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柏青 周思芮
摘要:西方的繪畫藝術在其表達方式和語言敘述上有著獨特模式,繪本創(chuàng)作作為繪畫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創(chuàng)作形式和表達方式上也有著突出的特點,在西方模式下的兒童繪本的發(fā)展主要是通過在西方模式下兒童繪本的藝術題材的選擇、藝術對象的建構和文化精神的體現(xiàn)主要來自以下三個方面。
關鍵詞:繪畫藝術 西方模式 文化背景 兒童繪本
一、繪畫藝術的西方模式
任何藝術的生成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和自然環(huán)境之下,這是由于藝術作品是由人所創(chuàng)造,并且要被人所接受才得以完成,而人作為藝術的創(chuàng)作者和接受者都是在獨特的文化背景和自然環(huán)境中所生成的。我們談到藝術的西方模式主要就涉及到西方的文化模式和西方文化模式與藝術之間的關聯(lián)。
繪本是繪畫藝術的發(fā)展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而兒童繪本又是繪本發(fā)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針對的是兒童這一群體。這里將首先簡析一下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之下所生成的一套獨特的繪畫語言系統(tǒng)。
第一,繪畫藝術的題材的選擇
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之下,西方的繪畫藝術題材是通過對事物或者環(huán)境的細致入微的觀察選擇出來,藝術家會選擇一個典型形象進行藝術表現(xiàn)。具體體現(xiàn)在西方的繪畫藝術中,藝術家們通常會選擇人體或者自然來作為藝術題材的首選對象。這種藝術題材的選擇最大的特點就是建立在藝術家自身對客觀世界的感受,他們通過自己的主觀感覺去認識、理解和把握客觀世界。同時,他們也將這些認識和感受都收集起來再將其進行綜合、升華等創(chuàng)造。在題材的選擇上運用典型在繪畫藝術中主要體現(xiàn)在藝術作品基于客觀對象又高于客觀對象。這就要求畫家要走進生活仔細的觀察,包括觀察自然變化的每一個時刻,在這個過程中去尋找和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美,并從中選擇一個最佳的藝術主體去表現(xiàn)。這種藝術題材選擇的代表就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主義繪畫。這種繪畫風格采用了對人物或者風景的細致入微的描繪,將人與物的美進行了最仔細的觀察和表達。
第二,藝術對象的建構
確定了藝術題材,如何將選擇好的藝術對象通過適合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就是藝術對象的建構問題。在理性思維的教育下,西方的藝術家首先就要學會使用具有深度感和視覺秩序的藝術語言。藝術語言具體表現(xiàn)在繪畫上,就是通過將色彩、光線、線條、構圖、質感等在大腦中進行重構和組合,然后在二維平面上將所看所感所思表現(xiàn)出來,要借助于科學知識和理性精神來完成繪畫作品?!白鳟嫊r單純憑實踐和肉眼的判斷而不運用理性的畫家就像一面鏡子,只會抄襲擺在面前的東西,然而他們一無所知?!痹谖鞣降睦L畫藝術的對象的建構上,并不僅僅只是將選擇好的藝術對象簡單的完全一模一樣的照搬到畫紙上,而是要通過藝術創(chuàng)造者的大腦進行選擇和集合再將其變?yōu)榫哂幸欢ㄉ疃鹊囊曈X形象。繪畫藝術中對于藝術表象的建立,最終是依賴于綜合各種學科知識才得以完成。
第三,西方藝術的文化精神
不論是藝術題材的選擇還是藝術對象的建立,最終都反映了一種西方的理性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西方的藝術要依靠科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如果藝術創(chuàng)作者想要讓傳達對象和表現(xiàn)對象產(chǎn)生統(tǒng)一性,就要深度的研究光學、解剖學、透視學等一些精確的理論知識。焦點透視就最好的體現(xiàn)了西方文化的理性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所謂焦點透視是讓藝術創(chuàng)作者處在自我認為最好的一個點上來固定的觀察對象,基于這樣的觀察法則,藝術創(chuàng)作者必然會有看得清和看不清的兩面存在,形成的這種對立就如同已知與未知的對立,因此,以理性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來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是西方藝術的主要精神。
二、西方繪畫模式影響下的兒童繪本的發(fā)展
歐洲文藝復興之后,人文主義者開始意識到,要更加的注重和細致謹慎的對待兒童,他們提出要注重尊重兒童的人權、人性和獨立性,要在更多方面更高層次的去激發(fā)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由于這樣的一些原因,部分思想家和教育家開始關注兒童讀物的問題。
捷克教育家揚·阿姆斯·夸美紐斯于1658年所編寫的《世界圖解》是世界上第一本兒童讀物,該書使用了大量的插圖,該書的理念是“因為兒童并非侏儒版的成人,要求這本書能夠體現(xiàn)出一些新鮮的東西,兒童讀物要從屬于一個不一樣的級別?!庇捎谶@些觀念的誕生,《世界圖解》在兒童教育史以及兒童繪本史上的貢獻的都是卓越的,它是第一次以兒童作為主體的藝術創(chuàng)作,使人們對兒童教育的認識開始走向具體。由于兒童繪本讀物起源于西方,所以在西方的文化模式下,其發(fā)展也具有了獨特的西方特點,下面,本文將分別從西方兒童繪本的藝術題材的選擇、藝術對象的建構以及其文化精神三個方面來具體解析兒童繪本發(fā)展的西方模式。
第一,在西方模式下兒童繪本的藝術題材的選擇
西方的繪畫藝術題材的選擇是選擇典型,所以認真的觀察自然觀察人物等就成為了選擇題材的基礎。西方的兒童繪本創(chuàng)作題材多為紀實類題材和寓言類題材,紀實類題材里又會涉及到戰(zhàn)爭類日常生活類等等,而寓言類題材通常會借助于某人或者某擬人化的物來傳達和講述一個富有道理的小故事。
例如,在英國畫家凱特·格林威的兒童繪本創(chuàng)作中,畫家多以兒童的成長生活狀態(tài)來作為主要題材,她用其獨特的清新自然細致的筆觸來描繪兒童的成長環(huán)境。在作品《兩個去上學的女孩》和《spring》中,我們分別可以從她刻畫的女孩和男孩中體會到維多利亞時期的兒童的生活狀態(tài),用線果斷,人物結構分析嚴謹,畫面中的每個細節(jié),都透露著濃厚的浪漫愜意的田園氣息。在意大利畫家羅伯森·因諾森提的繪本《鐵絲網(wǎng)上的小花》一書中,畫家選擇了戰(zhàn)爭作為了主要題材,選擇了小女孩成為了這個題材中的典型形象,這個故事發(fā)生于二戰(zhàn)時期,在繪本的創(chuàng)作上,畫家使用的都是晦澀的使人感到壓抑的冷漠色調。畫家對人物塑造細致入微,通過人物和環(huán)境的強烈對比,來體現(xiàn)了當時環(huán)境的惡劣、戰(zhàn)爭的無情與小女孩的天真善良。畫家在重塑了二戰(zhàn)時期的戰(zhàn)爭的無情與殘忍的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戰(zhàn)爭的痛恨。
除開以紀實作為主要題材的兒童繪本外,以寓言作為主要題材的兒童繪本也占很大一部分。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者是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者教訓的文學作品,這一點體現(xiàn)在兒童繪本的創(chuàng)作上,主要是通過人物或者是動物的擬人化來講述一個道理,將動物寫實化擬人化是以動物作為藝術對象的兒童繪本的主要形式,所謂擬人化,就是給動物賦予人的造型特征,同時又利用動物本生的寫實形象。以動物作為藝術對象,它們擁有動物的外在形式,有著如自立行走、喜怒哀樂等人類的行為和精神情感。例如,法國畫家洛伊克·茹阿尼戈繪的《兔子帕西一家的奇妙故事》系列,該系列故事的藝術對象是以兔子的形象為主體,故事講的是帕西家的五只性格不同的小兔子所經(jīng)歷的一個個不同的奇妙的故事,其中有不少的奇遇和挑戰(zhàn),而兔子們在一次次的不同的探險中,漸漸地都開始變得堅強、勇敢、聰明,也學會了很多的生活經(jīng)驗的和應該遵守的規(guī)則同時也擁有了很多受用一生的寶貴品質。以兔子的形象作為藝術對象,畫家在塑造每一個兔子的形象時都融入了不同的兒童的性格,故事的繪制有著濃烈的西方的田園風格。除此之外,《狐貍村傳奇》系列、《不一樣的卡梅拉》系列等作品也是以動物作為主要題材的繪本,雖然這些動物的外在形態(tài)各不相同,但是它們都是以人類的精神和情感為載體,是人類某些特征的一種折射。
第二,在西方模式下兒童繪本的藝術對象的建構
西方繪畫藝術中對于藝術對象的建構,是依賴于光學、幾何學、色彩學、人體解剖學、透視學等學科知識進行綜合才得以完成。這一點在兒童繪本中具體體現(xiàn)在以寫實風格為主的兒童繪本的創(chuàng)作。
例如在安東妮·布朗所繪制的兒童繪本《隧道》中,對于主角兄妹的刻畫上精細入微,妹妹的一根根發(fā)絲、恬靜的微笑,哥哥調皮的神態(tài)、衣服上的花紋,整個環(huán)境中的冷暖色調感受,墻面上的每一塊磚、地面上的每一顆鵝卵石等細節(jié)都有著強烈的寫實感,畫家對人物造型的要求就是一定要精確,嚴謹?shù)乃茉烀恳粋€細節(jié)就是他最大的特點。在《隧道》中有一個細節(jié)是描繪變成石頭的哥哥在妹妹溫暖的懷抱中逐漸地恢復成原來的模樣,第一張繪圖是哥哥在起跑的狀態(tài),就以石雕般的形象將哥哥的形象固化,這樣的方式,就是為了后面將哥哥的形象還原恢復做好了準備。在繪本《最想做的事》,以美國黑人教育家卜克·華盛頓的真實故事改編,整本繪本都采用了寫實的手法,畫家利用強烈的明暗對比、冷暖對比,來營造出主人公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堅持不懈的追求夢想的氛圍,在畫面中,對人物細致入微的描繪包括了對衣服褶皺的刻畫,對細節(jié)的考究、木材的厚重感、主人公對知識的如饑似渴的神情體態(tài)和精神都有精確的把握,同時也精確地描述了時間和地點等等一些關鍵要素。
這種對藝術對象的建構,是對客觀世界的如實反映和客觀再現(xiàn),同時也融入了畫家自身對客觀世界的感受,模仿不再僅僅只是反映客觀世界,更是一種揭示自然真實的科學,畫家對于畫面的掌控不僅表現(xiàn)了理想化的社會思想主題,同時也追求普遍與永恒的理性價值。
第三,在西方繪畫藝術模式下兒童繪本的文化精神
西方的文化精神以理性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為主,在繪本《鐵絲網(wǎng)上的小花》中,畫家通過利用透視的方法來塑造主人公所生活的環(huán)境。透視的方法指的是一種在空間中觀察物體近大遠小的視覺感受,在作品中畫家應用了大量的使人感到穩(wěn)定和安靜的平行透視,如刻畫關押猶太人的集中營,屋頂、屋檐和鐵絲網(wǎng),幾乎都是沒有縱深變化的平行橫線,營造出靜默和壓抑的環(huán)境,這種刻畫方式利用了平行透視的藝術氛圍將囚犯的痛苦無奈突顯出來,為故事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就已經(jīng)開始利用明暗關系來塑造對象和創(chuàng)造三維的空間,使造型更為真實。作品中有很多的利用素描手法來塑造明暗關系和空間關系使畫面看起來更為逼真。畫家在線條上富有變化,配合著光影的變化和色彩來表現(xiàn)體積感,精準的比例關系,讓人物的動態(tài)和表情都更為真實,遠處的環(huán)境模糊清淡,真實的空間讓人覺得深入其境。
總的來說,不論是透視法則、平行法則、明暗塑造、空間關系、線條變化等等這些都是一種理性和科學的創(chuàng)作手段,兒童繪本中所應用的這些法則和規(guī)律都是體現(xiàn)了西方文化的一種精確性和理性的態(tài)度、科學的精神。
三、西方兒童繪本的發(fā)展所帶來的影響
西方的兒童繪本讀物從19世紀開始進入了興盛時期,隨著彩色印刷技術的出現(xiàn),西方的彩色印刷繪本讀物也進入了黃金時期。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使西方對于兒童讀物的出版也達到了新的高度,對色彩的要求完美,對故事內容要求充實,同時又要寓教于樂、富含哲理等等,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一個更為廣闊的認知空間,同時也最大程度地開闊孩子們的視野。
西方的繪本創(chuàng)作時間已經(jīng)超過200年,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西方的兒童插畫的發(fā)展離不開古典主義繪畫的影響,首先西方古典主義時期到現(xiàn)代繪畫的發(fā)展,寫實的手法一直深入其根髓。其次,在西方的學院派的教學過程中,古典主義時期的寫實手法是其繪畫基礎,所以繪本藝術家的學習也就自然受到影響。
在中國,這個領域才剛剛開始20年,作為一門獨特的藝術形式,兒童繪本的創(chuàng)作對兒童的生活的塑造有著巨大的影響,同時對文化和教育也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促進了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皟和L本的創(chuàng)作者是藝術家,而它的接受者則是兒童,藝術家為兒童創(chuàng)作出一個美好的世界,而兒童就是這個美好世界的參與者?!币槐竞玫睦L本不僅僅要被兒童所閱讀,更要得到父母的欣賞和收藏,這就要求了創(chuàng)作者在必須要抓住兒童的特點的同時也要用心的從兒童的角度出發(fā)來創(chuàng)作。繪本在某種程度上是社會、文化和歷史的記錄,是兒童最初對這個世界了解的途徑,優(yōu)秀的繪本會在兒童的腦海中一直存在,直到他長大成人。無論如何,兒童繪本的創(chuàng)作宗旨就是帶給孩子們快樂,讓孩子們在快樂閱讀的過程中去感受生活感受世界。
參考文獻:
[1]黃柏青.設計美學導論[M]. 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3年.
[1]戴勉(譯).達芬奇論繪畫[M]. 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79年.
[1]王受之.美國插圖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年.
[1]吳璐.從兒童繪畫特質看兒童讀物插畫的設計要素[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吳斐.圖畫書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研究[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3年.
[1]熊玲林.小議圖畫書中的寫實造型藝術[J] .作家,2010年12期.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規(guī)劃重點項目:《動漫藝術與青少年審美素養(yǎng)建構研究》(項目編號:14JYKX011)階段性成果。作者黃柏青系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教授,博士、博士后,學科帶頭人;周思睿,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在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