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結論應用CT診斷新"/>
阮繼鋒+溫敏宜
【摘要】 目的 研究新生兒顱腦病變的CT影像學特征, 并總結其臨床表現(xiàn)。方法 45例顱腦病變新生兒, 先后進行顱腦彩超、顱腦CT檢查, 對比不同影像學特征并分析CT檢查新生兒顱腦病變的結果。結果 CT檢查診斷新生兒顱腦病變的準確率為95.56%, 與病理學診斷金標準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應用CT診斷新生兒顱腦病變的準確性高, 出現(xiàn)誤診或漏診的幾率小, 安全可靠, 具有臨床推廣應用意義與價值。
【關鍵詞】 新生兒;顱腦病變;CT影像特征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5.020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CT imaging features of neonatal brain lesions, and to summarize 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45 infants with neonatal brain lesions received cerebr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and CT examination. Comparison was made on different imaging features, and CT outcomes for neonatal brain lesion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ccuracy of CT examination for neonatal brain lesions was 95.56%, and it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pathological diagnosis gold standard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CT provides high accuracy and low misdiagnosis rate in neonatal brain lesions, along with high safety. It contains value and significance for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Neonatal; Brain lesions; CT imaging features
新生兒顱腦病變的發(fā)生率相對較低, 但其后果較為嚴重, 若未能得到及時治療則會引起患兒死亡等嚴重后果。有研究認為, 若新生兒顱腦病變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 則會對新生兒的預后有明顯的改善作用[1]。為了更深入地研究新生兒顱腦病變的有效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過對比分析實驗, 研究新生兒顱腦病變的CT診斷價值與影像學特征, 旨在為臨床診斷和治療工作提供參考。具體內(nèi)容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45例顱腦病變新生兒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 均由兩位以上的主治醫(yī)師確診, 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會的顱腦病變診斷標準[2]。其中男27例, 女18例, 且均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過度興奮、面部發(fā)紺、昏迷或伴有驚厥性肌張力下降等。本次入選新生兒家屬均對本研究內(nèi)容充分知情, 且均在征求家屬同意后將患兒病歷資料納入研究范圍, 符合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要求。
1. 2 方法
1. 2. 1 彩超檢查方法 選用Philips公司生產(chǎn)的彩色多普勒超聲儀器(HD15), 探頭頻率10 MHz。固定新生兒使其處于平臥體位, 經(jīng)顳窗、前囟等分別從不同角度對新生兒顱腦進行探查偏轉, 同時分別從左右、正中進行矢狀面、冠狀面掃描;同時調(diào)整至彩超模式, 檢查新生兒大腦前中動脈以及中動脈的收縮期流速并測量, 對新生兒大腦的血流動力學情況進行估測。
1. 2. 2 CT檢查方法 選用Philips公司的16層螺旋CT機(GE), 對新生兒進行顱腦掃描, 調(diào)整掃描參數(shù)為120 kV、100 mA, 掃描間隔1.5 s , 層厚5 mm;在檢查前將新生兒的頭部使用小型棉墊+頭帶進行固定。
1. 3 觀察指標[3] 以病理學診斷結果作為檢驗金標準, 研究CT與顱腦超聲診斷的準確性, 并對CT檢查的影像學特征進行總結。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
學意義。
2 結果
2. 1 不同診斷方法的準確性比較 CT檢查診斷新生兒顱腦病變的準確率與診斷金標準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T檢查診斷與彩超診斷新生兒顱腦病變的準確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CT診斷新生兒顱腦病變的結果 診斷結果顯示, 45例新生兒中有34例存在新生兒窒息(包括27例宮內(nèi)窘迫胎兒, 5例宮縮乏力, 2例臍帶異常), 缺血缺氧性腦病11例。通過CT檢查發(fā)現(xiàn), 45例新生兒顱腦病變患兒中, 有31例為顱內(nèi)出血(其中包括24例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 7例腦室出血);5例為腦組織發(fā)育不全與畸形;3例腦水腫;6例為顱骨骨折。
3 討論
病理學分析結果顯示, 新生兒顱腦病變的主要病理基礎是由于其他外部因素影響導致新生兒出現(xiàn)缺氧情況, 機體缺氧導致腦部的血流動力學發(fā)生異常改變而致病[4, 5]。有研究已經(jīng)證實, 新生兒或胎兒窒息后腦組織血流動力學發(fā)生變化, 是導致腦組織損傷的關鍵因素[6]。當新生兒發(fā)生缺氧性窒息, 則機體會由于缺氧、酸中毒以及高碳酸血癥的出現(xiàn), 而引起大量的乳酸堆積, 引發(fā)血流量的增加;同時腦內(nèi)組織血管的自主調(diào)節(jié)功能也會逐漸喪失, 最終導致壓力波動性腦血流的產(chǎn)生。若顱腦組織缺氧患兒未能及時得到復蘇與供氧救治, 則會出現(xiàn)腦血流量下降、腦血管痙攣, 引發(fā)缺氧性腦損傷, 嚴重時甚至可能引起智力低下、腦癱等后遺癥, 甚至可能導致死亡。因此, 及早發(fā)現(xiàn)新生兒的顱腦組織供氧情況與血流動力學變化情況, 以便及時對新生兒是否存在顱腦病變情況作出判斷, 有利于新生兒的后期救治以及預后推斷。目前較為常用的是顱腦超聲檢查方法。雖說顱腦超聲檢查可以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的室管膜下或腦室內(nèi)部出血, 但對于規(guī)模相對較小的硬膜下出血、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等情況敏感度不夠。而顱腦CT對于細微腦內(nèi)出血的敏感度高, 且可以明確出血部位與范圍。本次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 通過CT診斷新生兒顱腦病變的準確性高達95.56%, 與病理診斷結果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實CT診斷的準確性優(yōu)于顱腦超聲檢查。由此可知, 通過對新生兒早期疑似顱腦病變者進行顱腦CT檢查, 有利于及早發(fā)現(xiàn)新生兒的顱腦組織內(nèi)部缺氧情況以及病變范圍, 對于顱腦損傷新生兒的預后評估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 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等是導致新生兒顱腦病變的主要原因, 患兒往往會存在不同程度后遺癥。而新生兒顱腦CT的應用則有利于預估新生兒的預后以及健康狀態(tài), 對于疑似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的新生兒有較高的診斷價值與意義。
參考文獻
[1] 吳海鳳, 龍金觀.低劑量螺旋CT在新生兒頭顱掃描中的應用價值.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 2014, 36(3):430-431.
[2] 趙明增.多排 CT 低劑量不同掃描方法在新生兒顱腦檢查中應用. 環(huán)球中醫(yī)藥, 2013, 18(z2):11-13.
[3] 曹詩林, 謝純平, 陳曉明, 等. 16層螺旋CT低劑量掃描在新生兒頭顱檢查中的臨床應用.醫(yī)學信息, 2013, 26(4):98-99.
[4] 李愛麗.彩色多普勒超聲與CT在新生兒顱腦檢查中的臨床價值.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15, 23(12):41-42.
[5] 王天樂, 龔沈初, 張勤, 等.新生兒頭顱螺旋CT低劑量掃描的臨床應用.南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07, 27(5):349-353.
[6] 蔣晶, 趙會, 何陽, 等.多層螺旋CT低劑量掃描在新生兒頭顱中的臨床應用.中外健康文摘, 2012, 28(37):220-221.
[收稿日期:2015-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