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燦
【摘要】 目的 探討電子支氣管鏡檢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急性加重期的應用效果。方法 77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38例)和對照組(39例), 觀察組以常規(guī)內科治療為基礎, 同時應用電子支氣管鏡進行檢查、治療, 對照組僅采用常規(guī)內科治療方法,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結果和血氣指標變化。結果 觀察組有效率為97.4%,高于對照組的82.1%(P<0.05), 治療后觀察組血氣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電子支氣管鏡檢查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應用效果確切, 可使患者血氣指標得到顯著改善。
【關鍵詞】 電子支氣管鏡檢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氣分析指標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5.043
本研究為明確電子支氣管鏡檢查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應用效果, 對77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別采取常規(guī)內科治療聯(lián)合電子支氣管鏡檢查治療及單純常規(guī)內科治療, 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入選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1月77例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 癥狀及體征均與COPD急性加重期臨床診斷標準[1]相符合, 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38例)和對照組(39例)。觀察組中男19例, 女19例, 年齡45~83歲, 平均年齡(60.8±7.6)歲;病程3~7年, 平均病程(5.0±0.7)年。
對照組中男19例, 女20例, 年齡45~82歲, 平均年齡(60.8±7.1)歲;病程3~6年, 平均病程(5.1±0.7)年。排除應用機械通氣治療者和意識不清者。兩組患者均就本次研究簽訂了知情同意書。兩組的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可進行對比。
1.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內科治療, 包括抗感染、吸氧、祛痰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入電子支氣管鏡檢查、治療, 在患者入院24~36 h后給予患者2%利多卡因進行局部麻醉, 使用BF-260型支氣管鏡經鼻腔至病變部位, 檢查探尋痰液潴留部位或者痰痂堵塞處, 使用吸引器進行吸痰處理, 負壓5~10 cm H2O(1 cm H2O=0.098 kPa), 期間使用生理鹽水進行痰液稀釋處理2~4 ml/次, 并反復灌洗, 盡可能一次性徹底清除。
1. 3 觀察指標 ①治療期間給予患者體征監(jiān)護, 統(tǒng)計其治療前后血氣指標, 包括血氧飽和度(SO2)、動脈血氧分壓(PaO2)和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②檢測患者炎癥吸收情況, 并結合患者血氣分析指標、臨床癥狀變化判定兩組患者臨床療效。
1. 4 療效判定標準[2] 有效:患者咳痰、咳嗽和高熱癥狀均明顯減輕, 肺部啰音顯著減少, SO2和PaO2升高, PaCO2降低, 且胸部CT檢測結果提示患者炎癥吸收;無效:上述癥狀、血氣分析指標和胸片檢測結果均毫無改善, 甚至加重。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中有效37例, 無效1例, 有效率為97.4%;對照組中有效32例, 無效7例, 有效率為82.1%;兩組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指標變化比較 治療前, 觀察組PaO2、PaCO2和SO2分別為(54.1±2.6)mm Hg(1 mm Hg= 0.133 kPa)、(71.1±9.0)mm Hg和(80.9±1.9)%, 對照組分別為(54.2±2.5)mm Hg、(71.2±8.9)mm Hg和(81.0±2.0)%,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PaO2、PaCO2和SO2分別為(75.3±2.5)mm Hg、(51.2±6.3)mm Hg和(91.3±3.1)%, 對照組分別為(64.7±2.3)mm Hg、(63.3±11.4)mm Hg和(85.3±3.6)%,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COPD患者往往因病程遷延、呼吸肌疲勞、長期營養(yǎng)不良和肺功能障礙、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等因素, 導致痰液潴留在支氣管中, 加重患者氣道阻塞、感染, 引發(fā)低氧血癥和呼吸衰竭[3], 步入COPD急性加重期。目前, 臨床上主要采取化痰、消炎、解痙等療法, 但效果不甚理想。電子支氣管鏡檢查、灌洗術等已經在COPD臨床治療中逐步開展, 其可在電子支氣管鏡直視下快速清除患者氣管、支氣管中潴留的粘稠痰液, 從而解除氣道堵塞, 恢復氣道通暢。同時, 在電子支氣管鏡監(jiān)護下進行灌洗處理, 可快速清除患者氣道內部炎癥細胞, 緩解氣道炎癥。此外, 灌洗液對于患者氣道黏膜有刺激性作用, 能夠強化咳嗽反應, 從而促使痰液排除, 從而改善患者通氣、換氣功能, 糾正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現(xiàn)象。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有效率為97.4%,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1%, 治療后觀察組血氣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 驗證了電子支氣管鏡檢查在COPD急性加重期治療中的積極作用。另外, 經電子支氣管鏡獲取氣道分泌物予以藥敏試驗、病原學檢查, 有助于減小抗感染力度, 避免抗生素濫用。因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往往較差, 在使用電子支氣管鏡檢測、治療過程中可能發(fā)生呼吸困難等并發(fā)癥, 而本研究中觀察組未發(fā)生窒息、嚴重缺血和喉部痙攣等嚴重并發(fā)癥, 證實了該療法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陳延斌, 朱曄涵, 黃建安. 經支氣管鏡肺減容術. 中華醫(yī)學雜志, 2015, 95(4):308-310.
[2] 馮霞. 纖維支氣管鏡引導下經鼻氣管插管術的應用.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 2015, 32(1):113.
[3] 唐玲. 肺泡灌洗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 臨床肺科雜志, 2015, 20(10):1864-1866.
[收稿日期:2016-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