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宮崎駿動畫陪伴我們成長至今,用最純凈的故事,最唯美的色彩,最童真的造型,構筑一個既浪漫美好又富含哲理的世界。我們在欣賞形式感之美時不得不思考它的對立面,和作為人的責任感等等。宮崎駿的作品繼承了日本動畫的浪漫主義唯美傳統(tǒng),用人生的感悟以及心靈深處的感情,建造一個理想的世界。“一直在尋找人與自然、與自身和內(nèi)心的一種和諧。”
關鍵詞:宮崎駿;浪漫主義;英雄主義;象征主義;形式感;哲理;藝術風格
宮崎駿(Miyazaki Hayao)是日本著名動畫片導演,1941年1月5日生于東京,“是第一位將動畫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1]宮崎駿在全球動畫界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迪斯尼稱其為“動畫界的黑澤明”,更是獲獎無數(shù)。宮崎駿是日本三代畫家中承前啟后的精神支柱,他的作品滲透著日本傳統(tǒng)美學的血脈,題材構思豐富巧妙,將夢想、生存、人生、環(huán)保等等值得世人思考的問題融合到情節(jié)其中,通過豐富新奇的藝術造型構筑一個讓人似曾相識,卻又充滿新鮮感的世界,以創(chuàng)新又自然的劇情,細致的懸念設計和豐富緊密的邏輯性吸引每一代人。用他最具個性的藝術符號引導人們對現(xiàn)狀的反思。
1 宮崎駿動畫的主題風格
宮崎駿的動畫多以“人與自然”為題,具有豐富的浪漫主義與象征主義色彩,他以其內(nèi)心世界最真摯的感情,在動畫作品里構筑理想世界?!队撵`公主》講述著森林里各種神明般的野獸族群,為了保護森林而與人類展開斗爭。人類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斷對大自然進行破壞,大自然的化身是麒麟獸,它使森林生機勃勃,使垂危的生命獲救,是森林中所有動物的精神支柱。麒麟獸就是大自然的一種象征,它外表冷漠,晚上會化成巨人,緩慢地步行在森林中,但卻把受傷的男主角醫(yī)治好,劇情的這種設定透露出大自然的包容與愛。但是一旦人類的愚昧和無知使它失去頭顱時,它的憤怒使萬物枯萎,使狂妄的人類受到嚴重的警告和懲罰。
《天空之城》中講述的是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找到了坐立云端的一座城市,城市擁有現(xiàn)今無法想象的高科技,靠著飛行石浮在空中。在天空之城的中央控制室,只要對著飛行石念一句咒語就能讓城里的機關啟動,但也是同一句咒語,就能讓天空之城高科技毀于一旦,利于分心的人想要擁有它,就等于擁有了全世界。男女主角為了阻止他,決心與他同歸于盡,一起念下了毀滅的咒語,二人最后被天空之城的大樹根所救。這更是明顯地告訴我們,人與自然應保持和諧共處的關系。
《千與千尋》與宮崎駿之前的作品不盡相同,像《風之谷》和《幽靈公主》等等,都是主要揭示人類對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然后探尋解救的出路?!肚c千尋》里卻從表達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愛,希望能勾起人類的童真與善良。如果說之前的作品重在思考人類的出路,那《千與千尋》就是為人們指明了解決的道路。宮崎駿有一句哲學名言“萬物重生的早晨,來到寂靜無聲的窗口,放棄無盡的需要,復歸于零的時刻,人類才會得到滿懷的所有?!?/p>
宮崎駿的動畫世界,野獸如神明般具有智慧,天空之上,云端之間,隱藏著我們所不知道的高科技文明。小女孩千尋通過一條隧道,來到了鬼神市集,那里全是造型奇特、身材比例超寫實的神仙精靈,聚集在能治百病的溫泉里。這樣的故事劇情與場景設定里,充滿了幻想、懷舊復古的色彩,充滿夢想與童真的味道。
2 宮崎駿動畫的角色風格
宮崎駿的作品主角大部分都是女孩,她們可愛善良,天真純潔,有種鄰家女孩的感覺,仿佛我們身邊就有一這樣的朋友,讓人產(chǎn)生親切感。男女主角人物形象漂亮,典型的人物理想化,這種模式在日本動畫十分常見,可以說已經(jīng)成為一種套路,每位人物都有自己獨特個性,讓觀眾能很容易地分辨角色,這種個性往往被夸張表現(xiàn),讓人獲得一種審美的愉悅感。
秉承日本動畫一貫的風格,主角都是具有典型的英雄主義色彩,在故事的逆境之中,以其勇敢的個性,不屈不撓的決心,總能故事的最后解除危機。
“《風之谷》女主角娜烏西卡之名源于荷馬的古希臘詩《奧德賽》,是一位神話女英雄;影片中她是擁有圣女貞德般殉道精神的人物,甚至擁有一個死而復生的象征性結局,和宮崎駿塑造的其他女性角色不可一視同仁?!盵2]
《側(cè)耳傾聽》里講述的男女主角對夢想的追尋,以及二人中間的初戀的故事。女主角月島靜子是個喜歡讀書,熱愛寫詩的女孩,多次在圖書卡上看到“天澤圣司”這個名字,引發(fā)了興趣。認識天澤以后,發(fā)現(xiàn)他是個會拉小提琴并夢想成為小提琴工匠的人,覺察到自己和他相比很平凡,產(chǎn)生距離感。因而希望自己也能好好塑造自己的夢想,在對天澤的思念,以及對未來的思考中不斷掙扎,尋求突破。二人的感情細膩真摯,純潔無暇,有著各自的夢想,沒有任何雜質(zhì)。
《千與千尋》中小女孩千尋和父母一起旅行,卻誤入鬼神集市。父母由于吃了集市的食物變成豬,為了拯救父母,千尋只能留在這個人類禁地中干繁重的活,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勞動。抵御魔女湯婆婆的唯一方法,就是向她提出讓自己勞動,強調(diào)了勞動的重要性,人要在逆境中自救,必須通過勞動。千尋只知道只有這一條路,必須要勞動才不會被魔法變成豬,才能拯救自己的父母。她寧愿作為一個人類痛苦活著,也不希望能像豬一樣為目的地享樂。千尋只是一個十歲的女孩,但她的勇敢與堅強往往帶給我們感動,她對每個人都十分平等,甚至連“腐爛神”這樣渾身臭氣,人人都敬而遠之的角色,她都能一心一意給予幫助?!懊鎸δ吧h(huán)境,冷漠的人和事,這女孩都要付出相當?shù)呐?,發(fā)掘內(nèi)在的潛能,克服種種困難,方可建立一片立足之地?!盵3]
可以看出,宮崎駿所塑造的人物都具有強大的精神,擁有“大愛”的品質(zhì),很多人對事情解決方案的思考總停留在理性層面,而有時候換個角度思考,也許會找到新的出路。我們一路成長,夢想也許會漸漸消失,夢想實現(xiàn)不了固然失落,但我認為連對夢想的愛都丟棄這才是最大的悲哀。
3 宮崎駿對夢想與童心的追求
從小我們就在宮崎駿動畫的陪伴下長大,小時候大多只是被宮崎駿的故事中濃郁的夢想味道吸引,希望能睡在龍貓的肚子上,希望像女巫和紅豬俠一樣在天上翱翔,希望某天能看到山頂精品店里有一個擁有美麗眼睛的貓男爵。隨著我們漸漸成長,才發(fā)現(xiàn)動畫里帶給我們的不只是歡樂,還有對哲學的思考,對人生的思考。漸漸感覺到身為人的一種責任,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讓更多人認識到這個問題。
《歲月的童話》具有意識流風格,是一部漫畫改編的動畫,故事平平淡淡,并沒有高潮跌宕,只是傾訴一個人的回憶。影片追憶60年代的小學往事,每個人的經(jīng)歷總是驚人相似,上課、做操、皮包、隔壁班的男孩等等,一切一切都讓我們追憶起自己的童年。
《龍貓》講述的是兩個搬家到一個新地方來的姐妹,對周圍的一切正在慢慢地適應著,陌生的人,陌生的事物,對患病的媽媽的思念等等通過故事的進行讓我們感覺到成長中的感覺。我小時候最常有的感覺之一就是,對環(huán)境的陌生感,小時候的我們擁有比大人更敏感的心,對母親也有一種強烈的依賴感,這樣那樣的事情總讓我們不安。而龍貓的出現(xiàn)讓姐妹倆對這個地方產(chǎn)生了一份喜愛之情,妹妹睡在龍貓軟軟的肚子上,這一幕無比溫情。姐妹在大雨之中,四周漆黑,給我們一種孤獨與無助感。而這個時候,她們竟然等來(下轉(zhuǎn)第頁)(上接第頁)了一輛龍貓車,暖黃的色調(diào),毛茸茸的座椅,無不讓觀眾感到童年時受到保護時的溫暖。
《側(cè)耳傾聽》中用象征手法表現(xiàn)每個人在成長路上有過的困惑,一種童年夢想與現(xiàn)實反差的困惑。女主角在跟蹤一只會坐地鐵的貓時,找到了男主角的外公在山頂開了一家精品店,這個仿佛世外桃源的地方,讓她倍感新奇。精品店里有一個“貓男爵”,陽光照在它的眼中,會折射出漂亮的光,外公說是工匠不小心弄上的瑕疵。表達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身的缺點,但并不需要回避,正確的面對,可以讓它成為閃光點。他又把一顆石頭拿給女主角看,通過電筒的光,女孩在縫隙中看到五彩的光。外公說這是一顆原石,像你們兩個一樣,一經(jīng)打磨就會綻放光彩。女孩寫的故事中有這樣的一段,她獨自在一個黑暗的地方奔跑,不斷尋找著什么,在一個發(fā)出斑斕色彩的地方,拾起光源,發(fā)現(xiàn)卻是一只死去的小鳥。這是種象征意味的表達,有種夢想之路難行的痛苦。
之所以認為宮崎駿給我們構筑的世界讓人似曾相識,是因為他的影片中充滿了童年的符號。我們從牙牙學語開始,對世界最初的認知都是以簡單幾何形狀為主,如《幽靈公主》中樹精的形象,就是一個透明的小童人形,簡單的圓形五官,沒有任何的細節(jié)刻畫,與觀眾的潛意識得到共鳴。由于我們各方面還沒有發(fā)育完全,兒童眼中世界的景物都很高大,宮崎駿筆下的天空之城,鬼神集市,移動城堡等等都給予人們一種浩瀚的壓迫感。宮崎駿的動畫從各種感官上激起我們童年夢想的潛意識的感知,親切而自然,讓觀眾能更容易接受他所要傳導的思想,所以說宮崎駿的動畫作品并不是生硬的說教。
宮崎駿動畫陪伴我們成長至今,用最純凈的故事,最唯美的色彩,最童真的造型,構筑一個既浪漫美好又富含哲理的世界。我們在欣賞形式感之美時不得不思考它的對立面,和作為人的責任感等等。宮崎駿的作品繼承了日本動畫的浪漫主義唯美傳統(tǒng),用人生的感悟以及心靈深處的感(下轉(zhuǎn)第頁)(上接第頁)情,建造一個理想的世界?!耙恢痹趯ふ胰伺c自然、與自身和內(nèi)心的一種和諧?!盵4]希望把觀眾引導到這個世界中,尋回我們失去的童真與夢想,激起我們內(nèi)心里最真摯的感動。
參考文獻:
[1] 殷俊.宮崎駿動畫風格探議[J].裝飾,2005(12):115.
[2] 游智皓.宮崎駿奇幻世界初旅[J].北京電影學院報,2003(3):67-77.
[3] 宮崎駿.宮崎駿談《千與千尋》表達的理念[EB/OL] . http://www.totoroclub.net/movies/spirted.htm.
[4] 梁雅明.宮崎駿電影角色的塑造[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2007(6):73.
[5] 齊江華.淺論宮崎駿動畫作品的理想主義與浪漫主義風格體現(xiàn)[J].大舞臺,2010(8):52.
作者簡介:高亢(1986—),女,廣東珠海人,文學學士,設計藝術學碩士,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設計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yè)教研室助教,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商業(yè)插畫,動畫,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