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沁心
征服自然——這是一個振奮了無數(shù)熱血青年的口號,它似乎意味著勇氣與力量,不屈與強大。可事實上,它卻造成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隔閡與對立。
作為中國人,我們難以忘記大躍進的慘痛教訓。那時候國人深信人定勝天,提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chǎn)”,甚至荒謬地喊著“肥豬賽大象”的口號。于是人們不斷地拓荒,到頭來換得的卻是低產(chǎn)的惡果,以致出現(xiàn)了路有凍死骨的慘象。那些試圖對抗自然規(guī)律的人,終究得到了自然了的報復。
我國著名探險家余純順選擇逆天而行,在炎熱的夏季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最終使自己喪身沙海,這不令人惋惜嗎?每個時代都會有人以自然的對抗者的身份登場,卻最終都會黯然離席。
而我們?nèi)祟惖恼嬲挠職夂土α坎皇窃趯棺匀恢畜w現(xiàn)的,它們是來源于自然的,它們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在余純順遇難后不久,一位外國探險者卡拉就選擇了冬季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并取得了成功。原來,她在兩年前就開始仔細研究,發(fā)現(xiàn)冬季穿越能避開酷暑等不利條件,并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由此可看出,我們之所以能達成某個大的目標,恰恰是借用了自然的力量。我們研究自然,挑戰(zhàn)自然,然而更多的基于自然和依賴自然。所以,人類與自然從來都不應該對抗。
曾有一位攀登上珠峰的登山者,當媒體紛紛祝賀他成功登頂時,他卻虔誠地感激著自然,他認為他之所以能夠登上珠峰,也正是因為自然的允許和他的虔誠態(tài)度。他說自己和其他探險家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他從不認為自己是在對抗自然,他始終抱著一顆虔誠的感激之心和親近之情,如同一個孩子對母親般依戀在擁抱著自然和順應自然。
把自然當作朋友,當做老師,這不應該僅僅只是某個人或某些人去這么做,它應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甚至是全人類的做法。很慶幸,現(xiàn)如今已有不少的國家能認識到這個問題,并提出了各種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戰(zhàn)略。但我希望,人們這么做不僅僅是因為損害自然會傷及自己,而是源自一種內(nèi)心的喜愛與尊崇,一個自然的孩子對自然這位母親的依戀。
依戀自然并不妨礙我們?nèi)ダ?,去發(fā)展。我們依舊可以在遵從自然規(guī)律的基礎上尋求更多的利于人類的東西,從而推動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只要始終銘記自己是自然的孩子,我們就能獲得自然的力量,從而同樣會變得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