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睡覺方式,早期有圍子床,《女史箴圖》 上的高圍床是架子床的前身。到了明代以后,發(fā)生了一個大變化,就是架子床的出現(xiàn)。宋代以前睡覺的床沒有架子,簡單地說,就是躺下以后仰面朝天。有了架子床以后,中國的起居文化發(fā)生了重大變化。
所謂架子床,就是疊架有頂,有六柱的,還有四柱的,偶爾還有八柱的。架子床的好處是什么呢?第一個好處:可以掛帳,冬天保溫,夏天避蟲。我們今天開著空調(diào),都舒服得不行。過去沒有這個條件,夏天非常悶熱,再有蚊蟲,根本睡不好。架子床就掛上一個帳子,使你能夠安寢。從明代出現(xiàn)架子床開始,中國人的睡覺用具有了大睡和小睡之分。所謂大睡就是夜間睡覺,小睡就是午睡、休息。我們一般情況下,大睡是在架子床,包括下面要講的拔步床中完成;小睡是在榻上,或者羅漢床上完成。但是,大睡的床不用來待客,我們不能把客人拉到大睡的床上去。除非家里來了貴賓、親戚, 你愿意讓他到你的床上睡覺,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不能作為待客的一個標準。
中國民間有一個非常悠久的習俗,鬧洞房。過去結(jié)婚,得一通折騰,把新新娘、新郎都折騰遍了,最后進洞房以后,還允許捅破了窗戶紙往里看。為什么允許你看呢?因為有架子床。我剛才說了,架子床有帳子,你在里面,別人根本看不見。換句話說,它是屋中有屋。如果換成西式床,我估計你要捅破窗戶紙,人家肯定跟你急了,絕對不允許你往里看。所以,習俗的產(chǎn)生,一定跟相關(guān)物品的功能緊緊相關(guān)。
(選自《馬未都說收藏·家具篇》/馬未都 著/中華書局/ 2008年3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