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當今網絡飛速發(fā)展,要想廣播電視新聞事業(yè)有所發(fā)展,那么就必須強化廣播電視新聞的口語方式。口語化的廣播電視新聞有利于更好地實現(xiàn)廣播電視新聞的傳播價值。廣播電視新聞相比于其他傳播媒介普及范圍更廣,更加深地融入到了人們生活的各方面,而近年來因為民生新聞欄目的不斷興起,我們的受眾更趨平民化,因此必須不斷提高廣播電視對新聞語言口語化的要求。
一、廣播電視新聞語言口語化內容的發(fā)展
首先是新聞語言交流方式的變化。在過去的十幾年里面,新聞經歷了一個從“讀新聞”到“說新聞”,再到“聊新聞”的轉變過程。最為明顯的變化就是在語言交流方式上,播音員突破了傳統(tǒng)的常規(guī)模式,將新聞稿子作為一個基本框架,而通過稿子隨意發(fā)揮聯(lián)想和創(chuàng)意。這種方式的轉變,實現(xiàn)了廣播電視傳播的多樣化、色彩化。河南人民廣播電臺專欄《政府在線》等節(jié)目就是活生生的實例。在政府和群眾之間搭起了一座相互交流、溝通、了解、理解的平臺,已成為在河南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名牌節(jié)目,代之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通俗語言,在對聽眾來信來電的回復方面,也主要選擇那些具有政策導向和普遍意義的內容進行調查采訪,盡量避免陷于瑣碎,主持人說新聞的時候就好像在跟老百姓拉家常,大大增強了傳播的效果。
其次是新聞語言播報口語化的滲入。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廣播電視新聞在口語方面的發(fā)展良好,這都得力于當前各種新的傳播形式,同時以播報為傳播的節(jié)目也變得越來越豐富,所以對廣播電視的表達形式也有了更高要求。為實現(xiàn)這些要求,許多新方式不斷涌現(xiàn)出來??谡Z化就是這樣慢慢滲入到新聞語言中的。將一些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或者角色加入到播報的新聞中,讓新聞更加貼近群眾,也有利于新聞播報語言水平的提高。以齊魯頻道所創(chuàng)辦的《小溪辦事》為例,在新聞播報時,不斷加強和觀眾的互動,拉近廣播電視和群眾的距離,使觀眾真正的參與到新聞的播報中來,讓新聞播報的口語化顯得更加自然了。
第三是新聞語言播報本土化趨勢增強。使用本土方言來播報新聞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了,尤其是一些地方電視臺,采用普通話進行播報的形式已經日趨減少。因此新聞語言朝著當地語言的發(fā)展趨勢越來越明顯,這一獨具特色的個性化播報方式不僅在心理上和受眾拉近了距離,傳播效果上也更容易被接受。
二、廣播電視新聞語言口語化突出的問題
一是對語言口語化的過度追求。在現(xiàn)實生活中,常常會出現(xiàn)一些負面的新聞,因此報道這些新聞時,措辭必須要更加的嚴謹得體,因為一些隨性的表達的方式很可能會導致用詞不當、表達不準確等情形的發(fā)生,造成輿論導向上的錯誤。在處處追求經濟效益的今天,新聞報道越來越注重如何能夠快速搶占頭條,而不是追求新聞在語言的組織上的如何更夠做的更加專業(yè)、嚴謹,導致一些導向錯誤的報道不斷出現(xiàn)以及一些不雅詞語在新聞報道中的頻繁出現(xiàn),這對社會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響。
二是口語化語病的增加。電視語言和報紙、書刊等平面媒體的語言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平面媒體的語言是用來看的,屬于書面語言。而電視語言是用來聽和說的,更貼近生活,屬于口語語言。但又與我們平時的生活語言有所不同,新聞口語化就是要用接近生活,適合口述的語言來寫作,把我們生活語言中的一些廢話,粗話,不知所云的等毛病去掉,既要增強語言的邏輯性,又要做到通俗、精煉。
三、廣播電視新聞語言口語化對策
一是無論是舊時代的新聞傳播方式,還是現(xiàn)今最普遍的廣播電視傳播方法,都必須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并且,必須在語言方面做到嚴肅和謹慎。報紙新聞與廣播電視新聞是不同的,報紙新聞只是供讀者閱讀的,讀者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較高,對報紙的內容可以仔細閱讀,慢慢咀嚼。而廣播電視新聞以聲音加圖像的方式傳播的,是轉瞬即逝的,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傳遞了大量的信息,如果想讓觀眾們更加快速、便捷、準確無誤的接收到廣播電視新聞所傳遞出的信息,就必須要從新聞的口語化和通俗化上入手,對癥下藥。
二是加強對報道語言詞匯的慎重選擇。要想規(guī)范廣播電視,首先必須在報道時慎重選擇語言詞匯。在新聞報道中,將語言大眾化,貼近群眾,從而使報道內容生動、有趣,通俗易懂,優(yōu)化報道效果。同時盡量避免采用專業(yè)術語,而應將專業(yè)術語通俗化、大眾化。以報道有關貴金屬方面的新聞為例,可以直接說明其具體價格,讓民眾直接接收該信息,明確播報內容。另外,由于報道時會涉及大量的流行詞匯、習慣用語、專業(yè)術語等,如“高大上”“普大喜奔”等流行詞語。記者應該正確使用這些語言,并好好利用大眾語言與書面語言存在的關系,讓電視語言口語化實現(xiàn)更好的發(fā)展。
三是利用行業(yè)要求來規(guī)劃播報語言口語化的起點。如何寫好一篇廣播報道,不是一般的業(yè)務問題,需要廣播媒體從業(yè)者深入的理論學習。更重要的是學會與群眾交流,走入群眾的生活,了解并向他們學習,充實自我語言能力。在寫稿的時候多用動詞,少用形容詞,動詞比形容詞更有沖擊力,也更加口語化。
綜上所述,新聞語言口語化對于新聞傳播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其在政治方面也肩負了一定的責任。所以,實現(xiàn)新聞語言口語化必須把握時代方向,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開拓創(chuàng)新。在此文中,我們從當前新聞語言口語化存在的問題出發(fā),做了一定的分析和研究,并討論了其發(fā)展前景,相信新聞口語化會以更加規(guī)范的方式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蓓.河南人民廣播電臺《政府在線》欄目傳播研究[D].河南大學,2009.
[2]梁德和.廣播電視新聞語言口語化問題的探索[J].魅力中國,2014,07:285.
作者簡介:王素(1984.—),女,河南省睢縣人,本科,助理記者,研究方向:新聞采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