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連杰 陳連霞 楊愛靜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基礎。新課程實施以來,國家更加重視小學識字教學,不僅對每個階段的識字量都做了明確的要求,而且對識字過程、識字方法也做了精心的指導。
“字源識字”教學方法是針對當今識字教學中出現(xiàn)的“重形輕義”“因形害義”的現(xiàn)象展開研究,挖掘漢字本身的結(jié)構(gòu)規(guī)律,幫助學習者從字源出發(fā),借助形體和古文字演變過程的分析,準確識記漢字,并在識字教學中進行文化滲透,幫助學習者積淀豐厚的民族文化,提升學習者的思維品質(zhì)。
基于以上認識和教學需求,我們進行了“字源識字”教學方法的實踐研究。在研究中我們認識到,“字源識字”的教學一定要遵循趣味性、直觀性、可接受性的原則,而且一般都是在學習重點字、易錯字、生僻字時加以運用。
通過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不同年級的學生運用“字源識字”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低年級以教師為主導。通過猜一猜、連一連、講講故事、玩玩游戲等方式進行通俗而淺顯的講解,讓學生明白字的形意;中高年級要注意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性的相輔相成,通過查閱資料、對比分析等,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適時適度地引領、講解,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通過研究,我們還總結(jié)了以下一些教學策略。
1.先猜后教
比如在學習“美”字時,出示“美”的原始字形,即:一個羊頭加上一個大字。讓學生猜測一下,古人原本想要表達什么意思。教師適時講解,古人以羊為主要副食品,肥壯的羊吃起來味很美,所以羊字本義是味美。另外羊是象形字,象征人佩戴羊角、牛角,古人認為這樣很美。了解了這個字的來歷,大家對于“美”字有了新的認識,這樣一猜一講,學生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教師指導學習“朝”這個字,出示“朝”的甲骨文,讓學生猜一猜,這是我們要學的哪個字。因為形上有相像的地方,學生不難猜出。再問學生為什么是這個字,然后講解,太陽剛剛出來,月亮還沒完全落下去,草木叢生,那一個個小草很像“朝”左邊的“十”字,這樣一講,學生就能通過形來理解字的意思了。
2.觀察發(fā)現(xiàn)
例如“寶”字的學習,教師出示“寶”字的甲骨文,因為這個比較好懂,教師就讓學生自己去觀察這個字,自主發(fā)現(xiàn)字形與意思之間的聯(lián)系,教師適時點撥,學生就一下字記住了這個字。
3.游戲活動
課間休息:例如,一年級課間休息時進行看圖猜字,既休息了又看到不少字的字源。
做做動作:例如,平時學生容易把“看”下面的“目”寫成“日”,在學習時讓學生做舉手遮光、向遠處眺望的動作,出示“看”的甲骨文,上面是“手”的變形,下面表示眼睛看的意思,學生就理解了,用到這個字時想到這個動作就不容易錯了。
還可以通過連一連線、親自畫一畫等,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記憶理解。
4.查找分析
中高年級學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對字源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時放手讓學生在預習中查找,既培養(yǎng)了他們主動學習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對漢字文化的喜愛、理解。
例如“尊”字的學習,教師放手讓學生去查找資料,有的還把字源的演變過程用圖畫畫了出來,教師適當提問:“尊”字為什么不能少中間那一橫?學生就邊看圖邊談出自己的理解:“尊”字開始時好像是一個人用兩只手舉著一個器皿,在祭祀。字在演變,但那像器皿中間圈的一小橫一直有,后來演變得有點像器皿上的花紋了。所以我們不能丟這一橫。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自主學習,他們會給我們帶來驚喜的。
“字源識字”教學方法的運用,還要與其他識字教學有機整合,更要合理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
“字源識字”教學方法的實踐研究,充分地利用了漢字本身的結(jié)構(gòu)規(guī)律,又考慮到兒童的認知特點,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及自我追求的精神”,這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識字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