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花
摘 要:自古以來婚喪嫁娶就是人民生活的大事。《聊齋志異》作為一部題材廣泛,內(nèi)容豐富,影響深遠的作品不可避免地與日常生活大事密切聯(lián)系在了一起,書中以愛情為主的很多篇目向我們介紹了婚喪嫁娶的民俗。從這些婚俗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世俗化,真實的世界。《聊齋志異》的婚嫁不僅有自由婚姻的寫照而且更多的是涉及正統(tǒng)的六禮風俗的婚嫁。
關鍵詞:《聊齋志異》;婚俗;六禮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禮儀之國,重視各種禮儀制度。古代社會更是等級森嚴,禮儀繁多,甚至涉及到生活的衣食住行,上至政治制度,朝廷祭祀下至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無一不有。眾所周知,《周禮》《儀禮》《禮記》被稱為“三禮”是國家禮儀制度的典范。禮儀制度可以說深入人心,與古代人民的生活不可分割,密切相關。通過閱讀《聊齋志異》,我們可以看到里面種許多篇目涉及了關于婚嫁禮的風俗,從這些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了古代人民的婚禮生活習俗,有些禮儀至今也保留在生活中,向我們展示了豐富多彩的生活畫卷。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雖然是寫神仙狐鬼精魅的奇異的故事,但是卻與世俗化的生活密切相連。書中描寫男女主人公相傾,相愛,相思無不帶有現(xiàn)實中日常男女之情,大多數(shù)的男女主人公的婚嫁也是按照傳統(tǒng)禮儀進行。雖然蒲松齡也寫男女之情無媒妁之言,無婚姻形式,私定終身,但我認為這是反映當時社會出現(xiàn)的自由婚姻,以愛而婚,男女自由個性的寫照。蒲松齡自身的愛情觀具有豐富深刻的內(nèi)涵,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男女主人公的結(jié)合無論符合還是不符合禮法,禮教大都以情為基礎,因情而讓讀者覺得合理?!读凝S志異》中作者不僅保留了結(jié)婚儀式中傳統(tǒng)詞語,而且婚禮儀式的描寫也生動形象。
一、婚前之禮:用雁之禮
《禮記·昏儀》記載:“婿執(zhí)雁入,揖讓升堂,再拜奠雁,蓋親受之于父母也?!边@是對于婚禮之前禮儀的描述,用雁之禮是指納采,問名,納吉,納聘,請期?;榍爸Y的習俗講究頗多,這些禮儀在男女雙方結(jié)婚之前進行,在古代等級森嚴,禮教束縛這關系到男女雙方婚禮是否能夠順利舉行,甚至關乎是否能夠以后婚姻生活幸福美滿。
納彩即男女雙方互贈禮物。在《細柳》中作者寫到:“時有高生者,世家名士,聞細柳之名,委禽焉。既醮,夫婦甚得?!蔽菔侵赶缕付Y的意思。作者用簡練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高生與細柳的成婚。高生聞得細柳的名聲,按照禮儀向細柳家下聘禮,迎娶細柳,婚后夫妻二人生活美滿。雖然只有短短幾個字,我們也可以看出高生是明媒正娶細柳而非私定終身,合乎禮法。在《仇大娘》中還可以看到,“大娘應之,即倩雙媒納采焉。未幾,祿贅人公子家?!彪p媒是指的媒人,在聊齋中對于媒人都很多的稱呼冰人、冰斧、伐柯人都是指媒人,古代婚嫁講究媒妁之言,媒人對于男女雙方十分重要,雙方靠媒人牽線搭橋。雙媒納彩,我們可以看出對于女方的重視。
問名即男家行納采禮后,再托媒人詢問女方的名字以及出生年月和時辰,以便男家卜問,決定成婚與否,吉兇如何。現(xiàn)在這些習俗在農(nóng)村大部分地區(qū)也一直保留。結(jié)婚之前男女雙方相互交換生辰八字,然后占卜適合結(jié)婚的日期。據(jù)《禮記·方氏注》記載:“問名者,問女生之母氏也。”作者在《梅女》中寫到“年十六歲無問名者,父母憂念成痗。封到門投刺,具通族閥。既退,托媒。展喜,贅封于家?!迸邮形宥蔷涂梢越Y(jié)婚,梅女已經(jīng)十六歲還沒有人前來問名,父母為此很是憂慮。問名是婚嫁中重要的一環(huán),沒有人前來問名也就沒有人向梅女求親。在《寄生》中作者寫到:嫗問故。曰:“諸家問名,皆不愿,必如王家寄生者方嫁。是為母者勸之急,遂作意不食數(shù)日矣。”古代時問名要攜帶禮物,一般是要用雁為贄見的禮物。有好幾家提親的,五可都不愿意,非像王家寄生一樣的不嫁。古代通過問名,來看男女雙方是否適合。
二、婚時之禮:親迎之禮
親迎即男方按父親之命去迎娶女方,然后男方先回自家門外,等待女方?!对娊?jīng)·大雅·大明》:“大邦有子,天之妹,女定闕祥,親迎于渭?!庇H迎禮始于周代并且隆重而繁雜。
在《姊妹易嫁》中作者寫到:及親迎,新郎入宴,彩輿在門,而女掩袂向隅而哭。催之妝,不妝;勸之亦不解。俄而新郎告行,鼓樂大作,女猶眼零雨而首飛蓬也。父止婿,自入勸女,女涕若罔聞。這一段不僅把親迎之禮寫的非常生動形象,并且在緊湊的儀式過程中展現(xiàn)了人物的性格品質(zhì),姐姐嫌貧愛富,妹妹知書達理。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親迎的婚嫁禮儀是,迎親到女方家,新郎坐酒席,花轎停在門外,女方應該梳妝打扮。等到吉時,新郎請行,鼓樂齊奏,迎接新娘歸家,整個過程有序進行。在《蓮花公主》中作者描述了貴族神仙嫁女的排場之大。俄見數(shù)十宮女,擁公主出。以紅錦覆首,凌波微步,挽上氍毹,與生交拜成禮。已而送歸館舍。洞房溫清,窮極芳膩。與平民百姓簡單的婚禮不同,皇家婚嫁儀式更加莊重,繁瑣。公主的侍女陪嫁有數(shù)十個,她們一起擁簇著公主出門。公主用紅色的錦綢蓋著頭面,在帶有花紋圖案的毛毯上,與竇生拜天地成婚。交拜之后,侍女們把他們夫妻送到宮廷館舍。
作者在《寄生》中還寫了因為婚嫁的順序,二女爭名?!班嵠蛫A扶,便令交拜。”“彼雖先至,未受雁采;不如仍使親迎?!遍|秀先與寄生拜堂,五可先受了寄生的彩禮。因為六禮的程序而導致了王孫周旋兩間,諜踱無以自處。最后是母親調(diào)停,使序行以齒,二女于是才同意。古代重視婚嫁儀式的程序,以此來訂名分。
三、禁樂之禮:合巹之禮
《禮記·昏儀》:“婦至,壻揖婦以入,共牢而食,合巹而酳?!笨追f達疏:“巹,謂半瓢,以一瓠分為兩瓢,謂之巹。壻之與婦,各執(zhí)一片以酳,故云‘合巹而酳。合巹象征夫婦二人共成一體,貧富與共,在以后得生活中相互幫助。原本是指匏一剖為二,以七將兩器之柄相連,以之盛酒,夫婦共飲,表示從此成為一體,名為“合巹”。后世改用杯盞,乃稱“交杯酒”。宋代并有行“合巹”禮畢,擲盞于床下,使之一仰一覆,表示男俯女仰、陰陽和諧的習俗。
蒲松齡在《嬌娜》中寫:“是夕,鼓吹闐咽,塵落漫飛,以望中仙人,忽同衾幄,遂疑廣寒宮殿,未必在云霄矣。合巹之后,甚愜心懷?!弊髡邔懙揭估?,鼓樂齊鳴,熱鬧非凡??咨械胶孟裨铝林械南膳獜奶焐舷聛砗退蓝P,因此竟然懷疑廣寒宮殿就像是在眼前了并非是在云霄之上。結(jié)婚之后,孔生心里異常的滿足。這一段不僅生動形象地寫了孔生結(jié)婚時熱鬧的場面,鼓樂齊鳴,而且也再現(xiàn)了孔生快樂的心情。鼓樂齊鳴這一習俗,現(xiàn)在結(jié)婚也保留這一過程,敲鑼打鼓,熱熱鬧鬧。合巹這里寫是成婚,表示雙方婚禮已成。作者在《嬰寧》中也這樣寫到:母擇吉為之合巹,而終恐為鬼物,竊于日中窺之,形影(下轉(zhuǎn)第頁)(上接第頁)殊無少異。王母挑選吉日將為她和王生舉辦婚禮,但終究害怕她是鬼。暗中在太陽底下察看,她的身影又和常人沒什么兩樣。夫婦二人結(jié)婚之前挑選吉日,這是結(jié)婚之前的必備環(huán)節(jié),合巹之后才是禮成。
四、離婚
隨著社會資本不斷發(fā)展,清代商品經(jīng)濟繁榮,世民階層興起,人們的思想不斷解放,社會風氣逐漸開放。在清代夫婦雙方離婚的現(xiàn)象也逐漸被小說家寫進文章里。《聊齋志異》里不僅寫了男女雙方因愛而婚,還寫了夫婦二人離婚的現(xiàn)象。
蒲松齡在《呂無病》中寫到:乃立離婚書,送婦歸。王果不受,又舁還孫。孫麒寫下離婚書與王氏離婚,把王氏送回娘家。王氏的娘家也不讓王氏回去,又把王氏送了回去。因為王氏虐待兒子,打罵無病,讓孫麒忍無可忍只能休掉她。在清代對于婦女的束縛有很多,女子要遵從三從四德,男子可以休妻。但是女子卻不能休夫。離婚后,不僅要寫離婚書還要把她送回娘家。在《珊瑚》中作者寫到:遂出珊瑚,使老嫗送諸其家。方出里門,珊瑚泣曰:"為女子不能作婦,歸何以見雙親?不如死!"安大成因為婆婆對珊瑚的百般挑剔因此就把珊瑚休掉了。他把珊瑚逐出家門,讓老嫗送珊瑚回娘家。珊瑚所說:當個女人做不好媳婦,被人休回家有啥臉去見爹娘?還不如死了算了!可見,古代女子被休棄是要被送回娘家,而且這對于女性是一件恥辱之事。女子可能僅僅因為婆婆看不順眼就被丈夫拋棄。雖然已有離婚,但是大部分女性還是受傳統(tǒng)禮教的壓迫,思想束縛,她們不是獨立的個體,還在依附于男性。我們也可以看到蒲松齡矛盾的愛情觀念,一方面希望男女婚姻是由愛而結(jié)合,但是另一方面女主人公又不得不受社會習俗的束縛。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一部內(nèi)容豐富,涉及生活廣泛的著作,反映了廣闊的社會風俗,值得我們不斷探究。
參考文獻:
[1]袁行霈.中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7.
[2]汪玢玲.狐鬼風情聊齋志異與民俗文化[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5
[3]羅婕.從_詩經(jīng)_看先秦時期的婚前之禮[D].《文學教育》
[4]蒲松齡.《聊齋志異》北京:人民文學出版
(作者單位:天津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