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榮敏
我是朝陽區(qū)的一名督學。有一次,在專用教室管理使用的專項督導中,我發(fā)現學校使用不到3年的音樂小凳大多邊框已翹起,表面的漆皮已破損,張著鋒利的小口,不由讓人擔心孩子的皮膚和衣服會被劃破。還有幾個小凳子破舊得不能再將就使用了,已經堆在教室角落里“下崗”了。破舊的小凳子和寬敞明亮的音樂教室形成了極大的反差。
針對這個現象,我與學校一起對“音樂小凳”的破損原因進行了分析:認識不高——學校認為音樂小凳是消耗品,損壞是自然現象,不能用了等核銷再換新的;管理不嚴——學校缺少相關的管理制度,發(fā)現被損壞的小凳沒有及時維修,造成破損的音樂小凳越來越多;教育欠佳——學校對學生缺乏愛護小凳的教育,任其破損,無動于衷。在此次督導中,我向學校提出了整改意見,學校對此很重視并積極進行整改。
半年后,我又來到學校,看到破損的音樂小凳都用彩色膠條粘好,整齊地擺在教室中,凳面也干凈了許多,變得更安全、舒適了,整排的小凳顯得很“精神”,那些“下崗”的音樂小凳又“上崗”了。
此次督導不僅僅轉變了“音樂小凳”的命運,更重要的是轉變了學校領導的管理理念,轉變了學校的管理行為,促進了學校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