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即“網絡紅人”,指被網民追捧而走紅的人。
他們或因才貌出眾、行為搞怪而吸引廣大網友關注,又或因新聞事件而意外走紅……
2015年,“網紅”一詞的熱度在網上一路飆升。
其間,不少“網紅”在社交平臺積聚粉絲的同時,又在電商平臺做生意,一時間聲勢浩蕩,并迅速集聚起頗為壯觀的“網紅經濟”。
“網紅”江湖
什么是“網紅經濟”?
“在淘寶,已經有超過1000家網紅店鋪?!?/p>
“2015年‘618電商大促中,銷量排名前十位的淘寶女裝店鋪中有7家是網紅店鋪?!?/p>
“不少網紅店鋪在上新品時成交額可破1000萬元,表現絲毫不亞于一些知名品牌?!?/p>
…………
這是一組關于“網紅經濟”的數據。
但是,這僅僅是冰山一角。
“網紅經濟”是指在社交媒體上聚集人氣的“網紅”,依托龐大的粉絲群體進行定向營銷,從而將粉絲轉化為購買力。
歸根結底,“網紅經濟”是一種“眼球經濟”,本質是內容產業(yè),因為吸引用戶的是內容,是注意力資源與實體經濟產生的化學反應。
在網絡時代,它的出現算是一種必然,也契合了用戶消費心理上的個性化的需求,運作簡單、高效、速食,相比傳統(tǒng)經濟而言,可謂立竿見影。
【樣本】
2015年7月27日,下午3點。
“網紅”張大奕的淘寶店又完成一輪新品上架。
第一批5000多件商品在兩秒鐘內就被顧客“秒光”,而所有新品在三天內基本售罄。
短短三天,這個“網紅”便完成了普通線下實體店一年的銷售量。
張大奕是一個模特出身的姑娘,平日里除了充當《瑞麗》雜志的攝影模特,其照片還時常出現在《米娜》《昕薇》等時尚雜志的服裝搭配內頁中。
從2008年開始,張大奕開始拍攝淘寶網廣告。
因為職業(yè)優(yōu)勢,張大奕見過不少衣服,對服裝搭配、造型比較有心得。
漸漸地,因為時尚雜志的宣傳,張大奕的微博聚集了不少粉絲。每次,張大奕在微博上放張照片,粉絲們夸贊服裝漂亮之余,常會問她穿的衣服是什么牌子。
“既然如此,為什么不自己開店呢?”張大奕靈光一閃。
2014年5月,張大奕的淘寶小店“吾歡喜的衣櫥”開張。
憑借微博大量的粉絲,張大奕的淘寶店也很紅火。淘寶店上線不足一年,便做到了“四皇冠”。
和張大奕一樣,一大批獨立設計師、攝影師、電子競技明星競相加入“網紅”行列,在各自行業(yè)締造了神話般的營銷業(yè)績。
解碼“網紅經濟”
“網紅經濟”的變現模式:內容+社群+電商
“網紅經濟”變現的根本是內容,“網紅”的視頻、圖文曬在社交媒體上,這些都是內容,加上喜歡“網紅”的粉絲聚集在一起,再通過賣服裝、零食等產品變現。
第一階段:“網紅”打造
——此階段主要在網上塑造、包裝“網紅”,并通過各種方式讓“網紅”迅速吸引積累粉絲。
①刷臉積累
“顏值”一向是“網紅”的圈粉利器,有些“網紅”還有團隊推手助力。
②段子積累
有的“網紅”天生就是段子手,靠著或詼諧或犀利的語言風格,在微博以及各大論壇都能圈住一批粉絲。
③學識積累
隨著“知乎”等平臺越來越被大眾所使用,一群依靠幫網友解答疑問的“知青”迅速成為在一定圈子內頗具知名度的紅人。
④分享積累
在美妝與服飾類“網紅”店鋪中較為常見,這類“網紅”在初期都會通過社交網絡分享自己日常搭配或者護膚心得,從而在網上吸引粉絲;當然,目前也存在不少每天分享幽默段子或者時事新聞而矗立于互聯網的“網紅”。
⑤曝光積累
這是最為“簡單粗暴”的方法,現在各個視頻網站,都有大量“真人秀”式直播頻道,而目前通過這種曝光渠道成長起來的“網紅”數量不少。
第二階段:社群傳播
——當“網紅”吸引了一定的粉絲量后,“網紅”開始向粉絲展示和傳播商品。
傳播平臺——“網紅”在微博、微信、秒拍、映客等各大直播平臺傳播產品信息,各種媒體和自媒體人,漫畫師插畫師等,為“網紅”傳播推波助瀾。
營銷方式——“網紅”在各大平臺“無意”地曬自己的服飾、造型,有時候構圖內的主體是汽車、是風景、是合照的人,但被人注意的卻是服裝、首飾或是更小的物件。游戲“網紅”在直播時一邊吃著零食一邊打游戲,這種場景化營銷自然而然,其實是為自己的零食店作推廣。
第三階段:實體變現
——“網紅”利用知名度為網店導流,或商業(yè)代言。
①網購模式
有的“網紅”自創(chuàng)品牌,有的“網紅”組建個人的生產線,走向供應鏈,銷售商品。這種在電商平臺將粉絲變現的能力,是“網紅”的核心競爭力。穩(wěn)定的粉絲轉換率,精準的用戶群體,讓營銷成本趨近于零。
②代言模式
“網紅”憑借知名度,接發(fā)廣告,有的甚至還可以商業(yè)代言,為商家站臺、跑場演出、做模特,可謂名利雙收,與傳統(tǒng)的代言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