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星星
1985年1月6日,《人民日報》刊登了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四次代表大會閉幕的消息,同時刊登新選出的理事會名單。一般來說,群眾性團體組織換屆不會有意外反響,這一次的理事會改選卻引起了廣泛注意和熱烈反響。原因只有一條,《人民日報》公布的理事會名單中有這樣一句附加解釋:“按得票多少為序。”
名單公布以后,中國作協(xié)與會代表們首先議論紛紛,氣氛活躍。老一代著名作家陳殘云稱贊它“有點突破陳規(guī)的意義”;另一位老作家辛笛拍拍報道此事的《人民日報》記者袁鷹的肩膀,情不自禁地說:“這才有點民主的味道?!?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3/07/18/qkimagestbbytbby201602tbby201602121-1-l.jpg"/>
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1985年的按得票多少排序,看似細(xì)水微瀾,卻牽連著高層的心思和目光,和高層全面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不無關(guān)聯(lián)。作協(xié)黨組向中央書記處匯報名單,負(fù)責(zé)人張光年曾問書記處:那個名單是指令性的還是指導(dǎo)性的?胡耀邦總書記斬釘截鐵地回答,既不是指令性的,也不是指導(dǎo)性的,是有效性的。還說:作家的會,選上誰就是誰。
1985年的“按得票多少為序”不過曇花一現(xiàn),不久就被膽怯地雪藏。倒是“以姓氏筆畫為序”有驚無險,以后一路順風(fēng),作為一項祖宗之法又傳承下來。以姓氏筆畫為序遭受挑戰(zhàn),一場虛驚之后繼續(xù)大搖大擺,穩(wěn)坐各路選舉盛宴上席。一個小細(xì)節(jié)身影一閃,稍縱即逝,啟示我們改革方略實施起來步履維艱。魯迅說,在中國,挪動一張桌子都要出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