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饋贈給年輕學子古代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這句話已流行了兩千多年,至今仍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這句話的英文說法是:“Plato is dear to me, but dearer still is truth.”Plato(柏拉圖)譯成了“師”,因為柏拉圖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且聽我說說背后的故事。
亞里士多德從17歲開始就拜柏拉圖為師,持續(xù)了20年,始終熱愛崇拜柏拉圖,把他作為良師益友。亞里士多德這樣贊美柏拉圖:“在眾人之中,他是唯一的……這樣的人啊,如今已無處尋覓!”然而,在學術(shù)上他們有過激烈的爭論。
原來,柏拉圖倡導“理念論”,認為具體事物只是理念的“基本”和“影子”,具體的個別事物是不真實的,只有理念是真實的。而亞里士多德則力主“實體論”,認為具體的個別的東西才是真實的,在日??吹降膶嶓w以外,還要假定比實體還真實的“理念”是毫無用處的,一般的抽象的概念性的東西不能脫離個別的具體的東西而存在。
亞里士多德堅信自己的論點是正確的,毫不留情地批評了自己的恩師的錯誤觀點。這就在當時當?shù)叵破鹆塑幦淮蟛?,有人指責亞里士多德是背叛自己恩師的忘恩負義之徒,而亞里士多德就回敬以這句載入史冊的名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歷史已經(jīng)證明,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是從唯心主義到樸素唯物主義的進步(盡管這種進步還不徹底)。
其實,在我國古代也有可與之媲美的名言。唐代大文豪韓愈在《師說》里寫道:“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边@段話也闡明了,學生應(yīng)該也可以超越老師,師生的差別只不過是聞道先后、術(shù)業(yè)專攻不同罷了。
環(huán)顧我國目前的教育界,應(yīng)試教育造成了種種惡劣后果,其中的一個弊端是“師道尊嚴”之風盛行,學生在老師面前不敢說一個“不”字,這種局面令人擔憂。當然,實現(xiàn)“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要通過師生兩方面的努力。做老師的應(yīng)雍容大度,聞過則喜;做學生的應(yīng)不畏權(quán)威,敢于超越。這里舉一個絕佳的例子。
復旦大學中文系的美學家蔣孔陽教授于1980年出版權(quán)威性專著《德國古典美學》,備受好評,有一位學生卻提出了四點批評意見。正在日本講學的蔣孔陽先生讀到這些意見后,立即給這位學生寫信,明確表示:“你的文章對我的肯定超過我做到的,對我的批評則太客氣,你所批評的幾點還是有道理的,我以后有機會一定加以修改?!彼€在信中特意抄引了上述名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夸獎自己的學生。
做學生,當如亞里士多德。
做老師,當如蔣孔陽。
(選自戴世強博客“知者樂”,本刊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