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
摘 要:積極推動中美反腐合作,是十八大以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以APEC、G20、《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為主要平臺,中美反腐合作通過不斷設計和制定新的合作框架和對話機制,在追逃追贓問題上逐步實現規(guī)范化和常態(tài)化。在利益驅動和制度支撐下,中美反腐合作取得顯著成就,但也面臨一些困難與障礙,主要表現在缺乏引渡條約、信息共享不夠、司法制度存在差異等方面。反腐合作使美國不再是腐敗分子的“避罪天堂”,為中美合作注入了新的戰(zhàn)略性內容,開辟了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新領域,提高了我國在構建國際反腐新秩序過程中的議題設置和規(guī)則制定的話語權。
關鍵詞:中美合作;反腐;追逃追贓
中圖分類號:D5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170(2016)03-0001-08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和各國經濟依賴的不斷加深,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打擊貪污腐敗成為全球治理和善治的一個重大課題。在我國與世界的關系發(fā)生深刻變化,同國際社會的互聯互動變得空前緊密的背景下,許多涉嫌貪腐的公職人員懼于國內反腐的高壓態(tài)勢,選擇攜贓出逃的方式規(guī)避懲罰,增大了國家通過國際合作打擊腐敗的必要性。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是中國涉嫌腐敗分子外逃藏匿的首選地,中國國際追逃追贓斗爭的全面推進離不開上述國家尤其是美國的配合與支持。
一、中美反腐合作平臺與機制
自上個世紀90年代中美開展反腐合作以來,中美反腐合作可資利用的平臺和機制越來越多。一系列實質性的合作框架和制度相繼出臺,使兩國在追逃追贓問題上的互利協(xié)作逐步實現制度化、規(guī)范化和常態(tài)化。
(一)合作平臺
在2015年6月22日至24日舉行的第七輪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中,兩國在反腐內容上達成以下共識:“決定就加強和推動《聯合國反腐敗公約》、二十國集團(G20)和亞太經合組織(APEC)等多邊框架下的反腐敗倡議繼續(xù)開展合作?!盵1]
早在2013年12月印尼巴厘島APEC峰會期間,各成員經濟體就構建反腐合作網絡達成一致,美國也積極參與其中。2014年8月,中國監(jiān)察部作為APEC反腐工作組輪值東道主,與印尼、美國等經濟體反腐機構共同倡導,推動成立了亞太經合組織區(qū)域性反腐網絡,并在北京承辦了第一次會議。2014年11月在中國北京召開的APEC第26屆部長級會議通過的《北京反腐敗宣言》,是一份以“加強反腐國際追逃追贓合作”為核心內容的合作文件,也是中國在國際舞臺上主導簽署的第一份反腐宣言。美方贊賞中方在擔任2014年APEC輪值主席時展現的領導力,高度評價《北京反腐敗宣言》,支持APEC反腐敗執(zhí)法合作網絡秘書處的工作。
腐敗是APEC各成員共同面對的重大挑戰(zhàn),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qū)都面臨預防和懲處腐敗的迫切需要。中美都是APEC成員,反腐也是APEC的目標之一。反腐合作網的誕生和《北京反腐敗宣言》的問世,標志著中國主導的反腐敗國際追討贓款機制的正式成立。在《北京反腐敗宣言》框架下推進的反貪腐國際合作,涵蓋了通常為貪官外逃“跳板國”的東南亞各國,并且連接他們最終抵達的“藏匿國”如美國、加拿大或澳大利亞等未與中國簽署引渡條約的西方國家。反腐合作網由APEC各個經濟體的反腐敗和執(zhí)法機構人員組成,旨在加強以追逃追贓為重點的個案合作、經驗分享和能力建設。APEC反腐框架的搭建,將對中國開展貪官引渡和海外追逃工作具有積極促進作用,為中美雙方加強反腐合作提供了一個有益的平臺。
G20一直將反腐作為重點,并專門成立了G20反腐敗工作組。G20成員國中,有18個國家都是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的成員。在2015年6月舉行的第7輪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中,兩國重申了將在G20的框架下就打擊跨國賄賂、拒絕避風港、資產返還、提高公共領域廉潔性等方面所作承諾。
《聯合國反腐敗公約》是聯合國歷史上通過的第一部指導國際社會反腐敗斗爭的法律文件,《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的宗旨是促進合作,以便更有效地預防和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與中國沒有引渡條約的國家,都是聯合國《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和《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的締約國。這兩部公約為中美兩國的反腐敗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國際法基礎。中美通過這兩個平臺,可以繞開沒有引渡協(xié)議的司法障礙進行反腐合作。在這兩個框架下,中國加強了與包括美國在內的雙邊、多邊協(xié)作,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建立了反腐敗執(zhí)法合作機制。
近年來,中美的許多反腐合作,是通過國際刑警組織完成的。在中國追緝外逃貪官的行動中,國際刑警組織中國國家中心局集中為此公布了針對100名涉嫌犯罪的外逃國家工作人員、重要腐敗案件涉案人等人員的紅色通緝令。在紅色通緝令上100名外逃人員中有40人逃往美國。
(二)合作領域
目前,中美反腐合作主要圍繞追逃、遣返、追贓開展。合作領域包括:腐敗預防,查找腐敗犯罪資產(調查、追蹤、凍結、追繳、返還腐敗資產)、交換證據、打擊跨國賄賂、拒絕成為犯罪分子及其資產的避風港、遣返逃犯和非法移民,打擊賄賂、洗錢、走私等跨境犯罪。
2015年4月,中美在國家安全執(zhí)法合作方面發(fā)表涵蓋6個合作領域的聯合聲明。聲明表示,關于國際追逃追贓與遣返,雙方將與有關執(zhí)法部門一道,開展密切合作,就追逃與遣返案件加強信息分享,對證據充分的重點案件定期交流工作進展,就遣返逃犯、核查非法移民身份積極開展合作。雙方同意,任何一方都不為逃犯提供庇護,將在各自法律范圍內,努力實施遣返。美方積極支持中方針對外逃腐敗分子的“天網”行動和公安部“獵狐2015”專項行動。[2]
(三)組織機構
成立于1998年的中美執(zhí)法合作聯合聯絡小組(JLG,Joint Liaison Group on Law Enforcement Cooperation)反腐敗工作組是兩國開展雙邊反腐敗合作的專設機構。該小組實行雙團長制:中方由外交部、公安部、中紀委分別派員擔任共同組長,美方由國務院、司法部、國土安全部分別派員擔任共同組長。小組通常每年輪流在兩國召開一次會議,討論執(zhí)法合作中的重要事項。2014年中美雙方在北京召開中美執(zhí)法合作聯合聯絡小組第12次會議,雙方就進一步加強反腐敗追逃追贓合作達成重要共識。2015年11月在美國舉行第13次會議,回顧和評估去年12月第12次會議以來中美執(zhí)法合作及聯合聯絡小組機制運作情況,聽取聯合聯絡小組下設的追逃、遣返、知識產權刑事執(zhí)法、反腐敗、禁毒、刑事司法協(xié)助和打擊網絡犯罪各工作組的年度報告,深入討論雙方關注的執(zhí)法和司法合作問題,并就2016年的重點合作領域和具體工作作出規(guī)劃。[3]
中共中央反腐敗協(xié)調小組設立了國際追逃追贓工作辦公室(簡稱“追逃辦”)。海外反腐行動將由“追逃辦”來領導,成員來自中紀委、最高法、最高檢、外交部、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和人民銀行等。
(四)法規(guī)
除其他已有的相關法規(guī)在中美反腐合作中可資利用外,2014年6月中美還依據美國《外國賬戶稅務合規(guī)法案》簽訂了互惠協(xié)議,相互向對方政府提供對方公民在本國金融賬戶信息。《海外賬戶納稅法案》是迄今美國法律域外管轄權在稅收征管領域最大范圍的延伸。通過與美國互惠交換掌握中國公民、法人機構在美國的賬戶,非常有利于中國反腐斗爭的順利進行。中美之間簽訂了“跨政府協(xié)議(IGA)”,中國將配合美國執(zhí)行海外查稅,與此同時,“美國遵照協(xié)議將貪腐官員的金融賬戶信息提供給我國,我國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就掌握了犯罪資產的獲得和轉移線索,有利于調查貪腐宮員向國外轉移腐敗犯罪資產的洗錢行為,可以有效震懾貪官向美國攜款潛逃,堵住一條重要的腐敗犯罪資產外流渠道?!盵4]鑒于兩國在海外賬戶上的關鍵利益不同,這樣的合作某種意義上具有“中國幫美國查稅,美國幫中國反腐”的積極意義。
(五)舉措
中美在與腐敗和國際犯罪相關的遣返、追贓方面的合作進展順利。雙方通過外交、警務、檢務合作以及反洗錢等多種渠道,靈活運用遣返、境外追訴、腐敗資產分享等方式,克服法律障礙,降低證據標準,簡化沒收程序,為更好地追緝外逃貪官和追繳腐敗資產創(chuàng)造了條件。中美都已承諾,沒有引渡條約不會、也不應阻礙雙方進行追逃追贓合作。根據美國法律,如果向國外轉移盜竊資金罪、移民欺詐罪和共謀洗錢罪成立,不僅全部贓款會被罰沒,還會面臨20年以上刑期。同時,即使中美之間沒有引渡條約,但如果美國信任中國的司法體系,亦有權在剝奪他們的公民身份后,將其驅逐遣返回中國。據此,美國務院發(fā)言人普薩基表示,在沒有簽署引渡條約的情況下,美方可通過移民程序遣返中國逃犯。普薩基還表示,美司法部在牽頭與中方進行反腐合作,如果中方提供更多有力證據,可促使美方對重點案件予以更多關注,包括找尋、起訴和遣返相關逃犯。[5]
在沒有簽署引渡條約的情況下,中美反腐合作在追逃追贓方面采取了諸多“替代”的途徑,如以移民欺詐、洗錢等常見罪名起訴中國貪官,促使美國移民法庭將他們遞解出境;中國也可選擇異地追訴方式,在美對貪官提起訴訟。上述遣返貪官的“替代”方式,能夠對逃美貪官構成致命打擊,因為他們多數都難以撇清移民欺詐、洗錢等罪名。許多貪官移居美國,無論是簽證逾期不歸淪為“黑戶”,或是用贓款獲得投資移民綠卡,還是通過杜撰一胎化、宗教迫害等虛假理由騙取政治庇護綠卡,都涉及移民欺詐犯罪。[5]
近期美國將通過包機向中國遣返逃犯和非法移民。2015年4月中國公安部與美國國土安全部首次部級會晤時達成的共識:安排包機遣返逃犯和非法移民。美國國土安全部在其官網發(fā)布聲明稱,同意精簡遣返收到“最終遞解令”的中國公民的流程。美國海關與移民執(zhí)法局將與中國公安部密切合作,核實申請旅行證件的中國公民身份,并確保安排定期包機計劃,促進遣返。[6]此前很長一段時間,中美在遣返方面存在一定分歧:中方迫切希望遣返逃往美國的逃犯,而美國關注的則是未取得合法身份、滯留不歸的非法移民。通過包機遣返逃犯和非法移民,是兼顧雙方關注重點,有效地解決了以前在這一問題上存在的分歧。
二、中美反腐合作的成就與障礙
在利益的驅動和制度的支撐下,中美反腐合作取得顯著成就,尤其在遣返涉貪人員方面獲得突破性進展。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是中國腐敗分子外逃藏匿的首選地,曾一度被輿論稱為腐敗分子的“避罪天堂”。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站公布一份紅色通緝令名單,名單上100名涉嫌犯罪、證據確鑿的外逃國家工作人員和重要腐敗案件涉案人中,約有40人現居住在美國。如今這種情況已經在發(fā)生改變。自2013年中國公安部成立“獵狐”行動機構、中紀委啟動“天網”工程以來,大批外逃美國的貪官被抓捕歸案,美國已經不再是中國貪官的法外之地。①
自中國公安部2013年成立“獵狐”行動機構后,當年便抓獲潛逃到境外的各類經濟犯罪嫌疑人151人。2015年4月至12月底,公安部組織全國公安機關開展“獵狐2015”專項行動,共向境外派出50余個工作組,在境外執(zhí)法機構、我駐外使領館大力協(xié)助配合下,從66個國家和地區(qū)成功抓獲各類外逃人員857名。其中,緝捕歸案477名,投案自首366名,異地追訴14名;從抓獲逃犯的涉案金額看,千萬元以上的212名,其中,超過億元的58名。從潛逃境外時間看,抓獲潛逃5年以上的667名,其中,10年以上的39名,逃跑時間最長的21年。[7]
在中央反腐敗協(xié)調小組的統(tǒng)一指揮下,2015年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與追逃辦其他成員單位密切配合,開展“天網”行動,緊盯“人、錢、證”三個環(huán)節(jié),追逃、追贓、防逃三管齊下,取得突破性進展。這次行動首次對外逃黨員和國家工作人員情況進行大起底,集中公開曝光100名外逃黨員和國家工作人員,截至2015年11月底,“天網”行動共從68個國家和地區(qū),追回863人,其中黨員和國家工作人員196人,首次實現追回人數超過新增外逃人數。[8]
2015年,中國向美方提出包括150名逃美貪官的追逃“優(yōu)先名單”,請求美方協(xié)助追捕。美國國務院做了正面回應,積極配合中國追逃等。隨著“天網”日益收緊,中國貪官在美生存空間被一步步擠壓。
中美在追逃追贓合作方面取得不少成功案例。2004年4月16日,美方通過執(zhí)法合作聯合聯絡小組,將侵吞中國銀行開平支行數億美元資金的主犯余振東遣返中國。這是中美建交后,第一例經過美國國內法律程序,并由美方執(zhí)法人員押送至中國的重大經濟犯罪嫌疑人。2009年5月6日,美國拉斯維加斯聯邦法院以洗錢、跨州轉運盜竊資金、護照和簽證欺詐等罪名,分別判處中國銀行開平支行前任行長許超凡和許國俊入獄25年和22年,并勒令被告退還4.82億美元的涉案贓款。同案的許超凡之妻鄺婉芳、許國俊之妻余英怡,也分別獲刑8年。在此案審理過程中,中方向美方提供了有力證據。[5]
2014年12月,潛逃美國兩年多的遼寧省鳳城市委原書記王國強,從美國回國向紀檢監(jiān)察機關投案自首。此案是中國“獵狐”行動督辦案件,也是中美追逃追贓合作的重點案件。[5]
2015年3月,2011年貪污巨款后潛逃美國的中儲糧周口直屬庫前主任喬建軍及其前妻趙世蘭,因涉嫌犯有向國外轉移盜竊資金罪、移民欺詐罪、共謀洗錢罪在美被正式起訴。[5]喬建軍和趙世蘭或被遣返中國。美國聯邦檢察官在起訴喬建軍和趙世蘭之前,曾到中國調查取證,并得到中方大力協(xié)助。這是中國宣布海外“獵狐”行動以來中美司法合作提升的實際行動表現。
2015年9月18日,“百人紅通令”中,潛逃美國已14年的楊進軍被強制遣返回中國。經溫州市檢察機關證實,楊進軍就是女貪官浙江省建設廳原副廳長楊秀珠的胞弟。[3]這是“天網”行動開展以來職務犯罪國際追逃追贓專項行動取得的又一重要戰(zhàn)果,也是美國首次向中國遣返公開曝光的“百名紅通人員”。
2015年9月24日上午,美國再次向中國強制遣返貪污賄賂犯罪嫌疑人鄺婉芳。并指出,這是繼9月18日美方強制遣返貪污賄賂犯罪嫌疑人楊進軍后,中美反腐敗司法執(zhí)法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3]
中美兩國意識形態(tài)不同,在法律制度、法律程序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是中美反腐合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障礙。
最大的障礙在于中美之間尚未簽署引渡條約。由于缺少引渡條約,中美追贓追逃合作面臨諸多復雜難題,使中國很難通過正常途徑,對逃美貪官快速實施抓捕、起訴和遣返,而只能采取一案一辦的原則向美方交涉,而美國一般情況下會依然以其國內法優(yōu)先的準則處理此類案件。中美雙方要想簽署引渡協(xié)議還存在多重阻力。美國伍德羅·威爾遜中心基辛格中美關系研究所所長羅伯特·戴利說,除非美國承認中國的證據標準,認為中國的司法程序有保證,以及中國審判的公平和透明性符合要求,否則就不會與中國就引渡問題進行合作。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會長道格拉斯·帕爾也表示,即使中美政府間完成簽約談判,但是由于美國國會近年來根本沒有批準過任何引渡條約,最終很可能陷入美國兩黨之爭的僵局。[9]
中美在信息共享方面也需要進一步加強合作。一些外逃貪官以申請政治避難的身份滯留美國,美國政府并不會向中國政府通報。若申請成功他們就可以改頭換面、隱姓埋名,合法生活在國外。聯合國《關于難民地位的公約》規(guī)定,“如果一個人曾經犯過非政治的嚴重罪行時,就沒有資格獲得政治避難”。然而由于美國的保密程序,中國政府根本就無法得知其政治避難申請情況,所以無法提交證據證明申請人的罪行。
中美雙方在司法制度方面存在的差異,也是反腐合作中需要克服的障礙。美國涉及外逃中國貪官案件最多,與中國合作也是各國中最密切的,但近些年成功遣返的案例并不多,很大程度上在于美國認為中國法律對貪腐罪未廢除死刑,并存在刑訊逼供等現象。由于中美政治制度不同及法律體系的差異,美國一些政治勢力仍會從意識形態(tài)出發(fā),用所謂的“人權”、“不公正判決”等借口,為中美反腐合作設置障礙,一些案件難免會受到所謂人權、宗教等因素的干擾。美國司法程序注重保護涉案人法律權利,辦案和審判程序復雜冗長,一個案件通常會拖延很久;雙方對證據采納、審判標準、司法透明性等看法不一,因此增加了起訴和遣返貪官的難度。
中美合作反腐還面臨追贓難題。中國最高法院前院長肖揚在其2009年出版的《反貪報告》中稱,1988~2002年的15年間,資金外逃額共1913.57億美元,以當時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換算,超過了1.5萬億元人民幣。[10]據中紀委2010年發(fā)布的數據顯示,近30年來,外逃官員數量約為4000人,攜走資金500多億美元,人均約1億元。[11]但迄今為止,我國雖然從美國成功引渡回國部分潛逃人員,但其帶出國境的大量資產并沒有隨之回國。
中美之間應盡早簽訂“分享和返還被追繳資產協(xié)定”。據相關資料顯示,中國外逃的官員近四成會選擇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2013年,中國與加拿大談判完成“分享和返還被追繳資產協(xié)定”。該協(xié)定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資產返還,比如被貪污、挪用的國有資產,被挪用、詐騙的企業(yè)和個人財產,如果能證明合法所有人,可被返還;資產分享,如走私、販毒獲得的贓款,沒有或無法認定合法所有人,締約一方可在沒收后,與另一締約方按一定比例分享。澳大利亞《犯罪收益追繳法》中有“資產分享”的規(guī)定,根據該法規(guī),在幫助其他國家成功追繳資產后,澳方有權對被沒收的資產實行分享。但由于多種原因,迄今為止我國尚未能與美國簽訂“分享和返還被追繳資產協(xié)定”。目前,美國在與一個沒有簽署引渡條約的國家進行司法合作時,通常是在等價交換的基礎上進行的,這對中國的追逃追贓構成較大局限。
海外追捕反腐還會產生高額費用,海外貪官資產的追回和引渡可以說是一個昂貴的過程。在調查和起訴階段的經濟成本,特別是當案件牽涉到不同國家的時候,必須納入在不同國家涉及管理、差旅、通訊、翻譯和律師、證人等人員的費用。在扣押和沒收貪官資產的案件中,還包括資產管理的成本費用。例如,保養(yǎng)從腐敗官員處沒收的昂貴古董車、游艇或是賽馬的費用是非常高的,否則管理不善的話,會面臨貶值的風險。此外,腐敗官員通常會聘請律師,對法院發(fā)起的引渡或是資產追回的請求進行回擊,這也增加了成本。
三、中美反腐合作的意義
中美加強反腐合作,不僅有利于我國將反腐斗爭引向深入,具有“堵住貪官的最后退路”的作用,有利于中美將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興大國關系構建落到實處,而且還有利于我國提升國際形象、在國際事務中獲得更多的話語權。
開展中美反腐合作有利于我國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取得全面勝利。十八大以來,隨著中國反腐風暴的不斷升級,境外追逃追贓漸漸成為中國反腐的“第二戰(zhàn)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加強反腐敗國際合作,加大海外追贓追逃、遣返引渡力度?!泵绹钱斀袷澜缱畲蟮陌l(fā)達國家,中美反腐合作順利開展在國際社會具有極大的示范作用和引領作用,加大了突破關鍵案件的勝算,對已外逃和對心存僥幸、伺機外逃的國內貪腐分子則會產生巨大的心理震懾作用。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指出的那樣:“中國愿同國際社會積極開展反腐追逃合作。中國人民希望在這方面得到美國支持和配合,讓腐敗分子在海外永無‘避罪天堂?!盵12]
中美反腐合作狀況,關系到中國的反腐斗爭是否能達到預定目標。長期以來,美國等西方國家是中國貪官外逃的主要目的地,而由于政治制度、意識形態(tài)和司法體系等方面的差異,雙方反腐敗合作面臨諸多障礙,以致有關國家成了外逃人員的“避罪天堂”。許多逃美中國貪官能夠“逍遙法外”,對中國的反腐斗爭造成嚴重負面影響。中美合作的開展,是這種情形發(fā)生改變。在中美都已簽署《北京反腐宣言》并承諾不再讓本國成為腐敗者“避罪天堂”以及雙方在司法協(xié)助和處置腐敗資產等問題的磋商不斷加強的背景下,從“獵狐”到“天網”,中國不斷加大海外追逃追贓力度;美國一方面希望摘除“貪官天堂”的污名,①另一方面希望中國協(xié)助其實施《海外反腐敗法》,重點堵塞美國公民海外逃稅漏洞,因此對中國追逃追贓工作展示了合作態(tài)度。隨著中美合作的不斷深化,潛逃到美國的中國貪官追逃歸案、遣返歸國的越來越多。
在中國的追逃行動中,美國的支持與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國政府提供確鑿證據的情況下,美國有辦法支持中國的反腐努力。美國法院曾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別判處多名中國公民有罪,其中還包括一起重大洗錢案件,中國執(zhí)法部門向美方提供了重要證據。這些案例說明,兩國在司法領域的合作不僅是可行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積極開展反腐合作有利于我國在處理對美關系中占據戰(zhàn)略主動地位。在以往一個時期,美國和西方其他國家經常用人權與腐敗等問題刁難中國,有時甚至希望多庇護中國外逃的腐敗分子,以作為打壓中國的籌碼,但由于中國主動謀求與美國進行反腐合作,是原來的被動地位發(fā)生扭轉。腐敗侵蝕社會,危害國家,是人類社會的公敵。打擊腐敗,在國際政治層面被賦予了道德優(yōu)勢。十八大以來,中國加大懲治腐敗力度,更加重視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同時積極參與國際反腐合作,占據道德制高點,贏得了廣泛國際認同和尊重。2015年10月20日,中美執(zhí)法合作聯合聯絡小組反腐敗工作組第十次會議在京開幕,主題是“為了公平正義加強合作”。中國海外“獵狐”,“天網”贏得國際普遍贊賞和支持。即使是對中國抱有偏見的西方國家,也從漠視轉向支持。很大程度上由于這個原因,美國對協(xié)助中國進行海外反腐方面由消極轉變?yōu)榉e極,為反腐合作創(chuàng)造了條件。
中美反腐合作是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重要增長點。[13]反腐敗合作為中美合作注入了新的戰(zhàn)略性內容,開辟了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一個新領域。目前,中國反腐力度的加大,中美反腐合作的深入和中美關系的改善呈現良性互動關系。
中美加強反腐敗合作互利雙贏,符合兩國共同利益,是雙方的共同愿望。中美在反腐敗問題上立場持續(xù)靠近的主要原因和最大支撐,在于兩國在這一問題上有著利益交匯點。中國急切需要建設廉潔政治,保持治標的高壓態(tài)勢為治本贏得時間,為實現經濟新常態(tài)創(chuàng)造良好的政治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而美國之所以支持中國追逃追贓,也是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方面的考慮。一方面,在腐敗國際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的背景下,地球村里的任何成員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受到他國腐敗的影響,美國也不例外。出于自我保護的需要,美國不得不與中國在反腐上密切合作。另一方面,美國在經濟發(fā)展上對中國的依賴持續(xù)加深,也是美國配合中國打擊貪官的重要理由。中國已是美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美國的經濟復蘇離不開中國的市場和產品。中國反腐敗斗爭有利于創(chuàng)造更加公開透明、可預見、低交易成本的市場環(huán)境,從而有利于提升美國在華的投資效益。
遣送中國貪官和經濟逃犯既是美國在道義上的責任,也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兩國加強反腐敗合作,不僅符合兩國政府和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也有利于向國際社會傳遞出中美兩國崇尚誠信廉潔、拒絕腐敗賄賂的正能量?!爸忻婪锤瘮『献魇侵忻佬滦痛髧P系的重要內容,是雙邊關系的‘珍珠。”美方代表團團長、美國司法部助理副部長布魯斯·奧爾說,“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們見證了中國政府在懲治腐敗方面的決心和努力,美方也會拿出同樣的決心和努力深化合作。這不僅是履行兩國的責任和義務,也是指引腐敗蔓延國家的人民,引導他們找到更好解決腐敗問題的方案。”[14]
中美“構建緊密的反腐敗執(zhí)法合作機制對兩國法律制度和經濟關系是一個挑戰(zhàn),但在中美兩國交往實踐中,恰恰是那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反而會成為實現雙贏的新機遇”[4]。反腐合作有利于中美成為更加可靠的經濟伙伴,構建更加健康、穩(wěn)定的雙邊關系。中美反腐國際合作的健康發(fā)展,將成為構建國際反腐新秩序的重要典范,將對整個世界的法治建設的全球治理和善治起到推動作用。
中美反腐合作有利于中國在構建國際反腐新秩序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話語權。在中國快速崛起過程中,能否通過參與國際事務、在國際社會贏得相應的和自身地位一致并能使自身地位提高的話語權,關系到民族復興能否順利實現。目前,西方發(fā)達國家已經普遍走出腐敗高發(fā)期,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發(fā)展中國家,雖然存在十分嚴重的腐敗現象,但因政府未能對腐敗分子采取嚴厲的懲治措施、形成高壓態(tài)勢,涉嫌貪腐人員外逃現象并不普遍。相比之下,中國在通過國際合作打擊腐敗有著強烈需求,也有著巨大優(yōu)勢,因為執(zhí)政黨和政府勵精圖治,鐵腕反腐,以零容忍態(tài)度懲治腐敗,致使涉嫌貪腐的公職人員在國內越來越沒有立足之地的情況下走上逃亡之路。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在國際反腐合作的議題設置和規(guī)則制定方面理應、也必須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加強中美反腐合作,非常有利于中國在構建國際反腐新秩序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話語權。在中國主導下,2014年8月成立亞太經合組織區(qū)域性反腐網絡,2014年11月在北京召開的APEC第26屆部長級會議通過的《北京反腐敗宣言》,都向國際社會展示了中國的擔當與作為。未來中國將在各種國際反腐合作場合發(fā)揮積極作用,讓腐敗分子無處可逃。
參考文獻:
[1] 第七輪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戰(zhàn)略對話具體成果清單[EB/OL].(2015-06-26)[2016-03-22]. 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6/26/c_1115727263.htm.
[2] 美國成中國反腐積極合作者[N].中國產經新聞報,2015-04-29.
[3] 王選輝.十八大后中美反腐“對接”提速 9次表態(tài)聯合反腐[EB/OL].(2015-10-21)[2016-03-10].http://www.sh.xinhuanet.com/2015-10/21/c_134735908.htm.
[4] 張俊濤,王君祥. 論中美反腐敗執(zhí)法合作的利益訴求、困境與破解思路[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84-91.
[5] 中美反腐合作提速,“天網”撒向逃美貪官[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15-04-28.
[6] 張蔚然.美方宣布同意精簡遣返中國貪官流程[EB/OL].(2015-04-12)[2016-03-22].http://www.chinanews.com/gj/2015/04
-12/7200599.shtml.
[7] “獵狐2015”收官 共抓獲外逃人員857名[EB/OL].(2016-01-27)[2016-03-22].http://news.xinhuanet.com/2016-01/27/c_
1117916395.htm.
[8] 海外“打虎”去年追回863人 百名紅通已有19人到案[EB/OL].(2016-01-07)[2016-03-22]. http://news.xinhuanet.com/
legal/2016-01/07/c_128603191.htm.
[9] 中美深化合作 助力“天網”“獵狐”[N].經濟參考報,2015-04-17.
[10] 肖揚.反貪報告[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162.
[11] “獵狐”自首大限154人投案 4000人攜走500億美元[EB/OL]. (2014-12-02)[2016-03-22].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2/02/c_127268388.htm.
[12] 習近平. 習近平訪美發(fā)表首場演講:中國反腐沒有“紙牌屋”[EB/OL].(2015-09-23)[2016-03-22]. http://china.cnr.cn/xwwgf/20150923/t20150923_519950083.shtml .
[13] 中美加強反腐敗合作: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重要增長點[EB/OL]. (2015-06-26)[2016-03-22].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6/26/c_1115734497.htm.
[14] 楊詩琪.為了公平正義加強合作[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15-10-25.
責任編校 王學青
Mechanism, Achievements and Significance of Sino-American Cooperative Anti-Corruption Efforts
LI Wen (Institute of American Studie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 Beijing, China)
Abstract: It is an important ring in the campaign to promote Party mood and clean governance and anti-corruption since the 18th Party Congress to actively push forward cooperation in anti-corrup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Based on the platform of APEC, G20 and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Corruption, new cooperative frameworks and dialog mechanisms are designed and made in an incessant manner, through which the chase of run-away corrupt officials and recovery of illicit money have been regulated and normalized. Motivated by the benefits and supported by the systems, considerabl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cooperative effort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yet there still are difficulties and barriers, mainly found in the lack of extradition treaties, insufficient share of information and differences in the judicial systems. Cooperative efforts destroyed corrupt officials dreams of finding “a paradise to evade punishment” in the US, filled new strategic contents in Sino-American cooperation, opened up a new fiel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styl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jor powers and improved our negotiation powers in setting-up new topics and regulation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order in international fight against corruption.
Key words: Sino-American cooperation; anti-corruption; chase of run-away corrupt officials and recovery of illicit 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