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尊嚴(yán)”一詞是指不容侵犯的身份或地位,比如說人的尊嚴(yán),國家的尊嚴(yán),都是不可侵犯的意思。
這個詞出自《荀子·致士》:“師術(shù)有四,而博習(xí)不與焉:尊嚴(yán)而憚,可以為師;耆艾而信,可以為師;誦說而不陵不犯,可以為師;知微而論,可以為師?!避髯釉谶@里講的是,有四類人可以當(dāng)老師:有尊嚴(yán)而使人害怕;年老而有威信;誦讀解說經(jīng)典而在行動上不超越、不違犯它;懂得精微的道理而又能加以闡述。這四類人都可以當(dāng)老師,唯獨“博習(xí)”即“博學(xué)”的人不能當(dāng)老師。“博學(xué)”的人就是今天說的“知道分子”,世上的知識都知道一點,但是所有的知識都不精通,這樣的人不能當(dāng)老師。
“尊嚴(yán)”為什么神圣不可侵犯呢?原來,“尊”是對別人或者自己父母親的敬稱,比如“尊大人”和“尊堂”都是敬稱別人的父母,“令尊”是敬稱對方的父親,“家尊”既可用于敬稱對方的父親,又可用于敬稱自己的父親?!皣?yán)”則是對自己父親的尊稱,比如“家嚴(yán)”是對自己父親的敬稱。《周易》說:“家人有嚴(yán)君焉,父母之謂也?!薄皣?yán)君”本來是對父母親的統(tǒng)稱,不過因為民間有嚴(yán)父慈母的說法,因此“嚴(yán)”才專稱父親,母親則稱作“家慈”。
“尊”和“嚴(yán)”既然是指父母,當(dāng)然神圣不可侵犯,這才誕生了“尊嚴(yán)”一詞?!白饑?yán)”因此也引申為崇高莊嚴(yán),比如北宋梅堯臣在《汝州登慈寺閣望嵩岳》一詩中寫道:“少室出天外,巍巍何尊嚴(yán)。” (文/謝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