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月蘭
摘要:目前的小學課堂教學以“保姆式”教學為主,在“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只是一味地灌輸,一味地講授,而忽略了學生的求知欲,疏遠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削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們要改變這種課堂教學模式,讓教師成為學生的伙伴,在課堂上保證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與學生一起在課堂上探究、討論,尋求答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教師的以講為主變成學生的以學為主,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以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課堂教學 ? 自主學習 ? 時間返還 ? 理念轉變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001
綜觀目前的課堂教學,不少教師仍然希望把學生置于自己的管束之下,在課堂上進行“滿堂灌”,一切為學生包辦,像保姆一樣。就目前而言,“填鴨式”教學仍然是主流,就像給小孩喂飯,施教者不管學生能不能消化只管讓其吃下,這樣的課堂是沒有太大營養(yǎng)價值的,甚至會危害到學生的發(fā)展。教師若不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只是一味地灌輸,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還有一些教師直接就是“滿堂灌”,一節(jié)課45分鐘,教師就在講臺上講45分鐘沒給學生思考和發(fā)言的機會。授課教師只是把自己提前備好的課和準備好的東西全部灌輸給學生,學生的想法不能表達,如此學生就失去了興趣,課堂教學效率自然也就下降。這種“保姆式”的教學模式與現(xiàn)在的素質教育已嚴重背離,故而我認為,教師應從“保姆式”的教學模式中解脫出來,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把主動時間返還給學生。
一、教師要變“講堂”為“學堂”
課堂教學要給學生提供學習機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動機,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高漲的學習熱情,把學習視為一樁樂事。例如,我在教《新型玻璃》一課時,事先給學生布置了任務,讓學生在課余時間留心觀察生活中哪些建筑用了玻璃,它們有哪些顏色,有什么用途,并要求有條件的學生找些樣品。上課時,我先讓學生自學課文,看課文中講了哪幾種新型玻璃,并把文中所講玻璃的名稱、特點、用途一一羅列出來。接著組織學生進行連線游戲競賽,看哪組學生連得又快又準確,在學生爭先恐后地找出了準確答案后。我再讓學生拿出自己找來的常用玻璃樣品與課文中所講的做比較,說出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最后啟發(fā)學生設想自己將來長大后能否設計和創(chuàng)造出更高層次的新型玻璃,并把它們應用到各種建設之中,為社會添美,為人類造福,從而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完了這一課。
二、教師要把時間還給學生
“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這話聽起來簡單,但真正實施起來卻很難,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自己的教學步驟,以保證在課堂教學的45分鐘內讓學生有事可做,學生要在自己設計好的框架內把事情做好。這個看似簡單,但對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就學生而言,教師給了他們充足的自主時間,有了教師布置的任務,有了小組合作,如何在特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或小組分配的任務,對學生的知識面和自學能力也都是考驗。所以,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把時間還給學生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等方面都要有較大的改變。
課堂教學只把生動活潑還給學生是不夠的,還應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主動學習,做課堂的主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自主學習,那么,學生的主體地位就得不到體現(xiàn),教學就不能成功,所以我認為要把時間還給學生,就需要關注以下幾個問題。
(一)關于課堂教學問題的設計
如果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沒有教師的恰當引導,導學案上又沒有相應的補充和點撥,而只是問題式的、習題式的訓練,學生是不可能有真正收獲的。所以在做教學設計時,所設計的問題和習題就要富有啟發(fā)性,重在引導學生自讀、自解、自悟。教師在學生學習交流的過程中應及時進行點撥、指導,在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學習方法的滲透。教師要牢牢樹立教是為學而服務,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的觀念。教師除讓學生在課內有足夠的時間學習基礎知識和訓練基本技能外,還要放手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主動獲取社會知識、生活技能和精神情感。如課外,可組織學生開展第二課堂,為他們辦書畫展、作業(yè)展、手抄報、作文周刊等,擴大他們的知識面;多讓他們參加社會團體舉辦的各種有意義的活動,如采訪、調查、講演、知識智力競賽等;多讓他們到廣闊的大自然中去,觀察日月星辰的變化陶冶情感;多讓他們主動參與社會現(xiàn)實生活,觸及社會焦點,追蹤時事話題,表達個人觀點,使學生敞開心扉,放飛思路。
(二)關于返還時間的設計
由于學生的年齡階段不同,因此他們的閱讀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也不相同。所以我們在做教學設計的時候,首先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結構,然后根據(jù)不同的年齡段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或不同的返還時長,以盡可能的做到科學合理。
所以,把時間還給學生,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在尊重課堂教學具體情況的前提下,根據(jù)學生情況盡量多地讓學生擁有屬于自己的時間,在具體操作中要因人而異,因課而變,不然會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變得機械、固執(zhí),質量自然也很難得到保證。
綜上所述,教師要敢于“放開”,不要用“保姆式”的教法捆住學生的手腳,束縛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應使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自覺求教,自覺進取。這樣,師生才可進入“樂教”“樂學”的境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