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娥
數學思維是對數學中的空間、數量、結構等的本質和內部規(guī)律的間接反映,并按照思維的一般規(guī)律認識數學內涵的理性活動。數學思維需要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基礎是必須具備批判性思維方式。批判性思維是推動未來社會前進的主要動力。
批判性思維能力就是個體對各種相關知識的真實性、精確性,性質與價值進行個人的判斷,從而對相信什么和選擇什么作出合理決策的個體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批判性思維能力是信息時代個體生存的需要,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需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批判性思維能力是對已有的數學表述和論證提出的見解,能獨立思考,不盲從,不輕信。在數學課堂上運用批判性思維進行教學,才能逐步培養(yǎng)小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貫徹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原因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貫徹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有利于激發(fā)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動力。批判性思維能力是對知識理解先從整體掌握,再局部分析,在這個過程中小學生可以克服知識理解時遇到的困難,提高數學學習的自信,激勵他們求知的欲望。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對知識理解是先難后易、由復雜到簡單,這才能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他們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批判性思維能力還可以使小學生愿意參與課堂討論,打破學習數學的陳舊思維模式,激發(fā)數學思維系統(tǒng),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興趣。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貫徹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有利于增強小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
問題是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所學內容引發(fā)的思考,具有批判性思維能力的人在學習理解知識的同時能對知識提出問題,即質疑。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對小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這為問題意識創(chuàng)造了合理的環(huán)境。在教師的引導下,小學生能用批判性思維覺察到有哪些需要解決的問題。貫徹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有利于他們在尋找答案過程中多角度地理解知識、消化知識、鞏固知識;有利于激發(fā)他們解決問題的意識。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貫徹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有利于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小學數學教學中貫徹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有助于教師改變傳統(tǒng)模式下對小學生注入式教學的模式,逐步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無論在自主學習還是在合作探究學習中,小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對知識進行思考,能夠較全面地把握其實質,獲得有別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對新知識的理解。批判性思維能力能對知識理解不斷地置疑反思、推理,這使小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并影響小學生以后學習和理解知識的方式和方法。從而改變小學生的思維和行為方式,促使小學生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及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貫徹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現狀分析
(一)教師缺乏批判意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難于對小學生批判意識的培養(yǎng)。
問題意識是批判意識的前提。在小學,有些教師在教學中仍采用自己當年接受知識所用的固定、僵化的教學模式,不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問題意識,很少有給小學生提問題的機會,導致在課堂教學中大多數小學生不會提問。在課堂上,有些教師認為個別小學生一直提問,是不認真聽講破壞課堂紀律行為,對提問小學生的批評會導致其他小學生不敢問問題。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小學生認為教師是神圣的、權威的,不愿意質疑發(fā)問,形成思維定勢,難以培養(yǎng)批判意識,從而對小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形成產生了阻礙作用。
(二)教師缺乏一定的知識,在數學教學中難以貫徹對小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由于批判性思維還沒有形成一定的理論系統(tǒng),使得有些小學教師本身缺乏理解批判性思維的知識,他們想培養(yǎng)小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但沒有這方面知識對小學生進行教學,不知如何入手。特別是小學數學課堂上,小學生本身知識儲存量小、經驗少,對他們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造成了很大的難度。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貫徹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方法
(一)教師要以身作則,成為小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榜樣。
對于教師而言“身教重于言傳”,在培養(yǎng)小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上也是如此。小學生在思維活動中很自然地會模仿教師,如果教師的數學教學思維也是盲從的,就很難指望小學生會有真正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兩方面做好榜樣:首先是不照本宣科,不迷信課本。其次要勇于做自我批評。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難免要出點差錯,但只要謙虛地接受同學們的批評,完全無損于教師的形象,反而會使學生更佩服、更尊敬。
(二)加強基礎教學,突出數學思維訓練,樹立學生獨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小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是建立在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之上的,沒有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想要提出批評、發(fā)表見解就會成為空談。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數學知識認知特點進行基礎性數學教學。學生具有扎實的數學基本知識,掌握了數學學習方法,才能在自己的數學知識結構與數學學習任務發(fā)生矛盾時,有信心進行思考和分析,也不會輕易地相信和服從別人。
(三)引導小學生對批判性思維的自我認識,加強對數學思維的自我監(jiān)控。
對數學批判性思維的自我認識就是要小學生自己認識到自己正在思考什么,自己又是怎樣進行思考的,從而監(jiān)控自己的思維。這才能在碰到問題時多加考慮、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具體可以通過“松、激、設”達到這個目的,“松”就是充分發(fā)揚小學生數學教學民主,營造寬松和諧的數學教學氛圍;“激”就是在課堂提問時,要激發(fā)小學生批判性思維潛力;“設”就是創(chuàng)設學習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數學教學中貫徹小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師生雙方共同努力的自覺活動。當然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教師應努力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但是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可以使小學生構建自身發(fā)展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并能形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從而使小學生能夠成長為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