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亞麗
內(nèi)容摘要:古典詩詞鑒賞是高考語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有一定的比分,教師和學生都十分重視,但目前古典詩詞的課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在教學方法上也存在著嚴重的問題。筆者對部分學生的古詩詞學習情況進行調(diào)查,根據(jù)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簡要論述了古典詩詞教學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古典詩詞 教與學 主要問題 基本方法
國家教育部頒發(fā)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注重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的整體提高,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因此,學習古典詩詞,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豐富思想,陶冶性情,能起到積極、重要的作用。同時,在激烈的高考競爭中,大家都是分分必爭的,語文試卷中古詩詞鑒賞也受到重視。但是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常常在古詩詞教學中遇到瓶頸,教學有效性比較低。通過調(diào)查,筆者對高二年級部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情況進行了解,整理如下表所示。
一.高中學生學習古詩詞的基本情況
高二年級詩詞學習調(diào)查表(見文末),由調(diào)查表可以看出,從語文成績在20名左右的同學開始,同學們對古詩詞的興趣就大大降低,基本在課堂以外不進行古詩閱讀,課上的古詩閱讀也只是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很難真正領悟到古詩詞的內(nèi)涵, 領略古詩詞的美。而成績排名在35名以后的,情況更不容樂觀,對詩詞的理解程度很低,學習也沒有方法,考試中成績差。到45名以后,有個學生這樣說:“我天生就沒長讀詩的腦袋,完全不知道他在干嘛?!庇纱宋覀兓究梢钥吹礁咧袑W生對詩詞的掌握和理解的程度,情況不容樂觀,這就說明我們在教學中有存在著十分嚴重的問題。
二.古詩詞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問題
課堂教學主要包括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傳統(tǒng)的教學大多數(shù)是由教師教,學生學兩部分來完成。那么,在古典詩詞教學中也主要是通過教師對一首詩詞的講授,使學生掌握這首詩詞并學會一定的閱讀鑒賞方法,但是,通過本人的觀察、調(diào)研以及在給學生上課過程中學生的表現(xiàn)來看,學生對詩詞鑒賞并不清楚,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方面
古典詩詞的課堂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與教師有很大的關系,教師的古典詩詞素養(yǎng)、教學態(tài)度、教學方法都影響到學生對詩詞的學習和理解領悟。本人主要針對教學態(tài)度和教學方法進行簡單論述。
首先是教學態(tài)度。有些教師面對高考的壓力,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古典詩詞教學的目的和態(tài)度,出現(xiàn)了限制了學生思維發(fā)散、多角度理解的問題。第一是教學功利化,教師雖然不用參加高考,但對于高考教師的壓力并不比學生小。為了是學生得到高分,教師日常教學功利色彩相當濃厚,很多老師在古詩詞教學時,專門扣準考點講,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考什么講什么”,貌似針對性強,實則是限制了學生鑒賞古詩詞的范圍,制約了他們思維的發(fā)展。第二是教學模式化,高考古詩詞鑒賞題按點賦分,有要點即給分。這導致一部分教師教學時將重心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應試能力方面。為了確保多拿分,教師通常教學生采用“模式”答題方法,每一類題型教師都找到一種保險盡可能多拿分的套數(shù)教給學生。久而久之的機械化訓練,使學生成了模式答題機器,寫的答案呆板而牽強,有了要點,少了理解。最后是教學理性化,古詩詞形式精煉但意蘊豐富。細細品味,讀者往往產(chǎn)生“言有盡而意無窮”或是“只可意會,無法言傳”之美妙感受。但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重理性分析而輕感性品味,喜歡逐字逐句對詩歌進行解釋,當詩句被解釋完,意蘊的美感也消失了。意境本是作者通過一系列意象創(chuàng)造的無法言傳的境界,當有人用語言將這種意境描述出來,那它朦朧含蓄的美也就消失了。
其次是教學方法。面對巨大的高考壓力,教師產(chǎn)生了教學模式化、功利化和理性化的態(tài)度,那么與之相適應的也就產(chǎn)生了模式教學、逐字翻譯和題海戰(zhàn)術等方法。第一是模式教學。鑒于不同學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和鑒賞能力的不同,尤其是針對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根據(jù)不同的題型,在教學中形成一定的教學和答題模式。本質(zhì)上說,這更是一種思維牢籠,面對意蘊深厚的古詩詞,學生除了老師教的模式外,想不到其他的意味,雖然可能得了高分,但實際上是教學的失敗。第二是逐字翻譯。詩詞都講究節(jié)奏韻律、思維跳躍和語詞凝練,以此構成詩詞含蓄朦朧、感情豐富、意蘊深厚的美,本不適合逐字翻譯,需要閱讀者運用充分的想象力來體味其中“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美感。但在老師們逐字逐句的翻譯下,原本茂盛的樹木變成了枯枝,學生感受到的只是干澀乏味的文字,全然沒有了詩的味道。這便違背了學詩的本意。最后更讓學生望而生畏的便是老師們一貫手法——題海戰(zhàn)術。有了答題模式就需要對這種模式進行練習,大量做題便是最好的方法。通過大量的試題,學生掌握了固有模式,卻也塵封了活躍思維,撲滅了詩的美感。
2.學生方面
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對詩的感知和接受也成為影響課堂詩詞教學的質(zhì)量,學生目前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是組成是個教學問題的重要方面。首先,態(tài)度被動化。多數(shù)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古詩詞并不“感冒”。如果不是高考必考,學生基本可以跟古詩詞“絕緣”了。課下的從不接觸,讓學生對古詩詞“零感悟”,導致課堂教學難以進行,教師不得不采取“非常手段”提分。其次是學法單一化。學生對古詩詞缺乏興趣,很少想辦法豐富自己的古詩詞知識。學生獲取古詩詞知識的方法更多的是依賴教師——“你講我聽,你寫我抄”。還有就是讓學生極度反感的“題海戰(zhàn)術”。但事實上,只“聽”不“講”,只“抄”不“寫”,是很難把理論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能力的。最后,學習過程簡單化。理解詩歌內(nèi)涵,需要經(jīng)過反復誦讀,再結(jié)合寫作背景、詩人生平等各種因素細細品味才能有所領悟。但是多數(shù)學生誦讀古詩詞的目的是背記詩歌本身和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未能在誦讀過程中滲入自己的情感,也就難以領略詩歌的意境美、音樂美和格律美。也有學生把古詩詞鑒賞當成了“古文翻譯”,忽視其他因素,這就給完成“把握詩歌內(nèi)涵”這一學習任務帶來了難度。學生不但不能理解一首詩的含義,而且很難從學習古詩中總結(jié)到學習方法和閱讀技巧。
三.詩詞教學的基本方法
教師作為文化的傳承者,學生健康發(fā)展的引路人,面對目前教學中的嚴峻問題,教師在古詩詞課堂教學中,應摒棄落后的觀念及教法,回歸教學根本,把提高學生古詩詞鑒賞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當作首要任務。
1.趣味教學、提升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因為在學習古詩詞中缺乏學習興趣,所以很少閱讀古詩,缺乏對古詩的感悟和體驗。那么,我們教學中的第一步就是提升學習興趣,學生對古詩詞學習方面興趣不足不僅在于詩意難懂;還在于教師“灌輸式”的單調(diào)教法。其中教師的教法是主因。“灌輸式”教法,側(cè)重于教師的“一枝獨秀”,而教師的詳解使學生的參與度大大降低,得到的審美體驗更是少之又少。為了避免上述情況,可采用“以猜代講”、“情景再現(xiàn)”等形式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能在古詩詞的學習中找到快樂,也就可以自由閱讀古詩,形成對古詩詞的積累和體悟,久而久之,便可以扎實古詩詞鑒賞的基礎。
2.注重閱讀、進入情境
詩歌是一種語言形式的藝術,具有極強的格律音韻的美,學生可以通過抑揚頓挫的高聲朗讀了解詩歌的整體內(nèi)容,體味作者高低起伏的情感變化,領略或氣勢恢宏或柔婉如水的藝術風格;也可以在幽靜愜意的環(huán)境中在心里默讀,走進作者內(nèi)心,走進詩歌創(chuàng)造的意境。古典詩詞就像是一幅一幅中國傳統(tǒng)水墨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讀完一首詩詞,閉上眼睛,腦海中就會展現(xiàn)出一幅畫。配上符合情景的音樂,這樣讓學生置身其中,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體悟詩歌應有的意境美。
3.比較閱讀,加深理解
對比性閱讀鑒賞詩詞在高考中都涉及到,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不妨采用詩詞對比閱讀的方法,來加深對詩詞內(nèi)容和風格的理解。采用比較閱讀有幾種基本的方式。1.將同一種風格比較閱讀,可以讓學生加深對這種寫作風格的了解和學習,也便于教師進行總結(jié),從而讓學生學會比較閱讀這一基本方法。另外,還可以比較二人在意象手法等使用的不同之處,讓學生了解同是婉約派,不同人和不同時代的不同風格。2.將同一時期的不同作品進行比較,可以概括出這一時期社會現(xiàn)象。例如,陸游的《示兒》和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都反映了南宋時期愛國志士對百姓的同情和關注,對祖國統(tǒng)一的渴望。3.將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進行比較,便于從不同的方面全方位地了解作家和社會變化。例如,杜甫的詩大都是憂國憂民之作,像《兵車行》,教師不妨用《客至》進行對比,讓學生看到杜甫除了憂國憂民的作品外,還有充滿濃郁生活氣息的作品。
4.品味語言,領悟內(nèi)涵
詩詞語言簡潔精練,一個字往往能夠表達出無盡的意思,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這是由于詩詞的字數(shù)很少,在如此有限的字數(shù)里,表達出作者的真情實感。所以,每一句,每一字都必須要千錘百煉,反復推敲,做到精益求精,這也正是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所在。在高中古詩詞教學中,要想領悟詩詞內(nèi)涵,就必須要仔細品味語言。首先,了解寫作背景。詩詞的寫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就是我們學習、領悟詩詞內(nèi)涵的一根拐杖,幫助我們越走越遠,越走越深;其次,抓住關鍵字、關鍵詞。這個關鍵字、關鍵詞是我們通常說的詩眼和詞眼,它對于我們領悟詩詞的內(nèi)涵往往能夠起到一錘定音的功效,一個字也能使一首詩意味綿長;最后,找意象。詩詞的意象多是名詞,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它主要是渲染氣氛,創(chuàng)設情境,為詩詞奠定感情基調(diào),抓住這些意象,既可以幫助學生領悟詩詞的感情,也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體會詩歌的韻味。例如《書憤》,就是借助一系列的名詞性意象創(chuàng)設了蕭索凄涼的意境借此來表達作者對於世事艱難喪失故國的哀痛之情。
并不是墨守成規(guī)的課堂才是讓學生進步的課堂,充滿活力的課堂往往更能取得非凡的效果。語文課堂特別是古詩詞教學課堂,更需要教師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運用各種手段,大膽創(chuàng)新,為凝滯的課堂注入一股活水,使學生感悟到古代詩詞的深層意蘊,在鑒賞學習詩歌的過程中得到美的感受和心靈的愉悅,在獲得高分的基礎上領略古典詩詞、古代文化的意蘊。
參考文獻
[1]朱定嫻.古詩詞教與學現(xiàn)狀、成因及應對策略[J].時代教育.2014.18
[2]李國防.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初探[J].學苑教育.2013.01
[3]趙淑珍.高中古詩詞鑒賞教學初探[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下旬).2013.03
[4]武心坦.高中語文詩詞教學方法初探[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3.25
[5]李笑.淺析高中語文詩詞教學[J].學周刊B版.2014.07
注:本文為南昌大學校級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基于類專業(yè)的應用寫作教育模式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