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梅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和諧社會基本道德的價值取向。感恩教育是推動整個社會文明進步的助推器,他不僅是對個體實行的一種以情動情的情感教育,以德報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種以人性喚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是對整個社會的一種共生共存的教育。幼兒階段是一個人性格習慣、品德形成的重要階段,在幼兒階段進行感恩教育,有著十分特殊的價值和意義。
感恩教育幼兒感恩意識一、認識感恩教育
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感恩”解釋為: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感恩教育是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和寓教于樂的內(nèi)容,讓幼兒學會知恩、報恩、施恩,即讓孩子學會感恩他人好處,學會對他人的幫助懷有感恩之心,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在為人付出,同時也獲得回報,這是一個給予和收獲的幸福過程。教育孩子從愛身邊的親人做起,通過愛父母,愛家庭,進而推己及人。感激他人對自己的眷顧、關(guān)愛和幫助,并盡心盡力去回報。從而體味人間真情,感受生命溫暖。正如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干曾說過:“只有學會感恩,我們才能明確責任,只有學會感恩,我們才能體味真情,只有學會感恩,我們才能享受幸福,享受生活。”
二、實踐感恩教育
英國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畫》中寫到:“我們幼小時所受的影響,哪怕是極小極小,小到無法察覺出來,但對日后都有極大深遠的作用?!蔽覀兊慕逃⌒囊硪淼睾亲o幼兒的心靈,遵循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科學有效地開展感恩教育,牽引著他們的小手走向大千世界,體驗真情人間。
缺乏感恩之心的幼兒比懂得感恩的幼兒表現(xiàn)更加脆弱、敏感、懶惰、自私和任性,追其原因是現(xiàn)代社會里多為獨生子女,家人寵溺,社會評價體制又造成了家長對孩子成績重視,品格忽視,加之社會教育有失偏頗,形成了幼兒自私自利的心態(tài)。
我們要通過幼兒園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對幼兒進行適宜的感恩教育,幫助幼兒成為正義勇敢、助人為樂、勤奮好學、堅強豁達、分享奉獻、樂觀向上、知恩圖報的人,這是幼兒教育的社會責任。
(一)教師應為典范,培養(yǎng)幼兒感恩意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教師所要創(chuàng)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幼兒園的感恩教育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技能的教育,而是讓幼兒學會怎樣做人的教育活動。只有通過身臨其境的體驗,潛移默化的滲透才能逐漸形成,猶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之過程。
這種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教師來影響和完成,這種影響需要教師首先要自身成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由此而發(fā)的語言、行為才是充滿感恩的,那么必定影響整天圍繞在她身邊的孩子們。老師自身懂得感恩尤為重要,老師會巧妙地適合地實施感恩教育更重要,用老師的以身作則,加之教育生花,及時肯定評價,對于幼兒的感恩教育的落實才是最完整的。比如,送餐叔叔每日奔忙來回送餐,老師對送餐叔叔禮貌有加,這是感恩教育的以身作則。在進行主題活動《愛惜糧食》時,教育引導幼兒聽故事看兒歌,教師又提到了送餐叔叔和廚師阿姨的辛苦,并帶幼兒到食堂參觀,讓幼兒親身體驗入口飯菜來之不易,并延展到教育幼兒在飯店吃飯要尊重服務(wù)員,等等,用自己跳躍的思維去整合教育資源,對于吃飯好又對服務(wù)人員禮貌客氣的幼兒提出表揚,是肯定評價。
我們采用“星級教師”“星級寶寶”的評選活動,實施對教師和幼兒的整合性評價,將禮儀行為作為評價的重要一部分,在其推動下,教師禮儀提到一個新的高度,教師時時處處,為人師表,教師作為幼兒的榜樣伴隨幼兒成長;星級寶寶評價更為具體,根據(jù)不同主題,觀察、鼓勵幼兒禮儀行為,設(shè)立“感恩寶寶”“助人寶寶”“禮貌寶寶”“分享寶寶”等多種評價小主題,將教育細致化,從點滴事情上,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形成正確的處事觀。星級寶寶評價后發(fā)放獎勵證書,并和教師一起講述自己的感恩故事,展示教師和幼兒感恩行為。
(二)常規(guī)應為主體,主題根植每天每事
將感恩教育融入一日生活,在教師的意念中成為隨口而出的隨事而行的常規(guī),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天每事,對幼兒進行隨機的感恩教育:
1.發(fā)掘教材中的感恩素材,開展感恩教育
在幼兒園的教材中,有許多活動是可以當做感恩教材的,要充分利用這些教材內(nèi)容,同時要延展一些相關(guān)內(nèi)容,使感恩教育無處不在。如語言《小烏鴉愛媽媽》,就是一個很好的的感恩故事,烏鴉反哺的內(nèi)容會激起幼兒對父母的感恩,并學習小烏鴉回報媽媽的養(yǎng)育,在教學延展中,教師播放一則廣告,“忙,忙,忙點好啊”和微信中“老人修手機”的故事,讓幼兒感受到老人的心靈孤獨,需要兒女多陪伴,多孝順的道理。又如,大班活動《小烏龜和小蝸?!方處煶送瓿煽磮D排序和編講故事的教育目標外,感恩教育的延展成了本活動的最大的亮點,幼兒進行角色表演,讓幼兒在表演過程中表演對小蝸牛同情情感和小烏龜?shù)淖鹁辞楦校瑥亩層變河X得同情弱者并主動地盡最大能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角色扮演讓幼兒根據(jù)一定的情節(jié),扮演某個角色并通過語言、動作、表情來表現(xiàn)該角色的特征,從體驗該角色的心理感受,進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類似情況做到恰當?shù)姆磻?/p>
2.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感恩教育契機,開展感恩教育
幼兒園的一日生活豐富多彩,每一處都有感恩教育的機會,我們要將感恩教育種子留存在心里,發(fā)現(xiàn)合適的時機和土壤就要隨機根植于幼兒的心中。
比如,日常生活當中保育老師對幼兒進行地穿衣穿鞋、添飯?zhí)聿说壬钌系恼疹?;幼兒對幼兒分享合作、禮貌謙讓的良好行為,家長對幼兒園、老師的支持幫助、信任托付;班主任和班級成員間的協(xié)作友愛、鼎力相助等,都是很好的感恩教育契機,老師要抓好這些契機,隨時的,合適的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讓她們感受其中,心有體會,并加以回報。
有這樣一個小實例:幼兒園的班級門上有兩塊小玻璃,孩子觸手可及的高度和他們對班級以外新鮮環(huán)境的渴望,讓這塊小玻璃每天都布滿小朋友層層疊疊的手指印甚至小臉、小嘴印,保育員每天重復擦拭毫無怨言。有心的老師發(fā)現(xiàn)了保育員的辛苦,設(shè)計了一個“小手不要拍拍”的感恩活動,從保育媽媽的辛苦入手,用心創(chuàng)設(shè)了一次對保育老師的感恩教育活動,活動結(jié)束后,孩子們都抱著保育老師大聲承諾:“小手不要拍拍拍!”保育老師內(nèi)心暖暖,從此,小玻璃更干凈了
(三)節(jié)日應為載體,發(fā)掘感恩報恩內(nèi)涵
中國、外國的許多傳統(tǒng)節(jié)日,都包含了感恩教育的內(nèi)容,如“三八婦女節(jié)”“教師節(jié)”“國慶節(jié)”“重陽節(jié)”“感恩節(jié)”“母親節(jié)”,等等。我們抓住一切節(jié)日契機開展感恩教育,通常是三個環(huán)節(jié):一是搜集節(jié)日意義內(nèi)涵。幫助幼兒了解節(jié)日含義,如國慶節(jié)的來歷,幫助幼兒了解歷史的同時,知道祖國媽媽的強大來之不易,感念烈士先輩的舍生取義,為了保家衛(wèi)國所作出的巨大犧牲,才換來了如今的安寧幸福美好的生活,二是體驗實際學會感恩。如“感恩節(jié)”我們通過觀看媽媽孕育撫育寶寶的影視資料,通過游戲“我的肚子里有寶寶”等活動,即把氣球放在幼兒肚子里,感受媽媽孕育寶寶的辛苦和不便,視頻中流露出父母對自己濃濃的、無私的愛,是幼兒感受恩情的好方法。同時,通過制作愛心賀卡送媽媽,為媽媽揉揉肩、洗洗腳等活動來回報對媽媽的無盡感激。三是感恩回報擴展目標。教師節(jié)之際,可以通過“我是小老師”活動,即讓幼兒當一天老師,來照顧全班幼兒的生活和學習,接待家長的來訪、等,讓幼兒換位體驗教師每天照顧全班幼兒生活學習的辛苦,體會自己的幸福,并通過會問好、抱抱老師、遵守紀律、我來幫忙等主題活動來教會幼兒做個懂得珍惜老師勞動,感激老師保護教育的好孩子,繼而擴展到“我愛我的幼兒園-垃圾不亂扔、桌面不涂抹”等內(nèi)容。
(四)家庭應為基礎(chǔ),影響幼兒意識行為
家庭是幼兒生活成長的主體,家庭教育的影響對于幼兒的成長來說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幼兒園應通過家園群、公眾平臺、宣傳信、家長講座、親子活動、大型活動指導家長首先成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家庭中的感恩教育有四點:一是點滴為大,生活中處處做孩子的表率,對幼兒感恩的行為提出肯定和表揚;二是給予空間,家長應給有幼兒創(chuàng)造表達感恩的空間和機會,讓幼兒充分的表達自己對親人對家的感恩之情;三是博愛于人,與幼兒一起關(guān)心他人愛護家人,讓幼兒感到幫助別人是一種幸福,回報別人是一種心安;四是全家一致,家長應整合家庭思想,對幼兒的教育鼓勵和指導方向和方法統(tǒng)一,是幼兒形成良好品行和習慣的捷徑。比如,爸爸讓幼兒幫助做家務(wù),體會家庭勞動的辛苦,而奶奶心疼,制止幼兒勞動,這樣的教育成效就會大打折扣,甚至可能造成讓幼兒形成事不關(guān)己、不必勞動的思想。
另外,家園互動,可以提高家園共育的有效性,我園的親子感恩活動:幼兒自理能力大賽、親子陶藝感恩季,都成功的詮釋了家園共育的成果。其中,幼兒自理能力大賽是通過競賽的形式在全園中開展的大型親子感恩活動。即是感恩教育的一種形式,也是常規(guī)教育的展示,其中按年齡不同設(shè)立“給爸爸洗腳”“給媽媽梳頭”“給奶奶撥雞蛋”“給爺爺穿鞋”等不同的比賽項目,手擦干時,雞蛋入口時,那一抹感動,仿佛融化了整個生命艱辛的冰冷,就在這樣的家園互動中,家長內(nèi)心欣慰滿滿,幼兒內(nèi)心感恩多多。
(五)社會應為背景,提升幼兒感念付出
幼兒經(jīng)過家庭感恩教育和幼兒園感恩教育,已形成一定的感恩意識,和具備一定的感恩技能,為了讓幼兒能真正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還要多多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讓幼兒發(fā)自內(nèi)心,積極主動幫助和關(guān)愛他人,如對家境困難的幼兒進行關(guān)愛,為貧困地區(qū)和需要幫助的病兒獻愛心等,開展“義賣”活動,讓幼兒拿出自己不玩的玩具,不穿的新易,不看的圖書在幼兒園的“義賣”活動中當眾出售,所集的款項,由幼兒園負責,由幼兒參與捐助貧困地區(qū),做愛心教育。開展“走進敬老院”活動,是讓幼兒了解老人沒有兒女的孤單,給老人送溫情,陪老人過節(jié),是教育幼兒孝敬父母關(guān)愛老人很好的感恩教育活動。當步履蹣跚的老人站在大門口流著眼淚相送我們的孩子,那一刻,孩子們大喊:“太爺爺,我們還來看您!”
三、思索感恩教育
幼兒時期的感恩教育需要幼兒園和家庭、社會的整合,我們期待大環(huán)境下的感恩教育的無限延展、升華。
我們的感恩教育猶如秒針分分秒秒不停息,我們要想方設(shè)法在每個孩子的心田播種一顆顆感恩的種子,用心靈的泉水滋潤、澆灌、培養(yǎng),呵護其成長。終有一天,愛心之花定會開滿人間。
(上接第18頁)地進行溝通。比如,運用海軍職業(yè)英語進行交流時,有時我們會很難理解對方的某些口語表達,如果只是根據(jù)對方話語的字面意義來理解的話,就很難理解對方的真實意圖,原因在于海軍職業(yè)英語口語表達中會出現(xiàn)大量的隱喻。例如:
Pilot: what is the status?
Air control: Green. You can put yourself down.
這是艦載直升機準備著艦時,飛行員與塔臺之間的對話。飛行員詢問塔臺,降落條件如何?塔臺回復,綠色。如果真是理解為“綠色”的話,這個對話就無法進行了。這里就需要利用隱喻思維來理解。我們都知道,“紅燈停,綠燈行”,這里綠色表示的是安全放行的意思,以此類推,塔臺回復“綠色”,其本意是“符合安全降落的條件”。
四、結(jié)論
在海軍職業(yè)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員若能積極主動地去了解并運用認知語言學、隱喻認知理論的新成果,必將有助于提高學習者的語言認知能力和隱喻理解能力,從而使學習者在海軍職業(yè)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綜合文化素質(zhì)各方面都得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Lakoff,G.,Turner,M.More Than Cool Reason: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 [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Press, 1989.
[2]嚴世明.隱喻能力與外語教學[J].山東外語教學,2001,(02):60-64.
[3]Lakoff,G&Johnson,M.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Press,1980.
[4]束定芳.隱喻學研究[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