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忠
【摘 要】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評價應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過程以及學習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使對學習過程和對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tǒng)一。走出成績測評的誤區(qū),試圖通過成績記錄過程,探討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關鍵詞】成績記錄;評價誤區(qū);測驗
中小學階段測驗旨在分析經過一段時間課堂教學和學習之后學生的學習情況。測驗不一定需要基于某個特定任務,也不一定總是用百分數或者分數來表示。它可以是教師對學生的主觀意見,包括學習態(tài)度、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認識的發(fā)展。測驗也可以指學生個人的相對進步,將當前的水平和起點能力進行縱向比較,而不是與其他學生的橫向對比。下列內容是大多數教師進行語言測驗時關注的問題:
①使用正式測驗是否有一個最小年齡會最佳年齡?
②各類測驗在多大程度上對學生是一種鼓勵和挑戰(zhàn)?或者是一種打擊?
③是否存在各種不同個性和能力類型,能夠更好或更差地響應不同的測驗?
④對不同年齡組和能力水平(15歲以下)而言,哪種測驗形式和技巧最為有效?
⑤不同形式的成績記錄和測驗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學生學習外語的真實情況?
目前,我們對上述問題還很少有答案。值得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研究正在進行中,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對這些問題會有指導性的意見。最近有許多研究試圖弄清楚,在經過幾年的語言學習之后,孩子們能取得哪方面的成績?,F在,孩子們花更多時間學習一門外語,政府、教師、家長需要知道這種學習效果如何?究竟小孩子能夠做到什么?甚至是否應該學習外語?
一、為什么要記錄學生的進步、測驗學生的英語
你也許認為,這是一個愚蠢的問題。教師當然應該記錄學生的進步,孩子們也必須參加考試。然而,你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會受到有關中小學教學的文化觀念的很多影響。每個地區(qū)都有自己進行成績記錄和測驗的“好的做法”。有些國家例如日本,經常測驗小學生的學習,甚至從幼兒園開始就有測驗。不同國家測驗的方式受到幾個因素的影響,例如針對小學課程的做法;地區(qū)教育政策與教育實踐活動;教學觀念;對“了解一門外語”含義的理解;重要人物(比方說教育部官員、學校校長、教師、家長等)的觀點等。在大多數國家,某種形式的測驗是正常計劃、教學和測驗周期的一部分。
二、英語測驗與評價的誤區(qū)
“教師常常把考試成績當作是最終的評價依據,但學習過程本身是一個動態(tài)的不斷變化的過程”。測驗本身可以說也是學習活動中的一種“因此僅憑分數是不能很好地解釋和描述學習過程的”我們應該用一種比較客觀的態(tài)度對待“語言測試和教學評價”。日常教學中的英語測試和評價的目的主要可歸納為三個:
(1)檢查學習進度。即檢查和評價學生在某一階段或某一課程學習中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考試內容應是學什么?考什么?”,“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成績,發(fā)現問題,調整教學進度和改進教學方法”。
(2)激勵學生學習。如果教師期望學生在英語學習的某一方面有所發(fā)展,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測試。因為要考試,學生會努力學習;期待老師對自己有好的評價則會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
(3)為教育科研服務。即教師對教學提出假設,然后進行調查和研究,再根據不同的情況設計不同的測試和評價標準,最后對測試的結果和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比較判斷,從而驗證所提出的假設。
三、持續(xù)性成績記錄和形成性測驗
許多教科書既包括持續(xù)性測驗,也包括學年未測驗,即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結合。例如《藍色天空》教師用書第144頁寫道:“詳細的測驗和學生進步記錄是重要的,因為它可以使你采取補救性行動。教師也許選擇某些任務,提供非正式的測驗信息,但日常監(jiān)督學生表現會給出最后的結果。”持續(xù)性或形成測驗可以增進學生的動機,更能反映學生真實的學習進展。
四、成績記錄或持續(xù)性測驗應該是怎樣的
教師的重要職責之一是追蹤學生的進步情況。如果它是用作正式過程,學校將會為每個孩子建立正式的成績記錄,包括語言項目或技能項,教師使用記錄單時,只需在這些項目旁邊進行標記或評論。記錄可以圍繞以下重點展開:語法,如時態(tài)、介詞;單詞組,如衣服、動物;語言技能,如聽力、閱讀等。如果沒有正式的成績記錄單,教師可以使用一個記錄本,寫下一段時間內對學生進步、困難、優(yōu)點和缺點的評論。對很小孩子的評論可以包括:從事聽力、抄寫等活動時,注意保持的時間;從事不同活動的動機水平;唱歌、朗誦韻律詩、玩游戲時,是否愿意使用英語;從事個別、配對或小組工作的能力。
五、結論
教師在改進教育和教學方法的同時,改變傳統(tǒng)測試和評價的觀念勢在必行。我們必須學習和了解語言測試的基本理論,認識英語教學和測試與評價之間的關系,規(guī)范和改進測試和評價。同時我們應該妥善處理好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關系,學會利用測試和評價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提高科研素養(yǎng),努力成為科研型的教師。
參考文獻:
[1]劉潤清,韓寶成. 2000.語言測試和它的方法[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武尊民. 2002.英語測試的理論與實踐[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1.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