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路 林希
【摘要】在英語學習中,“會學”是一種比“學會”更高的境界。而“會學語言”則是“多元目標英語”中語言交流維度的目標之一,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單元統(tǒng)整、翻轉課堂,并借助未來教室讓學生從“學會”走向“會學”。
【關鍵詞】單元統(tǒng)整;翻轉課堂;未來教室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16-0015-02
【作者簡介】1.沈路,江蘇省常熟市大義中心小學(江蘇常熟,215557),一級教師;2.林希,江蘇省常熟市大義中心小學(江蘇常熟,215557),一級教師。
從語言學習的角度看,“學會”和“會學”是兩種既相互依托,又層次分明的境界。“會學”是建立在“學會”基礎上的,能靈活運用各種學習方法的學習素養(yǎng),它能為學生終身不斷地“學會”提供無限可能,因此,“會學”正逐漸成為語言教學的實踐熱點。
一、單元統(tǒng)整:讓學生慢慢走向“會學”
單元統(tǒng)整教學由上海特級教師朱浦提出,提倡重新分配教學內容及順序,主張實施“一板塊多課學,一課學多板塊”的教學。本學期的一次課例觀摩,讓筆者頗有感觸。
教學內容:上海版《牛津小學英語》五上Module 1 Unit 3 My future語篇部分。教學目標:Period 1學生能朗讀本課的語篇;Period 2學生能理解語篇內容,并提取關鍵信息;Period 3學生能熟練朗讀語篇的主要內容;Period 4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有感情地朗讀語篇,并能根據(jù)圖片和板書對語篇進行復述。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設計了一系列豐富且不斷遞進的活動來強化本課的教學核心——語篇的朗讀,這種方式相較當前我們的板塊教學具有如下優(yōu)勢。
1.讓朗讀之味更為純粹。
作為單元的第一課時,單元統(tǒng)整教學專注于語篇的朗讀,這樣學生會有更多的機會聆聽、體驗、反饋、深挖、展示,并能逐漸由“會朗讀”發(fā)展到“懂得如何朗讀”。而在我們當前的板塊教學中,教師很難忽略語法、內容甚至句式的教學,盡管有不少專家建議第一課時淡化句式操練。
2.在多次回味中“會學”。
在筆者當前的板塊教學中,一般第一課時完成語篇教學,第二課時稍做復述,在之后的教學中語篇就銷聲匿跡了,它的核心地位難以貫穿整個單元教學。而在單元統(tǒng)整教學中,第一課時主要解決“朗讀”,第二課時回歸語篇的內容教學,之后對語篇中的語法進行教學,最終到語篇內容的拓展,在這一次次的回味中,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領悟語篇,進而形成自己的觀點。陳慧指出,單元統(tǒng)整教學能讓教師更好地把握單元教材的功能、結構、價值,設計出科學的教學方式、內容,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真正實現(xiàn)“用教材教”。[1]筆者認為,雖然單元統(tǒng)整教學需要教師更為精心地分割教學內容,但它更能培養(yǎng)學生“會學”的素養(yǎng),更有利于他們的終身學習。
二、翻轉課堂:給予學生“會學”的機會
相較于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翻轉課堂通過對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顛倒安排,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的師生角色,并對課堂時間的使用進行了重新規(guī)劃,實現(xiàn)了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革新。在該模式下,教師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安排各項出人意料的課堂活動,學生擁有更大的空間、更為自主的姿態(tài)去嘗試,進而能在不斷地創(chuàng)新和歷練中逐漸“會學”。
以譯林新版《英語》六上Unit 7 Protect the Earth(Checkout time)為例,上課鈴響,卻不見教師的身影,原來教師在學生中熱心地解答著問題;學生們很有默契地相互討論著,并不時對自己的方案進行調整。接著,學生有秩序地走上講臺,通過實物投影講解自己的單元內容整理方案,如:思維導圖、圖表等。隨后,學生認真回答同學和教師提出的問題,同時也將自己的疑惑拋給大家。最后,師生通過簡單的評價量表(見表1)進行評價。
上述案例中,教師甘當綠葉,把課堂的主導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目的、有方法地進行展示和闡述,并且與大家互動,最終學生通過自己的表現(xiàn)獲得了教師、同學的認可,該案例有如下可取之處。
1.變“學會”作業(yè)為“會學”作業(yè)。
當前英語作業(yè)形式較為機械,不利于學生“會學”。上述案例中,教師能夠從培養(yǎng)學生歸納整理學習內容的角度布置作業(yè),并讓學生通過創(chuàng)作、展示的方式進行反饋,這樣的作業(yè),一方面學生樂于完成;另一方面培養(yǎng)了他們勤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提問的品質,并逐漸引導他們走向“會學”。
2.變“學會”課堂為“會學”課堂。
作為課堂的主體,學生通過良好的教學組織,運用個性化的形式內容對知識進行闡述,鍛煉了自己整合、創(chuàng)新、語言表達的能力;學生在課堂上與同伴進行互動,獲得了來自他人的評價,這有助于他們優(yōu)化自己的設計,增進對自己的認識,并能讓自己在不斷地完善中獲得成長,成為“會學”的主人。
三、未來教室:環(huán)境革新引導學生“會學”
“未來教室”源自教育技術的發(fā)展,它推動著原有的教學環(huán)境和模式的變革,并為內容呈現(xiàn)、智能交互、即時評價等環(huán)節(jié)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可能。
以譯林新版《英語》四下Unit 5 Seasons (Story time)的先學環(huán)節(jié)為例,學生可以利用手中的電子書包(Pad)登錄校園網站,完成下列問題。
(1)我遇到的新單詞是 ;(2)我是通過 的方法學會單詞的讀音的;(3)我是通過 的方法理解單詞的意思的;(4)我會讀課文啦?。ㄉ蟼麂浺簦?;(5)我的疑問或發(fā)現(xiàn) 。
學生提交自己的先學成果,教師可以通過未來教室StarC云端一體化學習平臺的統(tǒng)計圖找出學生對本課學習的關注點和存在的困惑,當場截圖記錄,并隨機播放兩段學生的朗讀錄音,讓其他學生傾聽和點評。
尉小榮等認為,未來教室具有優(yōu)化教學內容、便于學習資源獲取、促進課堂交互開展以及情境感知、環(huán)境管理等功能。[2]在上述案例中,授課教師利用未來教室的教學環(huán)境,不斷給學生學習新知支招。對教師來說,可以通過未來教室里的平臺即時獲得統(tǒng)計圖表,獲取第一手教學資料,以便在隨后的教學中進行重點教學;對于學生來說,能夠采用查閱電子詞典、向他人詢問、聯(lián)系舊知、聯(lián)系上下文內容等方式進行學習,利于英語的掌握,同時,能夠在課堂上聽到自己和同伴的朗讀音頻,并對這些朗讀進行點評,會讓自己之后的學習更有目標、更加主動、更“會學”。
誠然,統(tǒng)整設計、翻轉課堂、未來教室只能算得上是當前英語教學變革洪流中的三條細小分支,且和較為成熟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三條路徑對學生從“學會”走向“會學”確實起著積極的意義。隨著教育技術及相關研究的發(fā)展和推進,我們有理由相信,學生能夠從“學會”走向“會學”,能夠運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形成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語言技能以及提升綜合運用這些技能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慧.從單薄到厚重——單元統(tǒng)整教學目標、內容和方法的把握[J].江蘇教育(小學教學),2012(4).
[2]尉小榮,吳安,等.“未來教室”在蘇州中小學的應用及教師體驗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9).
[3]龔亞夫.英語教育新論:多元目標英語課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錢峰.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