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建宇
摘要《明清俗語辭書及其所錄俗語詞研究》的研究內(nèi)容及成績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關(guān)注文獻材料的開掘,拓寬了近代漢語詞匯研究的領(lǐng)域;進行辭書學方面的研究,有助于辭書史研究與當代語文辭書編纂;聚焦?jié)h語詞匯訓詁的多角度考察,發(fā)展了詞匯學與訓詁學的理論與實踐;進行詞匯史研究,揭示了明清俗語辭書與漢語詞匯史關(guān)系的獨特個案。該書體大思精,是近代漢語俗語詞研究的重要成果。
關(guān)鍵詞明清俗語辭書及其所錄俗語詞研究俗語詞研究成績
關(guān)于漢語史的分期,目前學界比較公認的是分成上古漢語、中古漢語和近代漢語。近代漢語階段,口語發(fā)展十分迅速,古人在各種書面文獻中記錄了相當多的口語材料,也做了一些口語詞語詮釋的工作。但從總體上來看,這些材料和相關(guān)詮釋工作并沒有引起訓詁學家們應有的重視。一直到二十世紀,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和蔣禮鴻《敦煌變文字義通釋》的出版,才表明近代漢語詞匯研究有了突破性的發(fā)展。二十世紀最后的二十多年一直到現(xiàn)在,近代漢語研究發(fā)展得異常迅猛,各方面的研究開展得如火如荼,不論是在研究材料的開拓還是在研究方法、研究理論等方面,都取得了豐富的成果?,F(xiàn)在我們讀到的曾昭聰教授的新著《明清俗語辭書及其所錄俗語詞研究》就是近代漢語俗語詞研究的重要成果。
《明清俗語辭書及其所錄俗語詞研究》(以下簡稱《研究》),2015年9月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該書除緒論、結(jié)語、主要引用語料與參考文獻之外,共分十章,44萬余字。作為近代漢語俗語詞研究的新成果,該書分量十足,其研究內(nèi)容及所取得的成績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 關(guān)注文獻材料的開掘,拓寬了近代漢語詞匯研究的領(lǐng)域
中國古代有編寫方言俗語辭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西漢揚雄所撰《方言》是最早記錄方言詞的著作,東漢服虔的《通俗文》則是第一部記錄并詮釋俗語的著作。受二書影響,歷代從事方言俗語詞匯記錄與研究工作的人不少。到了明清民國時期,尤其是清代,編纂各種方言俗語辭書蔚然成風,出現(xiàn)了大批俗語辭書?!八^明清俗語辭書,其范圍可以認定為明清時期(兼及民國)編纂的記錄并詮釋較通行的一般性的漢語方言俗語或俗語詞的辭書?!保ā堆芯俊罚?4)日本已故著名漢學家長澤規(guī)矩于1974年輯集俗語辭書二十種,名為《明清俗語辭書集成》(以下簡稱《集成》),由日本汲古書院影印出版。在《集成》出版之前,商務(wù)印書館已先后排印出版了《恒言錄恒言廣證》(1958年)、《通俗編(附直語補證)》(1958年)、《〈邇言〉等五種》(1959年)。在《集成》之后中華書局亦排印出版了《稱謂錄親屬記》(1996年)、《通俗常言疏證》(2000年)、《通俗編(附直語補證)》(2013)等。
雖然近代漢語研究已有不少成果,研究的語料已非常廣泛,但還有很多材料可以進一步挖掘。明清俗語辭書就是一座有待大力挖掘的富礦,但是,學界相關(guān)研究成果非常少,《研究》之前學界尚沒有關(guān)于明清俗語辭書研究的專著。其主要原因,一是學界往往只注意到明清俗語辭書的不足而對其重要性與價值尚缺乏足夠的認識;二是明清俗語辭書中的絕大多數(shù)著作還沒有排印本,只有影印本,且影印本印數(shù)較少,這對于相關(guān)研究的推廣也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由于明清俗語辭書數(shù)量較多,《研究》以《集成》和商務(wù)印書館、中華書局排印本中所收錄的辭書及這些辭書所收錄的俗語詞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的目的是對明清俗語辭書及其所錄俗語詞進行較為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因此,從研究材料的角度來說,《研究》關(guān)注文獻材料的開掘,拓寬了近代漢語詞匯研究的領(lǐng)域。
二、 進行辭書學方面的研究,有助于辭書史
研究與當代語文辭書編纂
辭書學作為一門學科的觀點已經(jīng)得到了學界的廣泛認同,明清俗語辭書毫無疑問屬于辭書學的研究范圍?!堆芯俊芬悦髑逅渍Z辭書為研究對象,自然與辭書史關(guān)系密切。該書的相關(guān)研究主要表現(xiàn)在:
(一) 明清俗語辭書編纂體例的研究?!堆芯俊分赋觯髑逅渍Z辭書的編纂不僅僅是為了“尋找俗語俗字的出處或最早用例”,其編纂目的一是探求詞的得名之由,揭示詞的最早用例;二是有意記錄方言俗語,并做深入考證;三是為方便相關(guān)人士查檢俗語。這就扭轉(zhuǎn)了學界原來鄙薄明清俗語辭書的觀點。從詞目收錄來看,明清俗語辭書收錄詞目的特點一是“字”“詞”“語”兼收,二是“詞”“語”為主,“詞”占重頭。以此為出發(fā)點,《研究》進一步對辭書編纂中“語詞兼收”與“語詞分立”做了思考,認為二者是可以并存的,明清俗語辭書的“語詞兼收”現(xiàn)象不能簡單地判為不足。從釋詞來看,《研究》將明清俗語辭書的釋詞特點歸結(jié)為兩個方面,一是以書證為主,或無釋義,體現(xiàn)辭書編纂的“原則中心論”; 二是結(jié)合民
俗文化、文化史進行釋詞,體現(xiàn)了語言史與文化史相結(jié)合的精神?!堆芯俊芬部陀^總結(jié)了明清俗語辭書在編纂體例與文獻書證方面的不足。該書的相關(guān)研究可以為當代語文辭書的編纂提供一定的參考。
(二) 明清俗語辭書的比較研究。《研究》指出,明清俗語辭書中的每一部辭書與其他辭書相比都有共性,也有個性。它們的研究角度各不相同,取得的成績與不足也有所差異?!堆芯俊愤x取三組俗語辭書進行了對比研究。一是清錢大昕《恒言錄》、阮常生與張鑒“補注”及陳鳣《恒言廣證》,二是清梁同書《直語補證》與翟灝《通俗編》,三是清梁章鉅《稱謂錄》與鄭珍《親屬記》。三組辭書中的每一部在收詞、釋義、書證等方面與其他書均有相同相異之處。比較研究可以讓讀者更好地看出諸辭書的內(nèi)容、成績與不足。這一比較研究的工作在辭書學史上是開拓性的。
(三) 明清俗語辭書在當代語文辭書編纂方面的參考價值研究。明清俗語辭書廣泛收錄當時俗語詞,頗能反映漢語詞匯發(fā)展的實際面貌?!堆芯俊氛J為: 當前權(quán)威的語文辭書如《漢語大詞典》《漢語大字典》《漢語方言大詞典》《漢語外來詞詞典》《明清吳語詞典》等在編纂時似對明清俗語辭書及其所錄俗語詞重視得尚不夠,而對明清俗語辭書所錄俗語詞進行研究可以為當代語文辭書的修訂與完善(包括增補詞目、補正釋義與增補書證,以及如何正確處理異形詞問題、詞的理據(jù)釋義問題等)提供一定的參考作用。
三、 聚焦?jié)h語詞匯訓詁的多角度考察,發(fā)展了
詞匯學與訓詁學的理論與實踐
對明清俗語辭書所錄俗語詞的研究是《研究》的主體部分,其工作可以細分為幾個方面。
(一) 關(guān)于明清俗語辭書與方言詞的研究。明清俗語辭書雖是以比較通行的一般性的方言俗語作為輯錄和考證對象,但也收錄了一些某一方言區(qū)域內(nèi)使用的詞語;或在釋語中牽涉到某些方言詞語。《研究》進行了一些方言詞的考釋,并從方言詞出發(fā)討論了《世事通考》的方言歸屬,還總結(jié)了明清俗語辭書所錄方言詞在方言詞典編纂方面的作用。
(二) 關(guān)于明清俗語辭書與外來詞的研究。漢語史上各個時期均有外來詞,對外來詞進行研究,有助于分析漢語詞匯的來源與總體面貌。明清俗語辭書中記錄并詮釋外來詞較多的主要是清郝懿行的《證俗文》和民國周起予的《新名詞訓纂》。《研究》通過對《新名詞訓纂》中“日源外來詞”的討論,認為不經(jīng)深入考察就把一些漢語詞作為日源外來詞看待是缺乏依據(jù)的,考察日源外來詞的途徑應該是細致考察漢語詞與被認為是“日源外來詞”的詞義(包括其語素義),同時應從翻譯史(或中日文化交流史)的角度考察每一個所謂“日源外來詞”出現(xiàn)的確切時間,這樣才能避免將漢語詞(或用來意譯西語的新造詞)誤認為是日源外來詞。
(三) 關(guān)于明清俗語辭書與異形詞的研究?!堆芯俊方缍ā肮艥h語異形詞”為“古漢語階段中同時或先后產(chǎn)生的同音(包括方言音變和歷史音變)、同義而書寫形式不同的詞語?!保ā堆芯俊罚?341)古漢語異形詞的來源非常復雜,可以從歷時層面和共時層面兩個方面來看。從歷時層面來說,有不同時代產(chǎn)生的異形詞;從共時層面來說,有同一時代產(chǎn)生的異形詞?!堆芯俊方Y(jié)合明清俗語辭書中所見異形詞(某組異形詞中至少有一個成員見于明清俗語辭書),從文字、語音、文獻三個方面進行了考察,例證豐富有說服力,對詞語考釋和詞的理據(jù)探討及當代語文辭書的編纂都有重要參考作用。
(四) 關(guān)于明清俗語辭書與詞的理據(jù)的研究。詞源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就是探求事物的“得名之由”,也就是要探求詞的理據(jù)。該書總結(jié)了明清俗語辭書中關(guān)于詞的理據(jù)探討的特點——關(guān)注詞的社會性、分析復合詞的理據(jù)及批評流俗詞源。相關(guān)研究對當前學界不妥觀點的批評是有理有據(jù)的。
(五) 關(guān)于明清俗語辭書與同義詞的研究。明清俗語辭書在具體的詞目收錄與釋義工作中表現(xiàn)出了同義詞研究的意識并留下了相當多的同義詞研究材料?!堆芯俊窂脑~語的雅俗關(guān)系角度做了討論。雅俗之辨的意義不僅在于區(qū)別了雅言與俗語,也可供讀者了解某一時代的俗語詞面貌。
四、 進行詞匯史研究,揭示了明清俗語辭書
與漢語詞匯史關(guān)系的獨特個案
學術(shù)發(fā)展具有歷史階段性,明清時期俗語辭書的編纂者尚未能進行真正自覺的詞匯史研究,但這些辭書的收詞及釋義卻表現(xiàn)出其編者在這些方面的一些思考?!堆芯俊方柚叭说南嚓P(guān)研究成果,以之為基礎(chǔ)進行了一些理論上的總結(jié)歸納。
(一) 明清俗語辭書中關(guān)于詞的時代性的探討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詞的古今意義的變化,二是在表示同一概念時,不同時代往往用不同的詞。
(二) 詞匯史需要考察詞匯的歷史發(fā)展,明清俗語辭書的編纂目的之一就是尋求詞語的出處或最早用例。這實際上是研究詞匯史的最基礎(chǔ)的工作。
(三) 漢語詞匯史研究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是要探索每一個時代的詞匯面貌與反映該時代詞匯面貌的俗語詞的來源?!堆芯俊芬悦麝憞u云所著《世事通考》中“俗語”類詞匯為例進行了窮盡性考察,發(fā)現(xiàn)明代的俗語詞來源廣泛,不僅僅是明代新產(chǎn)生的詞和明代產(chǎn)生新義的詞,還包括前代產(chǎn)生的詞和前代產(chǎn)生新義并一起沿用到明代的詞。也就是說,從來源來看,俗語詞既包括前代產(chǎn)生的書面語或俗語詞,也包括當時產(chǎn)生的俗語詞。即使某些詞在某一時期流行于口語之前是典型的書面語,也不能否認它們在口語中流行時是俗語詞。因此從來源來看,俗語詞就是“漢語詞匯史上各個時期流行于口語中的詞”(《研究》: 492)。這一結(jié)論源于語言事實,有理有據(jù),值得學界重視。
總之,《研究》在文獻語料、辭書學、詞匯學與訓詁學、詞匯史研究等方面都有深入探索,在多個方面有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新觀點。該書體大思精,是首次對明清俗語辭書及其所錄俗語詞較為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是作者深入治學,“甘坐冷板凳”(王锳先生序)辛勤工作的結(jié)晶,是近代漢語俗語詞研究的重要成果。該書的研究角度與結(jié)論必將給學界相當大的啟發(fā),其所研究的語料(即明清俗語辭書所錄俗語詞)也必將被學界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
當然,由于明清俗語辭書所錄俗語詞分量極大,要想在一部著作中畢其功于一役,自然不太可能。金無足赤,該書在引文方面有時失引一些重要語料(這當然跟明清俗語辭書的分量及多為影印本有關(guān))。例如第99頁“饔餮”條,引《孟子·滕文公上》趙岐注、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及《醒世恒言》例,以批評《世事通考》的釋義未能揭示出詞義的變化。按,明周夢旸《常言考誤》卷三“饔餮”條有相關(guān)討論: “《周禮·天官·外饔》: ‘凡賓客之餐饔、饗食之事,亦如之。注: ‘小禮曰飱,大禮曰饔。又曰: ‘飱,客始至之禮;饔,既將幣之禮。大都客至必以夕,夕食未盛宴,饗必以早,早燕則盛矣,故曰朝饔夕飱。然皆自朝廷宴饗言,而今以為日用飲食則不類。”(《集成》: 2202)又明張存紳《(增定)雅俗稽言》亦有論述。若引二書,則《研究》的文獻材料更豐富,論證也會更有說服力。
參考文獻
1. 長澤規(guī)矩也.明清俗語辭書集成.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2. 蔣禮鴻.訓詁學說略∥蔣禮鴻.蔣禮鴻集(第三卷),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 蔣紹愚.近代漢語研究概要.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4. 王锳.近代漢語詞匯語法散論.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2004.
5. 曾昭聰.明清俗語辭書及其所錄俗語詞研究.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
6. 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北京: 中華書局,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