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猴年的緣故,孫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齡童今年格外搶眼,他致力于在國內(nèi)外傳播中華文化的故事,更是引起了廣泛關(guān)注。不久前,六小齡童版孫悟空作為中國首個文學形象,進駐北京杜莎夫人蠟像館。在杜莎夫人蠟像館近200年的歷史上,中國神話人物進駐還是第一次。六小齡童說:“這不僅是對我所塑造的孫悟空形象的肯定,更重要的是中國文化元素不斷地在與西方文化交匯相融。這就是超越了政治、經(jīng)濟和種族的文化力量?!?/p>
如果說六小齡童前半生是在傳承中國猴戲藝術(shù),那么后半生六小齡童則是在弘揚美猴王精神。這些年,他除了寫一些表演藝術(shù)的書以外,還寫了一些西游記的讀物,有給學齡前兒童閱讀的《聽孫悟空說西游》,也有給成年人閱讀的《六小齡童品西游》。進入新世紀后,各種各樣的孫悟空出現(xiàn)了,或丑如妖怪,或吊兒郎當,或色情搞怪。孫悟空和白骨精談戀愛,女演員飾演的唐僧和孫悟空存在曖昧關(guān)系,唐僧愛上女妖精……實在難以忍受他們被低俗化,六小齡童終于坐不住了,“我必須主動出擊”,他發(fā)下宏愿,要進入校園,做一千場講座,對抗惡搞作品對年輕人價值體系的侵蝕。最近,六小齡童等《西游記》原班人馬參演的中美合拍3D魔幻電影《敢問路在何方》也已經(jīng)啟動,他有信心把“美猴王”的形象帶給全世界。他說:“放心吧,可能會跟原著有區(qū)別,但孫悟空的魂兒不會變。”
【素材解讀】
存在的合理性并不代表社會的需要,更不代表它有什么社會價值。如果一個文化產(chǎn)品缺乏應(yīng)有的社會效益,那么它的經(jīng)濟效益就會失去存在的依據(jù),就會淪為不折不扣的文化糟粕。這樣的糟粕即使能贏得一時的“青睞”,最終也會為人所唾棄。
一個人熱愛傳統(tǒng)文化,這是一種情趣;一個人熱衷傳播文化,這是一種胸懷。在六小齡童身上,我們感受到了文化人的擔當與堅守。
【適用話題】
文化、傳承、堅守、傳播、熱愛、正能量、影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