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
近年來,為了做好新形勢下的工會工作,促進和諧校園建設,根據(jù)中華全國總工會、河南省總工會的要求,各高職院校工會持續(xù)組織開展了“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服務職工在基層”活動,促使工會干部在為基層、為教職工面對面服務中改進工作作風,收到了良好效果。但與此同時,也有些工會干部認為工會是群眾團體,無權無利,開展活動比較困難,往往花了很大精力但事倍功半,有時甚至出力不討好。而筆者認為,開展“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服務職工在基層”活動,是工會干部踐行“三嚴三實”要求、加強作風建設的實際行動,只能深化,不能半途而廢。
一、要適應新形勢下的工作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作風建設,出臺了“八項規(guī)定”,提出了“反四風”“三嚴三實”“五個堅持”等一系列重要理念,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的修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也為工會干部加強作風建設提供了行動指南。特別是在2015年中央首次召開的群團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重要講話,分析了新形勢下黨的群團工作出現(xiàn)的新情況,指出了群團工作的突出問題,對廣大群團干部提出了“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堅定理想信念,嚴格要求自己,自覺踐行‘三嚴三實,自覺抵制和糾正‘四風問題”的具體要求。作為高職院校工會干部,我們應該貫徹落實中央的新精神、新要求,持續(xù)加強作風建設,牢固樹立“人人是服務窗口,個個是群眾標桿”的工作理念,積極踐行“經常聯(lián)系群眾、直接服務群眾、真心同群眾交友”的工作新要求,成為廣大教職工可信賴的“娘家人”“知心人”,贏得廣大教職工的信賴和好評。
二、要充分發(fā)揮橋梁紐帶作用
高職院校工會是廣大教職工意愿的表達者、代表者和維護者,應站在歷史和政治的高度,積極承擔起橋梁紐帶作用,在學校改革發(fā)展的大局中,密切黨與職工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作為高職院校工會干部,應該認真吸收和借鑒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成功經驗,做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一要切實增強群眾觀念和服務意識,以學校大局為重,以民生關切為念,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多做雪中送炭、扶貧濟困的工作,多做春風化雨、答疑解惑的工作,自覺做黨的政策宣傳者、群眾利益維護者、和諧校園建設者,讓廣大職工群眾感到工會干部就在身邊,工會離自己很近。二要切實履行民主監(jiān)督職能,探索民主監(jiān)督的有效形式,反映群眾訴求,督促相關部門落實整改,幫助學校改進工作。三要自覺踐行“三嚴三實”要求,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帶頭弘揚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老一輩革命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以自身的模范行為,更好地團結廣大教職工為實現(xiàn)學?!笆濉卑l(fā)展總目標、總任務共同奮斗。
三、要提高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水平
隨著高等職業(yè)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逐步深入,各高職院校的辦學方式、用工方式、分配方式出現(xiàn)新的變化,新矛盾、新問題、新需求逐步呈現(xiàn),這就要求我們工會干部深入基層群眾,搞好調查研究,了解職工思想意愿,傾聽職工呼聲,及時反映職工的意見和要求,切實做好幫助服務、依法維權的工作。但是有些工會干部在反映職工訴求和依法維權的工作中,仍存在不敢說、不想管的思想,不愿把責任扛在自己的肩上。當職工和學校發(fā)生矛盾時,出現(xiàn)“和稀泥”現(xiàn)象,加之基層工會干部兼職普遍、崗位不清,不能充分發(fā)揮工會組織“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基本職能。因此,作為高職院校工會干部,一要強化責任擔當,自覺克服“老好人”心態(tài),堅決摒棄不敢管、不想管等錯誤思想,切實履行依法維權責任。二要發(fā)揮勞動保護的監(jiān)督職能,對勞動保護法規(guī)的執(zhí)行情況進行經常性和全方位的檢查,及時糾正違反勞動法規(guī)、侵犯教職工權益的行為,切實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三要自覺加強《教育法》《教師法》《勞動法》等政策法規(guī)的學習,增強知識儲備,及時解決教職工與學校之間的勞動爭議。
四、要解決好隊伍自身的突出問題
“工會工作做久了,覺得這塊工作挺重要,可是到社會上一看,又發(fā)現(xiàn)有些人并不這么認為,工會的地位遠沒達到應有的重要程度。”在高職院校工會干部中間也有這樣的感慨。在工作過程中,也確實有值得我們工會干部深思的現(xiàn)象——由于種種原因,教職工遇到諸如食堂飯菜質量、班車運行、職工住房、職工勞動矛盾等種種問題, 就直接到學校領導、相關職能部門反映,到工會反映問題的不多。為什么教職工有訴求不愿意找工會這個“娘家人”呢?不少教職工反問:“工會無權無錢,平時只會搞搞活動,能解決什么實際問題呢?”從廣大教職工反映的情況來看,高職院校工會干部還存在不少問題。以我們學校為例,學校大多數(shù)工會干部屬于兼職干部,在地位和待遇上都不高,導致他們缺乏工作責任心,事業(yè)進取心不強,不愿主動到各部門了解教職工實際需求和真實情況,不愿傾聽教職工利益訴求,甚至對教職工反映的問題敷衍了事,僅僅熱衷于“吹拉彈唱、打球照相”等方面的工作,嚴重損害了工會干部在教職工心目中應該具有的形象。上述這些現(xiàn)象,只有通過不斷加強工會干部隊伍的作風建設才能有效解決。
五、要提素質、當表率、樹形象
要深入推進“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服務職工在基層”活動,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高職院校工會干部應該強化“三種意識”、提升“三項能力”、爭做“三個表率”。
1.強化“三種意識”
一要強化創(chuàng)新意識。近些年,隨著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改革和發(fā)展步伐的加快,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環(huán)境、生活方式都發(fā)生了較大變化,工會干部要在理念上創(chuàng)新,打破因循守舊、墨守成規(guī)的思維定式,用新思路、新途徑、新方法來解決服務教職工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二要強化責任意識。工會干部要學習貫徹《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做到服務有責、服務盡責,團結動員廣大教職工為學校改革發(fā)展貢獻力量。三要強化實干意識。工會干部既要有“媽媽嘴”,又要有“婆婆腿”,深入基層,“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了解職工實際需求,積極為廣大教職工排憂解難謀利益。
2.提升“三項能力”
一要提升學習能力。在新形勢下,工會干部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不學習就要落后,就無法圓滿完成各項任務。不但要學習業(yè)務知識,還應當學習一定的法律、心理、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知識,把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增強為職工群眾說話辦事的本領。二要提升服務能力。工會干部應全面落實“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服務職工在基層”活動的要求,堅持工作重心下移,加強工作調研,及時反映群眾訴求,協(xié)調解決教職工工作、生活難題,激勵和引導教職工立足崗位建功立業(yè)、多做貢獻,提高服務大局和服務教職工的能力。三要提升群眾工作能力。工會干部應加強與教職工的聯(lián)系,把教職工的呼聲、訴求當作第一信號,把教職工的實際需求當作第一選擇,把教職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解決教職工關心、關注的問題,贏得他們的信任和支持。
3.爭做“三個表率”
一要爭做心系群眾的表率。做好群眾工作是工會干部的基本功,工會干部要牢固樹立為職工群眾服務的宗旨意識,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心里裝著群眾、想著群眾、為了群眾,爭做聯(lián)系群眾的標桿。二要爭做勤儉節(jié)約的表率。在建設節(jié)約型校園的過程中,工會干部應該發(fā)揮表率作用,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節(jié)約每一度電、每一張紙、每一滴水,爭當校園節(jié)約資源的先鋒。三要爭做遵紀守法的表率。工會干部作為工會工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應帶頭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加強規(guī)章制度和法律知識的學習,提高依法決策、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發(fā)揮表率作用。
(責編 周繼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