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文
孩子,你的世界一片純凈,你需要一個天然氧吧,能盡情地呼吸,自由地成長。
你的文字是你內心真實的表達,包裹著童真,流淌著無邪,你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有時本身就是一首詩,你是一個天然的詩人抑或散文家。
“我把春筍嚼在嘴里,嫩嫩的,甜甜的,原來這就是春天的味道。”M是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女孩,她用自己的文字表達對春天的感受。她寫的時候,根本不懂什么通感、比喻等修辭,但她卻能寫得如此生動,因為她表達的是自己的真實感受?!拔倚哪恐械睦习帧?,M用4個小標題多層面展開,寫出自己心目中的老爸;“我的好朋友”,則用了第一人稱,娓娓敘述自己對橡皮從喜愛到冷落再到后悔的心路歷程,真實感人。但是M怎會知道自己的這種手法,在寫作學上叫所謂的“情感線索”呢。
我們的孩子不懂作文技巧,但她們就是能得心應手地表達,生活是她們最好的導師。在生活中,她們學會真實地感受,盡情地傾吐。
此時,我不禁要問:“這孩子的感受是你大人指導出來的嗎?”作前指導真的需要嗎?到底應該怎么指導?我一直主張“先寫后教”,不要用所謂的寫作技巧禁錮孩子的思維,如果你真要指導,還不如引導孩子如何觀察事物,感受生活,積累生活素材,只有這樣,才能流淌出生動形象的文字。
好心辦壞事,許多時候,家長也好,老師也罷,都在充當著孩子靈感的劊子手,強迫孩子用你的方式表達,作文成了話語的傳聲筒。其實,孩子用的是這個年齡的語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在表達內心世界,這是一份獨特的感知,是任何人都不能復制的。
生活造就詩人,閱歷成就作家。真正的文學愛好者,有時真不是一個語文老師的功勞,更不是因為家長的嚴加管教。
站在孩子的角度,用那個年齡段的孩子的認知去閱讀孩子,用欣賞來潤澤孩子的每一個文字,你就會多一份欣喜,多一份滿足。用愛意在字里行間發(fā)現那么幾個文字,對孩子大加贊賞;挑那么幾個句子細細把玩,在孩子面前抑或在其他人面前加以展示,這對孩子來講是多大的榮耀,能潛移默化地激發(fā)他對文字的喜愛。如果某一天,孩子的整篇文章也被大人表揚,可以斷定,這種欣賞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感謝我的老師,感謝文字,讓我有了心靈的寄托,找到了情感宣泄的出口,也擁有了一些文友。無形之中,繆斯在為我悄悄地打開了一扇門,引領我步入其中,自由漫步,愜意欣賞那沿途的風景……
我喜愛文字,將其視為情感的知己。忙中偷閑,經營自己的博客,將其作為自己心靈的世外桃源,沒有繁雜的瑣事,沒有世間的骯臟。我傾吐自己的情感,流淌自己的思想,分享自己的成果,用文字選擇一些志趣相投的文友。在那些欣賞的眼神的潤澤中,文字漸漸地豐盈;在不斷的閱讀中,豐厚自己文字的底蘊。
不要用主題、中心、結構等寫作技巧與手法,過早地在孩子的作文中打下烙印。殊不知,你的愛意,你的拔苗助長,無形之中扼殺了孩子的天性,阻礙了孩子的自我表達。請用你的欣賞潤澤孩子的文字,還給孩子一方純凈的語言天空,讓孩子的文字在你的欣賞中搖曳生姿,在作文的氧吧里自由成長,枝繁 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