但答應(yīng)了下來。原因之一就是我想知道我在別人眼中是個什么樣子;之二是我的小說一直沒有多少人讀,這不又多了一個被迫閱讀的讀者了嘛;之三是我想通讀池上的小說,對我將來寫城市題材、婚姻題材小說有所啟發(fā)。這樣,我又讀了她于2014年之后寫的《鏡中》、《春風里》、《桃花渡》、《這半生》。這幾個小說依然是池上擅長書寫的題材領(lǐng)域,語言風格同樣溫軟體恤,絲絲入扣,但是作為主角的女性們起了些許變化,她們開始從心靈生活、情感生活,一步步走向社會生活。也就是說,小說中的女人們所遭遇的傷害或苦難,不單單源自她們內(nèi)心的“不作不死”,還來自于外部世界的侵襲與壓迫。小說開始增加社會背景,拉長時間跨度,與社會各階層人物發(fā)生糾葛,當一直被“困”的女人們掙脫自身的牢籠之后,面對的是一個更大的牢籠。她們讓我看到了池上在成熟,她已經(jīng)不滿足于讓人物停留在一個層面上。
《鏡中》寫兩個中學(xué)同學(xué),女的窮,男的富;多年后,他們掉了個個,女的富了,男的卻窮了。盡管社會地位的差距與財富的多寡沒能阻擋女同學(xué)對男同學(xué)一如既往的愛,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也還“保持著一種始終都沒有向?qū)Ψ矫鞔_表示過愛”的默契,但是,那層捅不破的窗戶紙始終也沒能捅破。究其原因,我認為恰恰是因為兩個人外在條件的懸殊,于無形中影響著他們再靠近一步,或者干脆說是社會階層和由此產(chǎn)生的自尊心造成了彼此心靈的隔閡。這個問題在池上以往的小說中好像沒有這樣突出。當然,池上本人可能不贊同我這樣解讀,因為她始終是一個關(guān)注人物內(nèi)心比關(guān)注外部世界更多的作家。但是不可否認,她的小說的確開始變得駁雜起來了。
《這半生》時間跨度大概有三十年,有多條線索交叉,主線寫一個叫云惠的女孩讀大學(xué)時“想要體驗一種和從前不一樣的生活”,去一家KTV當點歌“公主”,結(jié)果被一個有錢男人哄騙,陷入所謂的愛情漩渦不能自拔。這次感情受挫后來竟成了她的隱疾,“骨子里泛出一層氣息,冰冷而決絕”,以至于她婚后身體排斥丈夫,家庭生活當然也就不可能和諧。離婚后,她把這種無法填補的愛轉(zhuǎn)移到具體的對象——兒子身上,可是她又不得不遏制它的畸形發(fā)展,所以當兒子帶著他心愛的女朋友回家時,她這才從幻夢中驚醒一般,變得歇斯底里。云惠的心路歷程和生活遭際悲苦,虐心,她的悲劇按小說第一句話講是“云惠年輕時受過一次傷”,但這亦是她母親高壓教育下的一幕慘劇??傊?,這篇小說里的三代人(云惠,云惠的離異父母,云惠的兒子)都生活在各自的不幸中且相互限制、折磨,都有著難以言說的隱痛,而池上顯然清楚痛點在哪兒。
于是接下來的“印象”——其實我很不想就這么通過讀小說來完成對池上的“印象”,這是不是有點逼自己搞起理論來的架勢?但是相比“印象”池上本人,我更沒有把握,所以我們還是繼續(xù)談小說吧?!洞猴L里》是一部直面現(xiàn)實的作品,涉及工人下崗。小說中的女主角——水泥廠的工會主席林安娜,在工廠面臨改制期間被多股力量撕扯,它們來自工廠領(lǐng)導(dǎo)層的男權(quán)統(tǒng)治,底層工人們對她的誤解甚至侮辱,亡故的前夫留給她的家庭拖累,以及她對癱瘓在床的初戀情人沈世民的內(nèi)疚。多年來,林安娜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從拋棄沈世民開始一步步以犧牲自己的肉體為代價,往工廠的“上層”爬,她的忍辱負重,僅僅是想過上她想要的“幸福的生活”,然而現(xiàn)實卻如同屋頂崩塌,一夜之間讓她從終點回到了起點。
如果說《這半生》里的云惠之所以越活越糟糕,與身處時代的因果關(guān)系不是很直接,那么《春風里》中林安娜的人生境遇,則與本世紀初的歷史緊密相扣。當最后她失去了所有,回到剛來杭州時的落腳地——春風里,回憶起自己和沈世民曾經(jīng)在這里許下的美好愿景,讀來令人落淚。——在那個時候,我有一種感覺,池上其實也是一個下手很狠的家伙,只是她的狠沒有更多地表現(xiàn)在故事表層,而是沉潛在人心最脆弱的部位,從不顯山露水。池上是我閱讀視野之內(nèi),少有的注重心理描寫的年輕作家,她擅于緊貼人物,可以稱之為貼心貼肺地捕捉人物內(nèi)心的幽微,發(fā)掘出人物的精神隱痛,然后圍繞它不斷地鋪展、剖析,以此一點點完成對筆下人物的“心靈折磨”。所以,盡管她嘗試著讓人物從幽閉空間走向更寬闊的外部世界,但是真正打動人的不是靠“正面”強攻現(xiàn)實,而是靠揭示人的心靈軌跡、靈魂掙扎。
我尤其喜歡《桃花渡》。因為這篇小說通篇是人物的內(nèi)心戲,除此之外,它還將人物命運起伏、個體奮斗、榮辱沉浮,與戲曲興衰、家庭變故等因素融合在了一起。女主人公身上有一種堅韌、執(zhí)著的個性,她為了能夠繼續(xù)演出越劇《追魚》,始終不斷努力著。她因為熱愛戲曲藝術(shù)而充實,又因為熱愛戲曲藝術(shù)而坎坷,小說既反映出了戲曲藝術(shù)被裹挾進時代變遷與文明迭代而日趨衰微,也寫出了人物命運在此種境遇下的跌宕起伏。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小說整體有越劇婉約凄清的氛圍,外部世界與人物內(nèi)心相互映照,情節(jié)發(fā)展層層鋪墊,矛盾糾葛細細編織,可謂引而不發(fā),渾然天成。
池上在一篇訪談中曾經(jīng)提及,她追求一種妥帖的語言。池上說:“這種妥帖的感覺,就是文字不會炫、扎人,而是仿佛衣服被熨燙得很服帖?!帽纫粋€女孩子,她的眼睛、鼻子單獨來看不一定很美麗,但是放在一起是那樣一種妥帖、舒服的感覺?!边@段話也適用于她對小說的整體把握,她的大部分小說是讓人感到溫潤、妥帖的(比如《在長樂鎮(zhèn)》、《春風里》等等),就像西湖邊的雨巷里款款走過的穿旗袍的女人,而這篇《桃花渡》做到了極致。
必須說明的是,我雖然是個粗人,但是也喜歡那種妥帖而且精致的小說,畢竟我也是浙江人嘛。浙江人再粗糙,內(nèi)心還是有細的一面。所以寫到這里,其實我挺擔心,我不知道池上看我的小說,會不會還有想“吐”的感覺。那種妥帖精致的小說我想寫,但是寫不出來。我只懂得暴烈,情節(jié)大開大合,不懂得把痛苦隱藏起來,由于種種原因,我還喜歡把小說寫得怪誕。如果要為我們的互寫印象記打個比方:我是一個粗野之人,吃口味清淡的杭州菜當然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讓一個優(yōu)雅精致的杭州人,吃我做的重口味的爛菘菜滾豆腐,對方怕是接受不了。我記得在微信上曾向池上表達過這個意思:如果你看了我的小說有所不適,千萬不要看完,讀兩三個了解一下風格即可。池上卻留言:“亂講,那我不也浪費你的時間?我們不要相互客套,因為本來就基于信任才互寫的嘛?!庇终f,“像你的荒誕,我寫不來,我缺乏想象力。”、“我現(xiàn)在看我以前的小說,覺得寫得太滿了。”我回答:“‘寫得太滿不一定就是缺點,比如說我就不太喜歡卡佛那種刻意的留白?!?/p>
于是我們也聊起,我的小說大多是采用第一人稱寫的,她的小說幾乎全是采用第三人稱寫的,這個似乎很奇怪。還談到各自喜歡的作家,池上喜歡門羅、杜拉斯、理查德·耶茨等等,我只零星讀過他們的作品,而我讀得比較多的是卡夫卡、拉什迪、君特·格拉斯那類作家。有一次,我大著膽子向她指出,你的寫作是不是也很狠呢?!剛開始,我認為我是正確的,我們的小說其實都有些殘酷,一個是折磨人物的肉體,一個是折磨他們的心靈,可過了一會兒我又嘀咕起來,稱講究“妥帖”的池上為“狠”是不是準確?值得一提的是,她竟然承認了。她說“不溫不火里有狠”,“溫情中欲哭無淚”。這讓我有些得意,留言:“原來我倆都是狠角色啊。”
手機屏幕上突然冒出一句:“靠,你沒發(fā)現(xiàn)我的性格也很狠的嗎?”
——我又一次被鎮(zhèn)住了。
首先,我想到對方原來是一個兇狠的女人,有點害怕了。因為我確實有點怕那種女人。于是我的手指在離手機三厘米的地方猶豫,不敢點下去,……其次,她怎么說了一個“靠”字呢?一個漂亮姑娘,而且還是杭州人,不妥帖啊?!迷谖译S即意識到,她這是在跟我開玩笑吧?后來我就認定是開玩笑的了。因為我在池上的微信上翻看了她的照片,一點都不兇狠的樣子。相反,好像還有些單純和天真。證據(jù)是:她有好幾張自拍照,很有些搞怪的意思,顯得沒心沒肺的?!侨绻娴氖菦]心沒肺之人,怎么會寫出那么多自我折磨式的虐心之作呢?我這才發(fā)現(xiàn)我并不了解她,我了解的只是小說中的那些她罷了。
但是隨后,我就發(fā)現(xiàn)她能寫出那些虐心之作的原因了。她是一個內(nèi)心極度糾結(jié)之女人。證據(jù)是:我偶然發(fā)現(xiàn)她發(fā)微信有一個特點,就是幾分鐘之內(nèi),她會將一條微信發(fā)在朋友圈,一會兒就刪了,過一會兒又發(fā)上來另一條,但是就在我想點贊的片刻,顯示已刪除,再刷新,她又把前面那條發(fā)上來了,仔細看,文字和圖片稍稍作了調(diào)整。我猜測這個過程,她一定經(jīng)歷了很多思想斗爭。于是我想象著她極度糾結(jié)的樣子,偷偷笑了。
就在前兩天,當我完成上述文字后,讀了她新寫的小說《無影人》、《梧桐樹下》、《藍山農(nóng)場1997》,對她的印象又作了一些補充:她實在是一個多面手。是的,她的寫作存在著種種潛能。其中《梧桐樹下》在小說的結(jié)構(gòu)上做了大膽的探索;《無影人》文筆潑辣又節(jié)制,主人公(有點奇葩的兄弟倆)有些像加繆筆下的“局外人”、吳玄筆下的“陌生人”,但小說的意蘊得到了延伸,我讀后有一種震撼;需要說明的是,這兩篇小說的主角都換成了男性,人物塑造得有棱有角。而《藍山農(nóng)場1997》則出現(xiàn)了第一人稱“我”的視角,視角的轉(zhuǎn)換帶來新的可能,池上同樣做到了妥妥帖帖。
看到池上的寫作于低調(diào)沉靜中又踏踏實實地往前邁進一步,我為她感到高興的同時,更覺得與她互寫印象記是一件榮幸的事情。我已經(jīng)開始想象,在不久的將來,當池上的名字前被人加上著名的時候,我將跟著沾光。我將跟人說:“我和池上互寫過印象記呢,而且你曉得伐?阿儂倆都屬牛,都是巨蟹座?!?/p>
“難怪呢!”
只是,我不明白同樣屬牛、都巨蟹的人,為什么小說會寫得那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