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索閱讀法給我們的寫作什么啟發(fā)呢?你還能想到除了“時間”“事物”之外其他可以充當線索的東東嗎?不斷變換的地點,一脈相承的情感是不是都可以做線索呀?選擇一條線索貫穿在你的作文中,會給人條理清晰的好印象。沒準哪天你也能寫出一篇形散神不散的好文章呢!
閱讀文章時,先從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審視、把握文章的線索,這種方法適應范圍最廣。散文最大的特點是 “形散神不散”,不管多么復雜的文章,只要我們把握住它的“神”,那么無論有無外部標志或內部標志,我們都能準確地把握它的線索。
施氏食獅史
趙元任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氏適市。適十獅適市。是時,氏視是十獅,恃十石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尸,適石室。石室濕,氏使侍試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是十獅。食時,始識是十獅尸,實十石獅尸。是時,氏始識是實事實。試釋是事 。
翻譯:
有一位姓施的詩人,住在一間用石頭蓋成的房屋里。他特別喜歡獅子,并愛吃獅子,發(fā)誓要吃掉十頭獅子。他時常到市上察看有無獅子出現,某日十時,正好有十頭獅子出現在市上,當時施君也來到市上,看到這十頭獅子,于是取下弓箭,將這十頭獅子予以射殺。施君隨之拾起十頭射殺死掉的獅子的尸體,準備搬到他住的石室,不湊巧,這間石室很潮濕,施君叫他的仆人將石室擦干凈。等到把石室擦干凈,他開始嘗試吃掉這十頭獅子的死尸。正要吃的時候才識破這十頭獅尸,并非真的獅尸,而是十頭用石頭做的獅子?,F在請你試將這件事情解釋一下。
【家庭輔導提示】
通篇文章僅使用了單音節(jié)shi,可謂巧妙至極。古文由于比較短小,而且偏向記敘,因此,線索不很明顯,但只要是文章都能反映出作者的心思,正如作者最后的發(fā)問:“這件事情,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