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 張振華
許多教師相信“勤為徑”、“苦作舟”是亙古不變的定律,無論是傳統(tǒng)教學還是新課改教學,眾多教育工作者仍非常青睞于“書山題?!睉?zhàn)術,似乎這種戰(zhàn)術永遠不會減淡實效的光芒。尤其是初三畢業(yè)班的學生幾乎每天都在“書山題?!敝锌嗫鄴暝瑢嵲谑强蓱z得讓人心疼。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確實,通過海量試題的強化訓練,能夠讓學生更加扎實地掌握各門功課的要領,無論是基礎題、傳統(tǒng)題、應用題,還是能力拓展題、開放題、拔高題,只要稱之為題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拿來一遍又一遍地做,通過機械的重復,讓每個題的解題方法深深烙印在學生心里,在教材上、練習本上、試卷上到處可見學生苦命掙扎的痕跡。老師很累,學生就更累,難道除了“書山題海”戰(zhàn)術就沒有輕松一些也能取得好成績的辦法嗎?
“書山題海”戰(zhàn)術極大地加重了學生的身心負擔,如果一道題解一遍就會了,何必再拿一百道題來強化呢?我覺得教師拼命地搞“書山題?!睉?zhàn)術雖然責任心有加,但教育的科學性卻不足,我們不能忽視“書山題?!睉?zhàn)術的現(xiàn)實功用,但也不宜在此方面耗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我們完全可以在“書山題?!敝袛X取精華題、典型題來讓學生們重點強化,達到“一通則百通”的奇效,不宜再“饑不擇食”地搞重復性、機械性題庫訓練。學生的大腦就像是一塊芯片,當知識大量涌入其中而芯片的容量卻未及時升級時是裝不住太多東西的,如果教師不尊重學生的可接受性,一味地憑著自己的意愿拼命搞“書山題?!睉?zhàn)術,那么單調的學習生活便會掠奪了學生的快樂情緒和時光,妨礙了學生個性特長的發(fā)展,學生往往苦不堪言,甚至萌生厭學、棄學的念頭。君不見書山題海浩浩無邊,學生夜不能寐、白日昏睡,學生學習興趣全無,眼鏡度數(shù)越來越高,身體素質越來越差,老師一番苦心白浪費。
眾多試驗證明,“書山題海”戰(zhàn)術不敵輕松學法。欲把鐵杵磨成針,可直接把鐵杵拿到機床上去車削,不必自己在石頭上慢慢磨;欲把地基打深打牢,可直接操作挖掘機進行挖溝填沙,不必自己一鍬一鍬地挖。其實,成功之路千萬條,不必硬鉆死胡同,“書山題?!睉?zhàn)術并不是提高學習成績的唯一途徑。學生成績的提高需要遵循科學性與藝術性原則,“書山題海”戰(zhàn)術只適合部分同學,但未必適合全體學生。我覺得如果哪位教師還再堅信“書山題?!睉?zhàn)術必出勝果,那恰恰是一種沒有信心、能力不足的表現(xiàn),是違背現(xiàn)代教育規(guī)律的做法?,F(xiàn)在忙碌于“書山題海”中的學生們多么盼望周末的到來,多么想飽飽地睡上一覺,一聽到放假的消息,學生們便欣喜非常,一聽到教師又留作業(yè)的消息,臉上的笑容之花便迅速枯萎,這難道不印證著我們搞“書山題?!睉?zhàn)術的教師做得有些過分了嗎?
我們教師要盡量回避“書山題海”戰(zhàn)術,替代以高效率的教學藝術。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自覺獲取知識的學習習慣。歷史上雖不乏憑苦學勤練成才的名人,但我們也應看到那些諾貝爾得主也并非全是死記硬學的書呆子。教師在給學生布置題庫之時也不應要求所有學生要把所有題目都做全做好,也應允許學生有選擇做題的權利,使題庫練習環(huán)節(jié)達到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即可,讓學生在“書山題?!敝心芨鶕?jù)自己的需要而游刃有余,實現(xiàn)由“一分辛苦一分才”的功效變成“一分辛苦十分才”的功效。
教育的真諦在于用輕松愉快的教育環(huán)境去挖掘學生的可塑空間,讓學生在享受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如何更好地“減負增效”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認真研究的問題。我們教師必須轉變教育思想,大膽摒棄“書山題?!睉?zhàn)術,在如何提高教育藝術水平、如何因材施教、如何更加輕松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等問題上多下功夫,把“減負增效”落實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讓學生們學有所樂、學有所成。
固守“書山題海”戰(zhàn)術已非上上之策,倡導輕松教學法、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才是教師的努力方向。摒棄“書山題海”戰(zhàn)術并不是“想要馬兒好,又不給馬兒草”,而是“想要馬兒好,讓馬兒吃好草”,我們要“減負”與“增效”這兩個看似矛盾的問題上找到“兼容”之法,爭取做到“減負”不減學生進步,“增效”不增過多壓力。題在書外,理在書中,方法在于教師心中,教師需準確把握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點面結合,快慢有度,有效實踐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動態(tài)掌握學生應用知識的水平,以新課程標準為原則,吃透教材精髓,善于捕捉學生的智力因素開發(fā)點,緊扣教學要求進行具有實用價值的適量練習,讓學生更加高效地運用知識點和解題技巧,用更具針對性、人性化、個性化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獲取進步。
(作者單位:吉林省輝南縣永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