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黎鳳
《諾貝爾》是蘇教版(國標本)教材第九冊第六單元“百折不撓”里的一篇課文。為了使學生能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內(nèi)在品質(zhì),我抓住文章的6~9自然段展開教學,重點從“毫不氣餒”一詞展開,通過三次想象,學生對諾貝爾的了解較為深刻,體會到了那種決不放棄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鍥而不舍的精神。
【片段一】
師:諾貝爾為了發(fā)明“諾貝爾爆炸油”,他的弟弟被炸死,父親被炸成殘廢,實驗室化為烏有,此時他的家人或朋友會對他說些什么呢?
生:他的家人會說:放棄吧!孩子,你看你的弟弟已經(jīng)死了,你的父親也被炸成殘廢,你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要再進行實驗了。否則,你也會因此喪失自己的生命。
生:他的家人會說:不要再干了,如果你的弟弟在天有靈,也不會同意你繼續(xù)干下去的,這樣的實驗太危險了。
生:他的朋友會說:兄弟,別干了,你付出的太多了,你的弟弟死了,父親被炸成殘廢,還有實驗室也沒了,你拿什么繼續(xù)做實驗,放棄吧!
…………
師:是的,諾貝爾為了發(fā)明“諾貝爾爆炸油”,他的弟弟被炸死,父親被炸成殘廢,實驗室化為烏有,隨之而來的會是各種勸慰和告誡,目的都是希望他不要再進行實驗了,可是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他又在馬拉倫湖上租了一條船做起了實驗。
師:現(xiàn)在,你知道文中的“毫不氣餒”指的是什么意思了吧?
生:“毫不氣餒”在文中的意思是諾貝爾為了發(fā)明“諾貝爾爆炸油”,他的弟弟被炸死,父親被炸成殘廢,實驗室化為烏有,面對別人的勸誡他沒有改變自己的志向,又在馬拉倫湖上租了一條船做起了實驗。
可以利用文章的情節(jié)進行想象。我們都知道語文是一門想象時空極大的學科,學生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都離不開想象力。英國詩人雪萊說過:“想象是創(chuàng)造力?!睈垡蛩固拐f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蔽依谩八牡艿鼙徽ㄋ?,父親被炸成殘廢,實驗室化為烏有,此時他的家人或朋友會對他說些什么呢?”這一情節(jié)進行想象練習,旨在讓學生理解“毫不氣餒”一詞的意思,進入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為理解人物的品質(zhì)打下基礎,作好鋪墊。
【片段二】
師:為了研究固體炸藥,諾貝爾在馬拉倫湖上搞實驗,經(jīng)歷了四個年頭幾百次的失敗。大家想象一下,諾貝爾可能經(jīng)歷過了哪些失敗。
生:他做實驗用的船有可能被炸毀,實驗室被炸成灰燼。
生:他在做實驗的時候,他的頭發(fā)胡子有可能被燒毀,多次命懸一線,他靠跳水救了自己。
生:他做實驗用的材料有可能不夠。
…………
師:大家的想象非常豐富,也很合情合理。在這么多的失敗面前,他又是如何做的?
生:終于在1867年的秋天,他制造出了能夠安全運輸?shù)墓腆w炸藥——黃色炸藥。
師:由這“幾百次的失敗”到成功,你想對諾貝爾說些什么呢?
…………
可以利用文章中的關鍵詞語進行想象。我們利用“幾百次的失敗”展開想象練習,可以很好地結合前面的內(nèi)容,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諾貝爾那種決不放棄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鍥而不舍的精神。
【片段三】
師:(讀第八自然段)同學們,假如你們現(xiàn)在是諾貝爾的助手,當你親眼目睹這次實驗的過程,你的心里會有怎樣的感想?
生:(思考后回答)如果我是他的助手,我會感到很害怕,因為這樣的實驗很危險。
生:假如我是他的助手,我根本不敢看這導火線,這樣的氣氛真是讓人太緊張了。
生:在爆炸的剎那間,我或許會迅速逃離實驗室。
…………
師:大家講得很好,在這樣的情形下,大多數(shù)人的心理肯定是害怕和緊張的,可是諾貝爾此刻是怎樣的心理?從這里你能體會到什么?
生:我想,此刻他的心情是無比激動的,他在等待結果的誕生。為了取得成功,他有種不怕犧牲的品質(zhì)。
生:他心里應該是興奮的,他期待取得成功。他為了自己的事業(yè)有種自我犧牲的精神。
…………
可以抓住人物的心理進行想象。心理活動是無聲的語言,對它的描寫往往能直接表現(xiàn)出人物的喜怒哀樂,從而顯示人物的性格特點及其社會意義。但有時候作者為了行文的需要,省略了人物心理,文中便形成了部分心理空白,但這些空白絕不是思維的終止、意識的消失。
教學中,抓住諾貝爾的心理展開教學,學生能夠深刻地體會到諾貝爾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更能讓他們走進諾貝爾的內(nèi)心世界,與他同呼吸,共命運。
【教學思考】
雖然課文的主人公生活經(jīng)歷跟我們的學生距離很遠,可我們看到學生在這三個片段的教學中,表現(xiàn)得情趣盎然,積極主動。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欣喜的結果,是由于教師做了一些引導,有以下幾點值得大家思考。
1.充分挖掘文章中可以用來想象的部分,充實文本內(nèi)容,豐滿人物形象,進入主人公的內(nèi)心世界,諾貝爾對科學的熱愛、一心為民的品質(zhì)便深深烙印在師生的腦海里。
2.注意整合了教學與課程,開發(fā)了“了解諾貝爾”的課程資源。
3.努力做到開放,鼓勵學生對文中重點語句自我理解,自我解讀,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到見解,讓課堂充滿生命力。
4.共讀諾貝爾的文章,了解他的人品和科學成就,師生之間有了很好的溝通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