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華
【摘 要】在地理教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是當前新課改中眾多改革措施的一項,本文就從三個方面論述了地理教學中如何有效實施探究式教學的具體方法,希望在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夠在地理學習中提高各種能力與素質(zhì)。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地理學科;學生主體
探究式教學是一種靈活多變、觀念新穎的教學方法,在探究教學中,更加容易突出學生的主體,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各項能力。在如今新課改的影響下,這種教學方式越來越成為了一種主流教學方式。地理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在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如何在地理課堂上推進探究式教學也就成為了這門學科改革的當務之急了。
一、注重探究的實用性
實用性是我們開展各個學科教學工作都會追求的終極目標,從學生角度來說,他們也更愿意學習一些能夠?qū)嶋H在生活中派上用場的知識,因此,我們在開展探究式教學的時候,探究的主題要努力往實用性方面靠近,將一些知識點進行適當?shù)膶嵱没b,或者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尋找探究突破口,以生活實物或?qū)嵗齺斫议_探究的序幕,這樣都會給學生的探究活動帶來極大的動力。例如,我們?yōu)榱颂骄咳蜃兓梢酝ㄟ^一些新聞素材引入相關話題的探究,又比如,為了探究地質(zhì)構造的相關課題,我們可以通過展示各種有趣的旅游圖片來尋找探究點,再比如,為了研究天氣問題,我們干脆來一段天氣播報等等。這種凸顯探究課題的實用性的技巧,這種以學生比較熟悉的實例入手進行的探究活動更容易受到學生的歡迎,在探究的過程中,課堂氛圍往往會非常好,探究的效果也會非常理想。不僅如此,這種將地理知識同實用性鏈接在一起的方式,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體會這門學科的價值,并不斷強化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意識。
二、注重探究的創(chuàng)新性
我們之所以倡導以探究的方式開展地理教學活動,就是希望它能夠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多地在學習過程中發(fā)揮主體性、個性化作用。然而,一些教師在開展探究活動的過程中,表面上是鼓勵學生自由探究,暢所欲言,但實際上,卻在探究的過程中給學生制造各種各樣的限制,更有甚者,一些教師竟然要求學生最終所得的探究結(jié)論要保持一致。試想一下,每個人經(jīng)過探究都能得出相同的結(jié)論,這樣的探究又有什么存在的價值呢?探究的價值就在于“不同”,可以是觀念的不同,可以是方法的不同,我們也可以將這種“不同”視為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才是探究的靈魂。因此,在實施探究活動的時候,一定要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記得筆者曾經(jīng)組織學生以“全球變暖”為課題進行探究活動,在開展活動之前,要求學生先回去查找收集資料,然后將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在課堂上發(fā)表自己對“全球變暖”的看法。為了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筆者還特意強調(diào)每個學生都可以有不同的觀點,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就這樣,當學生來到課堂上以后,從“全球變暖”的原因到“全球變暖”的影響,幾乎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會出現(xiàn)各種不同的聲音,例如,在講到“全球變暖”的原因時,雖然大多數(shù)學生給出的還是傳統(tǒng)的答案,如環(huán)境污染,人類活動導致二氧化碳過度排放等等,但也有少部分學生提出了變暖是地球本身周期的問題,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學生還給大家展示了很多從網(wǎng)上搜集的相關資料;在講到“全球變暖”影響的時候,海平面上升、城市淹沒等觀點不出意外地被很多學生提起,但令教師感到意外的是,有部分學生竟然提出了“全球變暖”的諸多益處,如,海平面上升以后,海水蒸發(fā)量增大,全球氣候變得更加濕潤,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長,而植物的繁茂使得環(huán)境污染得到了改善。對于這類比較新穎的觀點,筆者給與了很大的鼓勵。很多時候,我們開展探究式教學并非一定要確定一個是非對錯,而是這種教學模式的過程本身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是非常有價值的,而這種價值最多的體現(xiàn)就是創(chuàng)新性。因此,在開展探究活動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注重創(chuàng)新。
三、注重科學探究方法的運用
相對于接受式學習,以探究的方法開展學習活動,在探究的過程中獲取知識,這些對教師和學生的能力都會提出更高的要求。從教師角度而言,探究活動在組織和實施的過程中更難把握,稍不留神,就會顯得雜亂無章,從學生的角度而言,探究活動對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會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沒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就會在探究的過程中如“無頭蒼蠅”一般找不著北。由此可見,在實施探究的過程中,方法非常重要。首先教師要提前做好各種探究活動的準備工作,以應對探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接下來,在探究的時候,教師要有意識地給學生傳授一些探究的方法,例如,如何展開論點,如何歸納要點,如何實施討論,如何總結(jié)論點,如何舉一反三等等,按照方法技巧來一步步探究,才能更好的實現(xiàn)探究目的。例如,在探究大氣對太陽輻射的消弱作用時,可以先引導學生從相關的生活現(xiàn)象入手進行討論,如天空為什么是藍色的?太陽還沒有完全升起來時,為什么天就完全亮了?為什么霜凍天氣更容易出現(xiàn)在晴天?從這些比較熟悉的角度來開展探究,將可能的原因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分析,然后進行歸納總結(jié),在一系列的方法指導下,探究活動會有條不紊地朝著探究目標邁進。
探究式教學是一種更加強調(diào)過程的學習方式,它不會事先預設好探究結(jié)論,將學生的思維先固定住,而是以開放的姿態(tài)海納百川,鼓勵學生各種觀念和想法,由此可見,這種教學方式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思維能力等多種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益的。作為教師,我們要重視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科學應用,努力結(jié)合地理學科的特征,采取恰當?shù)牟呗院头椒?,實施有效的探究活動,更好的提升地理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雷鳴.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學的實施途徑[J].地理教學,2005年第9期
[2]郭婭.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學[J].祖國:建設版,2014年第9期
[3]屈長江.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學嘗試[J].中國校園文學:教育教學研究,201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