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關于銅陵博物館銅文化內涵的幾點思考

      2016-05-24 06:04周陽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6年5期
      關鍵詞:酒器青銅

      周陽

      【摘 要】現(xiàn)代博物館的功能性除了社會教育之外,越來越體現(xiàn)出其別具一格的地方特色。銅陵博物館新館是以青銅為主陳列的展覽,與銅陵本地底蘊深厚的銅文化息息相關。本文試以若干館藏青銅文物為切入點,展開對銅陵銅文化內涵的思考,以期將貫穿古今的銅文化加以弘揚并傳承,更好地服務于博物館的傳播與發(fā)展。

      【關鍵詞】銅文化 古銅都 青銅 酒器 饕餮紋

      眾所周知,銅陵是一個久負盛名的古銅都,礦冶歷史始于商周、盛于漢唐,數(shù)千年延綿不斷。作為青銅故里,銅陵的銅文化內涵非常豐富。筆者系銅陵博物館講解員,現(xiàn)試以館內幾件珍貴館藏文物為切入點,淺談關于銅文化內涵的幾點思考,以供廣大文物愛好者交流品鑒。不足之處懇請不吝指正。

      銅陵因銅得名,以銅興市。根據(jù)考古發(fā)掘和史料證實,我們的祖先早在夏代的中晚期就已經在銅陵及周邊地區(qū)開始了銅的開采、冶煉和鑄造。從夏商周,到秦漢、唐宋元明清,一直延續(xù)至今。在將近4000年的文明史中,銅陵區(qū)域銅的開采、冶煉、鑄造歷史從未間斷。銅陵博物館坐落于銅陵市西湖新區(qū)濕地公園東南面,占地面積90畝,建筑面積20000平方米,以銅文化為展覽主題。館藏文物5000余件,其中青銅器近300件。銅陵博物館的建筑外觀由華南理工設計院設計,與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團隊相同。整個博物館的外形由圓弧形建筑和方塊形建筑構成(見圖1),蘊含了三層含義:其一為“天圓地方”。先秦時期“天圓地方”的哲學思想傳承至今,已被建筑學廣泛吸納。例如諸多徽派建筑中可見方形的院子里有圓形的水池,也是天圓地方的寓意。其二為“器與范”。右邊方塊形建筑寓意古代鑄造青銅器所用的“范”,即模子,它代表了規(guī)范與法治。而左邊圓弧形建筑寓意用范所制作出來的器物,它代表著道德與文明。所以器與范的結合,也體現(xiàn)了青銅文明禮制與法治相統(tǒng)一。其三為“以史為鑒”。左邊圓弧形建筑是由3000平方米的菱形青銅板拼裝而成的銅幕墻,用銅量50噸,是國內目前最大的圓形銅建筑。它的原型為春秋時期的一件水器——龍耳鳥紋鑒。由于當時銅鏡尚未盛行,古人用鑒盛水,“照容貌,正衣冠”,起到鏡子的作用,故有成語“以史為鑒”,即以歷史為鏡子。這樣的設計反映出銅陵博物館以銅為鏡,映照出銅陵3000多年青銅文明的發(fā)展進程。

      銅陵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為商代早期的一組酒器——饕餮紋爵、饕餮紋斝(見圖2、圖3)。這一組酒器是1983年12月出土于銅陵市西湖鎮(zhèn),是本市乃至整個皖南地區(qū)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年代最早的青銅器皿,距今已有3500多年。爵是古代的酒杯,斝相當于分酒器。斝的上部有兩個柱帽,中間可插一張過濾網,用以過濾酒渣。因古代的酒為果酒和米酒,釀造得不夠精細,飲用之前需以此過濾。過濾之后傾倒進爵中飲用,故而該組酒器為配套使用。爵的腹部及斝的頸、腹部皆有明顯的饕餮紋飾。該紋飾為先秦時期青銅器皿上的典型紋飾。乍看威嚴凌厲,具有震懾力和神秘之美,實則是古代貴族身份與地位的象征。細觀饕餮紋爵,上部有一個菌形柱帽,右部有流,說明是從右部飲用的。飲用之時,菌形柱帽剛好可以抵住鼻梁,起到防止暴飲過量的作用,說明古人已有飲酒適量的概念。爵和斝的外表皆呈鐵銹色,與銅陵銅礦石含鐵量高的現(xiàn)象相吻合,說明此二器不僅為銅陵所出土,更是在銅陵本地鑄造。試想,早在3500多年前,銅陵這里就已經可以鑄造出如此精美的青銅制品。而銅的冶煉鑄造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因此充分反映出銅陵此地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古銅都。

      青銅展廳是銅陵博物館的主陳列,展廳內青銅器皿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除了鎮(zhèn)館之寶,另有幾件同屬國家一級藏品的青銅文物同樣具有很高的文物及史學價值,從外觀到內核也都十分值得考究。如西周時期的雙柱爵杯,該爵亦為酒杯,年代晚于饕餮紋爵,造型上類似卻有不同。杯口上方兩個凸起的柱,喝酒時對著眉心,有暗示的作用。柱,亦為“停住”,同樣是古人飲酒適量的觀念體現(xiàn)。柱帽上的紋飾,學術上稱之為“漩渦紋”,而今被起了一個非常文雅的名字:祥云紋飾。故而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祥云紋飾可以說也是這種千年古文化的一種傳承。該爵的造型是仿生的,杯體下部的三足細長而尖,像鳥的爪子;杯口前部的口沿尖細,像鳥的喙;杯口后部的流,像鳥的尾巴;杯體底部為卵形,與很多平底的酒杯不同。所以整件器形像一只鳥。鳥是商代的圖騰,其表現(xiàn)在商末和西周初期的“帶紋期”饕餮逐漸讓位于鳳鳥,成為主題紋飾。鳳鳥的造型表現(xiàn)出一種靜中見動、神秘莫測的內在潛力,有隨時向外發(fā)展的一種力量,從美學角度看各部位都有不同的運動線條。此器中,鳥的足、嘴、尾、身等一應俱全,除足稍有寫實感外,整體上凸顯了神秘化的裝飾趣味。鳳鳥造型的青銅器皿,獨具時代特征,也更富藝術的魅力。

      龍柄盉是西周時期的調酒器,造型清新活潑,一改當時中原青銅器雄渾凝重的風格(見圖4)。上部盆形敞口,頸部為一周變形竊曲紋,下部鬲形三袋足,曲柄仰起,頂端為龍首。龍首呈回顧狀,似回頭看杯中所釀美酒,可謂匠心獨運。一說,龍在古代為天子,天子回頭看意為告誡大臣們在飲酒作樂時也不要忘記國家社稷;另一說,龍為水神,杯口亦有律動的水波紋與其呼應,可證為水器。

      從饕餮紋爵、饕餮紋斝,到雙柱爵杯、龍柄盉等,這些酒器無一不與我國悠久的酒文化、飲食文化密切相聯(lián)。而銅陵作為商周時期銅原料產地,通過“金道錫行”,使銅、錫這些鑄造青銅器所必需的原料以北上入貢或交易的方式輸送到了中原地區(qū),并由此創(chuàng)造了“吃喝”的文化,開啟了“吃喝”的文明。

      而今的銅文化是深深根植于每一個銅陵人心中的文化烙印,從《豐收門》到《起舞》,從《四喜銅娃》到羅家村大煉渣,從城市雕塑到建筑紋飾,到處都是銅元素,點點滴滴皆是銅文化。城市中央、大街小巷、社區(qū)公園,隨處可見銅雕塑,這些滿蘸銅文化、飽含銅特色的城市雕塑已然成為銅陵整個城市的形象符號,更是銅陵歷史文化、現(xiàn)代產業(yè)、精神風貌的有形載體。銅陵人民上班放學、遛彎逛街,走到哪都能感受到古銅都銅文化的濃厚氛圍。正如銅都精神所述,勤勞智慧的銅陵人民從古至今都秉承著“古樸厚重,熔舊鑄新,自強不息,敢為人先”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不斷推進和詮釋著青銅文明的發(fā)展進程。銅陵是1956年依礦建市,至今已近花甲之年?;仡?0年的發(fā)展蛻變,銅陵從未停下前進和創(chuàng)新的步伐。然而上溯到商周時期,銅陵此地的歷史早在3500多年前的青銅器皿上就已悄然敘寫。盡管地名幾經更改,千余年來這里一直是長江流域著名的產銅區(qū),更是歷朝歷代的造幣中心。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此地漢設銅官,我國歷史上第一任冶金部長在這里誕生。新中國成立之初,1953年5月1日,新中國的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在這里誕生。古老而年輕的銅陵正以蓬勃之姿,繼往開來之勢,不斷散發(fā)出青銅文化的魅力氣息,印證著中國古今之銅都的美譽。

      銅陵博物館正是吸納并呈現(xiàn)銅陵銅文化的窗口,其主體建筑恢宏大氣,內部展陳豐富多彩。銅陵博物館新館自2014年12月底落成開館以來,至今已接待中外游客40余萬人次,參觀者普遍對銅陵博物館給予了較高評價。目前館內對外開放的五個展廳,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現(xiàn)了銅陵本土的銅文化內涵。陶瓷廳清新淡雅,木雕廳古色古香,青銅廳古樸厚重,銅工藝賞心悅目。2016年1月4日,樅陽縣劃歸銅陵市管轄。為加強樅陽與銅陵的歷史文化交流,銅陵博物館特別推出了“樅陽歷史與文化特展”,充分展現(xiàn)樅陽地區(qū)從先秦時期到明清時期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未來,銅陵博物館將立足本地實際,突出銅文化特色,申報中國銅博物館,打造全國唯一的以銅為主題特色的展覽陳列,以期更好地傳承并發(fā)揚銅陵貫穿古今的銅文化。

      (作者單位:銅陵市博物館)

      猜你喜歡
      酒器青銅
      生僻字里識青銅
      留情多在酒杯間
      青銅之光
      青銅史 [外一首]
      查酒駕
      《說文解字》中的酒器文化
      青銅古鼎
      B4RM4N智能調酒器
      快速醒酒器
      元代磁州窯的“梨花白”酒器
      青铜峡市| 玛纳斯县| 班玛县| 眉山市| 武宁县| 元谋县| 清水县| 三门峡市| 商城县| 巴青县| 马鞍山市| 南皮县| 桓台县| 五大连池市| 桂平市| 彰化市| 永善县| 秦皇岛市| 宁德市| 西畴县| 精河县| 陇川县| 江安县| 海门市| 永寿县| 商南县| 南溪县| 蓬安县| 民乐县| 盐边县| 和龙市| 安溪县| 都昌县| 邢台县| 廉江市| 白玉县| 盐津县| 融水| 泰兴市| 抚顺县| 元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