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涌敏
班級文化是指作為班級成員共有的信念、價值觀、態(tài)度的復合體。班級文化既是影響班級管理的環(huán)境因素,又是班級管理成果的物化標識。學生的品德、個性特征、思想意識、知識才能、情趣情操都是班級文化的重要特征。班級文化是一門隱性課程,具有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班級的文化建設既是一種文化氛圍的創(chuàng)建,又是對被教育者心靈的塑造。班級文化建設具有多重的作用,它不能局限于單一的層面上,也不能局限于某一部分,它必須有層次、有深度、有廣度。在教育教學中,我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嘗試,營造出了“多彩、民主、和諧、平等、創(chuàng)新”的多元班級文化,以班級文化浸潤學生心靈,打造特色班集體。
一、教室環(huán)境的布置實現(xiàn)“美化”
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客觀現(xiàn)實對人的心理產生影響。優(yōu)美的教室環(huán)境能給學生增添生活和學習的樂趣,消除學習后的疲勞。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陶冶學生的情操,無形之中增強班級的向心力與凝聚力。在教室環(huán)境的布置上我力求讓教室的每一面墻壁、每一個角落都會“說話”,而且讓它們說應該說的話。
(一)墻面的布置
體現(xiàn)美觀,更體現(xiàn)潛移默化的教育性與熏陶性。墻面布局大致有五個部分組成:
1、展示區(qū)
主要展示學生的特色作業(yè)、個性作品。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現(xiàn)自我的小舞臺,讓每一個學生都在這個小小的舞臺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2、評比區(qū)
班級分個人評比區(qū)、小組評比區(qū)。顯性的評比激勵著學生你追我趕,學生良好的紀律、習慣、學風、品性等在各項評比活動中逐漸形成。
3、獎勵區(qū)
班級集體榮譽、學生個人獲獎等展示。讓班里每個孩子都能體驗成功的快樂。
4、信息區(qū)
以月歷表的形式記錄每個月的重要節(jié)日,同學的生日,學校、班級要開展的各項活動等,提示學生按時參與,形成時間觀念;5、制度區(qū):班規(guī)班法、老師、學生、家長的各項承諾,讓每個群體明確自己的職責。
(二)教室的綠化
發(fā)動學生將自己喜愛的花草帶到班級,并為這些花草做“簡歷”,了解每一種花草的生活習性,每盆花草都有一個小主人,一盆盆小花草不僅美化了環(huán)境,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心與責任感。
(三)班級的象征
班徽是一個班級的標識,更是班級凝聚力的象征。經過班級同學的民主討論,我們創(chuàng)設出了自己班的班徽。整個班徽是向上綻放的花朵,由四片花瓣組成,代表著孩子們如花的年齡和他們如花的未來。四片花瓣各有寓意:綠色花瓣,象征著希望,代表著孩子們充滿活力的生命;黃色花瓣象征著陽光,代表著家庭帶給孩子們的溫暖;紅色花瓣象征著熱情,代表著學校帶給孩子們的廣博的知識;藍色象征著高遠,代表著社會帶給孩子們的廣袤的天地。根據(jù)班徽的含義,班級取名為朵朵班。
要注意的是,在美化班級文化過程中,要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孩子們積極動手,群策群力,這一過程會讓孩子有一種歸屬感,他們會把班級當成自己的家,去全心的裝扮它、愛護它。
二、人際關系的協(xié)調實現(xiàn)“優(yōu)化”
人際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是通過人與人的交往,群體輿論的監(jiān)督來實現(xiàn)的,班級人際環(huán)境是班主任、任科教師、家長、學生之間的相互關系構成的。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際環(huán)境是一種高級形式的班級文化,良好的人際環(huán)境能使人心曠神怡。一個班級的班主任與學生、任科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家長、學生與家長之間能相互理解、團結、幫助,平等地友好相處,那么就能形成一種使人奮發(fā)向上的氣氛。為使班級的人際關系實現(xiàn)“優(yōu)化”,我側重做了以下工作:
(一)培養(yǎng)學生“家”的觀念
培養(yǎng)學生把班級體當成是“家”,自己是家的一分子。班集體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自己的言行時刻關系到“家”的榮辱,對家人要友愛與關心,引導孩子學會幫助、學會寬容、學會公正。我把班級的大事小情按班級人數(shù)分成相同份數(shù),由孩子們自主選擇,按照他們的意愿,給每份工作都起了個動聽的名字,如:管理花草的叫“花長”、管理飲水機的叫“機長”,管理班級物品擺放的叫“小管家”…… 每個職務都做了標志。孩子們每天戴著標志上崗,工作起來也特賣力氣。小學生年齡小,做事情缺乏持久性,針對這一特點,我又開展了每月工作總結表彰活動和換崗制,讓孩子們始終有旺盛的興致參與到班級的建設與管理活動中。幾年下來,孩子們真的把班級當成了自己的家,把老師當成了自己的父母,把同學當成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孩子們完全達到了與這個家“榮辱與共”。
(二)與學科教師溝通、了解學生動態(tài)
及時與各任課老師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思想動態(tài),配合各學科教師,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把科任老師團結在班級的建設氛圍中。
(三)建立和諧而團結的家長隊伍
與家長以誠相待,以信為本,開發(fā)家長資源,使每個家長都關注自己的孩子。以沙龍交流的方式對家長進行培訓、指導,使家長不僅關注自己孩子的成長,也關注孩子所在班級的建設。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一個他們所期望的“好”班學習生活,這個好,簡單的來講就是希望班主任認真負責,班級有良好的學風,孩子有得到發(fā)展的空間。在這一點上,家長是我們的同盟軍,所以當你為他的孩子創(chuàng)設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需要他們的支持與幫助時,家長會心甘情愿地配合你。我的班級文化之所以做得好,做得有特色,就是充分開發(fā)和利用了家長資源。
三、班級制度的健全實現(xiàn)“自化”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習慣的養(yǎng)成,也絕非一朝一夕的事。好的班級制度的建立健全對學生的成長不僅僅是規(guī)范,更是努力的目標,成長的動力。為此,我主要做了以下的努力:
(一)樹立學習典型
學習典型事例,仿行典型行為。在班集體的學習、紀律、衛(wèi)生、文明禮貌等諸方面為學生樹立好的典型,榜樣來自于他們的學習生活,來自于他們的身邊,這樣的學習既有目標又有動力。
(二)培養(yǎng)核心“領袖”
組建班委會,培養(yǎng)得力的小助手,形成班集體的核心,以核心帶動全體,讓部分學生成為班級的小“領袖”。在班集體形成良好的班風后,采用班級干部輪流制,給每個學生展示自我、鍛煉自我、服務他人的機會。
(三)建立制度公約
制定“學生的承諾”、“老師的承諾”、“家長的承諾”三級公約,讓每個群體明確自己的責任,有目標可尋。同時建立同學友愛、師生友愛公約。在建立公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愛”的理解。使學生懂得不僅要愛自己,還要愛同學、愛老師、愛家人、愛身邊的每一個需要我們的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