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君 何六一
說到宜興,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紫砂壺。自明代“供春”起,因其豐厚的文化底蘊、精湛的制作工藝、自然古樸的質(zhì)地、以及獨特的泡茶功效,備受上至王侯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的關注和青睞。每一把紫砂壺或方或圓,或典雅或粗曠,或小家碧玉或端莊大氣,無不凝聚著匠人們畢生的心血,體現(xiàn)著他們非凡的智慧與鍥而不舍的努力。一塊塊沉寂了無數(shù)年歲的泥土,歷盡風雨的洗禮和歲月的滄桑,通過火的淬煉,化身成一把把形態(tài)各異的壺,在有緣人手中,演繹出一個又一個精彩紛呈的故事。
紫砂壺藝發(fā)展到今天,造型千變?nèi)f化,只是萬變不離其宗。方中見圓、圓中帶方,又或是將光素器與花塑器相結合——人們從傳統(tǒng)中汲取營養(yǎng),又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主動求變。其創(chuàng)作題材更是包羅萬象,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生活的點點滴滴,遠古神話,民間故事,都賦予了藝人們無盡的靈感。其內(nèi)涵亦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如今,端詳手中的壺,它不再只是泡茶的器皿,或許還是一幅畫,一首詩,一段樂曲。本文就“春曉壺”(見圖1),淺談其器型、實用性及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
1 “春曉壺”線條簡練,形體優(yōu)美
若把壺比喻成人的話,那一把好的紫砂壺,首先得形體優(yōu)美,品相端莊,讓人觀之眼前一亮,有一種想要即刻擁有的感覺。方器自得周正挺括,圓器自得飽滿圓潤,花器自得惟妙惟肖,此為壺的基本之相;就如同人一樣,模樣得周正。
“春曉壺”形制上類似傳統(tǒng)“仿古壺”,壺體飽滿圓潤,整體透出一股紫砂獨特的古樸雅致。線條簡潔流暢,壺鈕以藤為造型,呈蜿蜒向上的挺拔姿態(tài)??谏w嚴絲合縫,壺肩過渡自然,整體比例協(xié)調(diào),連貫流暢,一氣呵成。
壺的裝飾,好比人的后天打扮。打扮適宜,讓人更出彩;若是打扮過了或是錯了,掩蓋了本色,反倒會讓人增添幾分反感。紫砂壺也一樣,什么樣的器型配什么樣的裝飾,裝飾與壺若給人以渾然天成之感,才稱得上是恰到好處;反之,則非但起不到美化的作用,只能適得其反。
“春曉壺”的裝飾簡潔而自然。一陣風吹過,一片小小的葉子輕輕地貼于壺身,清晰的脈絡,卷曲的葉邊,細長的莖,一時間竟讓古意盎然的壺有了靈動的氣息。與藤狀壺鈕相呼應,一切都顯得那么隨性自然,毫無矯揉造作之感。
2 “春曉壺”有著極強的實用性
紫砂壺除了造型好看,更務求實用。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自明代興散茶起,為茶而生的紫砂壺無疑成了最佳的泡茶器具。一把實用的紫砂壺,容量要適中。不僅投茶要方便,茶葉在壺中也要充分舒展,出水更須流暢,另外也講究拿捏的方便舒適。
此壺選用黃龍山原礦的上乘紫砂泥精制而成,因而具備極佳的透氣性。壺口寬廣,投茶、出茶尤為便利。壺身容量適中,圓潤的壺身讓茶葉得以在其中充分舒展。壺嘴略有弧度,與壺身連接處略顯粗壯,這也使得出水更為流暢。壺把造型圓潤,線條柔順,張馳有度,拿捏時更為順手。
以上一切,均滿足了人們品茗、解渴的實際需求,是一把上乘的實用器皿。
3 “春曉壺”的文化內(nèi)涵
好的紫砂壺不僅造型好看,實用性強,還會讓人在賞壺品茗間引發(fā)一些思考,值得讓人去賞、去讀、去藏。
以“春曉”為壺名,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边@樣一首千古絕句便脫口而出。一幅春天早晨絢麗的圖景立刻浮現(xiàn)眼前:鶯囀花香的爛漫春光,靜謐的春夜,瀟瀟風雨,如煙似夢。一把壺、一首詩、一幅畫,還有一份熱愛春天、珍惜春天的情懷。
一片透著新綠的葉子,讓經(jīng)歷了嚴冬的枯藤重新散發(fā)出生命的力量,蓬勃向上。觀壺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春天的來臨;于是帶著希望、向往和憧憬,開始人生新的旅程。
藝術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向我們揭示生活的真理,讓我們有所感悟。紫砂是一顆璀璨的藝術明珠,好的紫砂作品,能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愉悅與享受,引起心靈的共鳴?!按簳詨亍惫抛径苏?,自然天成,悠遠深厚,在泡茶品茗的同時,讓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從而感受到內(nèi)心深處返璞歸真的自在和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