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敏
摘 要:建國初期,我國在教育方面始終師從蘇聯(lián),因此有了語文學科的“語言”與“文學”分科的歷史時期,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持續(xù)時間并不長,隨后也逐漸減少了對解體后的俄羅斯聯(lián)邦母語教育教材的研究,但是不少語言教育研究者也指出“語言”與“文學”分科設置不無道理,本文針對我國對俄羅斯聯(lián)邦義務教育階段母語教材的研究進行綜述。
關鍵詞:俄羅斯;國語教材;俄語;俄羅斯文學
自從1991年蘇聯(lián)解體后,伴隨著負面的報道,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失敗的,毫無價值的俄羅斯形象,世界上對俄羅斯的批判也是方方面面的,其中教育也是遭受批判的一方面。我國建國初期缺乏建設社會主義的經(jīng)驗,于是選擇一切師從蘇聯(lián),語文教育也是如此。于是便有了當時“語言”與“文學”分科的歷史階段,但是分科階段持續(xù)時間并不長,也是從那之后我國的研究者就大部分放棄了對蘇聯(lián)國語教育的研究。如果將我國對俄羅斯語文教材的研究縱向分為兩個階段:對1991年12月25日解體前的蘇聯(lián)語文教材的研究;對解體后俄羅斯聯(lián)邦語文教材的研究。其中大部分的研究都是針對于蘇聯(lián)時期的研究,而這里筆者針主要對后者的研究進行綜述。需要明確的是,對于教材的研究必然受教育政策的影響,以下筆者將進行分類論述。
一、教育政策層面的研究
馬德益通過對21世紀初俄羅斯頒布的重要教育政策進行分析,總結(jié)了俄羅斯基礎教育改革所呈現(xiàn)的鮮明特征。俄羅斯在2000年4月頒布實施的《俄聯(lián)邦教育發(fā)展剛要》和在2000年10月頒布的《俄國民教育發(fā)展要義》兩個教育綱領性文件中提出,“綱要主要目的是在俄聯(lián)邦所宣布的教育優(yōu)先的基礎上,使教育系統(tǒng)的發(fā)展有利于造就和諧發(fā)展的、有社會積極性的、有創(chuàng)造性的個人,并使教育系統(tǒng)成為經(jīng)濟和社會進步的因素之一獲得發(fā)展”。同時確定了俄羅斯從2000年至2025年的教育發(fā)展與改革的宏偉長遠目標。馬德益指出這些政策更加突出個性自由,同時其長遠目標的設立也顯示出其教育體系的長遠導向功能。
單春艷,曾介紹俄羅斯義務教育改革情況,2007年俄羅斯普通教育的總年限為十一年,取代了過去的九年義務教育。十一年義務教育分為三個階段:初等教育階段,年限為四年;基礎普通中等教育階段,持續(xù)五年;完全普通中等教育階段,年限二年。她認為十一年的義務教育,其意義在于提升俄羅斯全體公民的普遍教育水平,從而提升其在世界的競爭力。
丁曙,白百玲分別在不同時期發(fā)表的論文中闡述了俄羅斯基礎教育教材改革的特征是:教材管理由集權向分權轉(zhuǎn)化,教材競爭機制,“以學生為中心”編寫教材,教學內(nèi)容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人文主義傾向。他們認為,通過這樣的教材改革機制勢必可以推動俄羅斯教材的多元化發(fā)展。
從俄羅斯的教育政策層面看,逐漸擺脫了蘇聯(lián)時期嚴重集權的局面,轉(zhuǎn)變?yōu)楦尤诵曰?,多元化,更具有人文主義傾向,其對本民族義務教育的年限設定想必值得我們學習。
二、教材層面的研究
江蘇母語課程教材研究所在《當代外國語文課程教材評介》中介紹了俄羅斯的母語教材和母語教育的課程設置。俄羅斯聯(lián)邦的國語教材分為“語言”和“文學”?!罢Z言”教科書名為《俄語》,而“文學”教科書又分為《祖國語言》《祖國文學》《俄羅斯文學》以及《俄羅斯、蘇維埃文學》。俄羅斯聯(lián)邦的中小學里,“語文課程”分為以下三種形式:
第一種,在用俄語授課(俄語是母語)的學校里,語文課程包括:俄語、俄羅斯文學、外語、俄羅斯各民族文學。第二種,在用本族語授課的學校里,語文課程包括:俄語、俄羅斯文學、外語、俄羅斯各民族文學、本族語、地方文學。第三種,在用俄語授課(俄語不是母語)的學校里,語文課程包括:俄語、俄羅斯文學、外語、俄羅斯各民族文學、本族語、地方文學。也就是說,羅斯語言和文學都是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必修的課程。
潘涌指出俄羅斯作為文化悠久的國家,其母語教材中的選文是以本國作家的作品為主,抑或使其占有較高比例。他認為其目的在于使學生受到母語文化的滋養(yǎng),傳承本國文化。
尹水,曾介紹過俄羅斯新型教材“21世紀小學教材”,是由俄羅斯教育科學通訊院士尼·費·維諾格拉多娃領導下編寫的,這套教材曾獲得俄羅斯聯(lián)邦總統(tǒng)教育獎。編寫者認為一年級的小學生只有兩門綜合性德課程:美學課(包括圖畫、音樂、手工)和文化課(包括識字、閱讀、計算、認識周圍世界)。
針對于俄羅斯母語教材的研究,江蘇母語課程教材研究所的研究想必是最具有針對性的,同時在研究中還介紹了俄羅斯母語的課程標準,并選譯了俄羅斯母語教材中的文本內(nèi)容。但該書出版時間是2004年,距離現(xiàn)在已有11年之久,想必俄羅斯十年多的母語教材也會有相應的變化。
三、結(jié)語
通過以上國內(nèi)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我國對俄羅斯教育的研究更多集中在教育層面,政策層面的研究,對于其母語教材的研究較少,且針對于教材的研究也均屬于介紹性、描述性質(zhì)的研究,并且從上述文獻及書籍的出版時間來看近幾年明顯減少。當然,在教材改革上,借鑒國外優(yōu)秀研究成果是上乘選擇,但就目前來看,我們針對于國外母語教材的研究多是針對于歐美和日本的研究,少有俄羅斯的研究,雖然各國的母語教育并不具有通約性,但想必取眾家之長才是最佳之選。筆者僅希望針對俄羅斯母語教材的研究增多,希望可以為我國教材改革提供更多元的啟示。
參考文獻:
[1]江蘇母語課程教材研究所.當代外國語文課程教材評介[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
[2]馬德益.俄美日新世紀基礎教育發(fā)展目標構(gòu)建及特征[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7(5).
[3]丁曙.俄羅斯新的基礎教學計劃[J].課程·教材·教法,1998(9).
[4]白百玲.當代俄羅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