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豐年
【關鍵詞】 高中;音樂教學;鑒賞課;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9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3—0114—01
作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教育工作者,首要任務就是盡量上好自己的每一堂音樂教學課,充分完成音樂在高中階段對學生的教育和陶冶作用。那么,如何上好一堂音樂欣賞課呢?
一、進行充分的課前準備,有的放矢
音樂課是一門比較特殊的學科,教師的備課如果像其他學科那樣,將重點放在理論和知識的傳授上,那么就可能將一堂本來多彩的音樂課上成死板、呆滯的歷史課或者其他理論課,因此,音樂教師在備課時不能單是一些音樂常識和音樂知識的準備,更重要的是對教學中每一個音樂作品的了解和準備,要真正吃透和熟悉教學中的每一個作品,要確實做到從音樂的角度去講音樂,只有這樣,教師的課堂才會多變,才會充滿活力。
二、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教育心理學研究認為:如果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形成友好信賴的關系,那么學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師相處。在音樂鑒賞教學中,學生對于作品的各種理解、想法和問題,教師可以鼓勵支持的態(tài)度來調動全體學生共同討論、合作解決。教師要了解學生的需要,讓每個學生有充分表達情感的機會,讓他們都樂于暢所欲言。藝術鑒賞也是一種審美的過程,要給學生有視覺上的和諧和美感。還有,教師的衣著要得體,美觀大方;教態(tài)要自然,示范動作要有美感;要進行“微笑教學”,等等??傊?,要讓學生盡可能喜歡你,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一種友好、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三、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讓學生融入音樂課堂
由于受社會環(huán)境等綜合因素影響,學生大多熱衷于流行音樂,追星現(xiàn)象屢見不鮮,而對于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tǒng)藝術——京劇,卻知之甚少,甚至有陌生感和距離感。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設有效的課堂情境,讓學生融入到音樂課堂中。例如,在京劇欣賞《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wěn)》這一節(jié)中,課前我在教室里張貼了幾幅劇照,在教室里營造出戲劇院氛圍;還請了部分學生跟隨鑼鼓的節(jié)奏“跑龍?zhí)住?。動作雖簡單,但學生的興趣很高,課堂氣氛活躍。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們在快樂體驗的同時又學到了相關的知識。這樣設計,可以讓學生享受表現(xiàn)之樂,體驗音樂帶來的愉悅感。
四、教給鑒賞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傾聽”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往往先把音樂作品的背景內容、特點等抽象知識講給學生,然后再聽、再欣賞。這樣,學生本身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便被局限在了一個小框框里。而創(chuàng)造性地“聽”可通過多層次、多角度地挖掘音樂作品的內涵,使學生不僅能聽、會聽,而且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聽——“聽”出音樂作品的情感。一首樂曲,我們可以先讓學生從節(jié)奏、旋律、節(jié)拍等音樂要素上來感受樂曲所要表達的情緒,從而知道作曲家想要表達的音樂情感,“聽”出音樂作品的民族性。如,在欣賞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創(chuàng)作的《黃河大合唱》這部作品時,我想先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他們用心用情去感受這部體現(xiàn)民族精神的作品中滲透的音樂要素,讓他們邊聽、邊領會這部作品的歷史價值和民族特征。他們聽出了黃河的苦難,聽出了黃河的咆哮,更聽出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通過教學,使學生既從音樂的視角重溫了歷史,又從歷史的視角創(chuàng)造性地“聽”出了《黃河大合唱》的音樂特點,受到愛國主義思想的啟迪。
五、運用多種方式,進行“互動”教學
“互動”,就是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活動起來,不是消極被動地去聽,而是通過各種音樂活動最大限度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親自實踐和感受,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赏ㄟ^情景模仿,即讓學生通過自己對音樂的的理解,用肢體語言隨音樂的進行表現(xiàn)出來。例如,在欣賞《黃水謠》后,可以讓學生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把日本鬼子奸淫擄掠、老百姓背井離鄉(xiāng)的場景真實地表現(xiàn)出來;或邊聽邊舞,即當學生在聽不同民族、風格的音樂作品時,讓他們用舞蹈動作表現(xiàn)出來可以更好地體會音樂的意境和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或模擬演奏,即在課堂上,讓學生按交響樂隊的位次坐好,每人胸前貼上樂器名稱,配合指揮,當從音樂中聽到自己的樂器演奏時,就要按自己代表的樂器作模仿表演;或歌曲接龍,即每位學生按次序把前面同學演唱歌詞的最末一個字作為自己演唱歌曲的第一字,如此循環(huán)往復。通過這種活動,激發(fā)學生收集學唱歌曲的積極性,擴大他們學習和欣賞的范圍,豐富其課余生活。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