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泰而
錢基博先生在經(jīng)史子集上下過許多硬功夫,對各類典籍有極為精當?shù)难芯?。他在書中談到的讀書方法或觀點,可給我們不少啟迪。
之一,讀書須包容。錢先生在《論衡篇告逸民》中,講到他對于爭鳴的態(tài)度,就是要尊重學問上的言論自由,“言學問,有主張而毋為把持”,讓別人有說話的權利和機會。他引穆勒的話抒懷,強調(diào)要“兼容并包,令眾口各伸其所欲言”。這無疑是科學的態(tài)度。
之二,讀書須有疑。孟子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錢先生讀書,充滿了懷疑精神。比如,曾樸的《孽?;ā繁緸樾≌f,不可當成信史來讀。錢先生特別較真,專門寫了《〈孽?;ā悼镏嚒贰丁茨鹾;ā悼夹配洝穬晌模瑓⑴c資料,對不實之處詳加批駁。對待小說如此,遑論對學術文章的態(tài)度了。真可謂處處有疑、處處求真。
之三,讀書須動手。錢先生注重做筆記?!皶徽摻窆?,人物不問新舊;有書則讀,每讀必記?!彼嬲]學生,要天天練習寫短文,“字句要簡,意思要盡,時間要快。篇幅最好百余字,時間至多一點鐘”,如果堅持練習,“心思愈用愈出,筆機愈熟愈快,自然意到筆隨,詞無不達”。這種既注重讀、又看重寫的方法,有利于知識和資料的積累,也有利于文字水平的提高。
之四,讀書須勤奮。從他的讀書“日錄”來看,確是無日不在讀書。僅一部《史記》,他就提出三種讀法,一為研究義例讀,二為研究文化讀,三為研究文學讀。這種精深的讀書之法,沒有一種坐冷板凳的功夫是堅持不住的。
錢先生談到或踐行的一些讀書方法非常樸素,甚至“古舊”,但卻可以為當下流行的閱讀方式提供一些實質(zhì)性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