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植物學實驗》教學新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2016-05-30 18:16:31易華姜在民王曉靜程金鳳
      教育教學論壇 2016年17期
      關鍵詞:課程體系實踐改革

      易華 姜在民 王曉靜 程金鳳

      摘要:結合我校2008和2014版培養(yǎng)方案,加強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依據(jù)新的課程質量標準,將植物學實驗劃分為驗證型、綜合型和綜合自主型三個不同的實驗模塊,明確實驗技能目標,調整實驗內容和課時分配,構建新的植物學實驗教學體系。

      關鍵詞:植物學實驗;課程體系;改革;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7-0146-03

      植物學是農林院校中農學、園藝、植保、林學以及生物類等許多專業(yè)的一門必修專業(yè)基礎課,該課程教學成效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到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植物學實驗作為植物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農業(yè)院校的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校的植物學實驗課針對大一學生開設,是學生進入大學后的第一門實驗課。在實驗課中,學生不僅要驗證理論課中講授過的知識,還要掌握基本實驗技能、培養(yǎng)良好的實驗習慣,為后續(xù)其他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生將終身受益。

      隨著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的深入發(fā)展,越來越重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我校分別在2008年和2014年修訂了新的培養(yǎng)方案。為適應新培養(yǎng)模式的需要,建立科學、符合素質教育培養(yǎng)需要的植物學實驗教學體系,自2008年以來,基于全面掌握植物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和探索精神的教學理念,我們對原有的植物學實驗課程內容進行了多次調整,建立了適合我校實際的植物學實驗課程新體系,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科研創(chuàng)新動手能力,實現(xiàn)了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制定全新實驗課教學質量標準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規(guī)范課程教學關鍵質量環(huán)節(jié),強化教學,形成以學生為本,以知識重構、能力培養(yǎng)為重點,配合新的培養(yǎng)方案,制定了新的實驗課教學質量標準。在新的標準中,明確實驗教學要達到的目標和要求,并按照實驗內容和培養(yǎng)目標,把實驗分為三個模塊,明確每一模塊實驗目的以及要達到的技能目標(表1)。

      二、全面調整實驗內容,重新分配實驗課時

      針對實驗目標,我們重新設置了實驗內容和課時分配,壓縮驗證型實驗的比例,增加綜合性和綜合自主型實驗。具體調整方案見表2。

      (一)壓縮驗證型實驗的比例

      在原有的實驗教學體系中,植物解剖學實驗是結合理論課進程,按照植物細胞、組織、營養(yǎng)器官、繁殖器官的順序安排的,實驗內容主要是在顯微鏡下觀察已經制作好的植物切片,學生需要動手制作的內容比較少,只有少量觀察項目需要學生自己制作裝片。在第一次興致勃勃學習使用顯微鏡之后,學生的興趣逐漸減弱,實驗過程敷衍了事,達不到預期的實驗目的。針對這種情況,這一部分內容我們做了大幅度的調整,把顯微鏡使用和植物細胞的觀察合并為一次,學時數(shù)由6學時壓縮為3學時,原來在植物細胞實驗中觀察的有絲分裂和植物組織合并為3學時,種子和幼苗的內容調整到課余時間,給學生提供各類種子,學生自行設計實驗觀察種子結構、萌發(fā)條件、萌發(fā)過程以及結果,并在規(guī)定時間把自己培養(yǎng)的幼苗帶到實驗室進行比較討論。

      (二)精簡觀察項目,突出觀察重點

      在原有實驗體系中,觀察項目繁多,重點不突出,每次上課面對十多種植物裝片,學生比較茫然,不知道哪些是重點觀察項目,只是被動地完成作業(yè)。為此我們調整了觀察項目,減少植物裝片的種類,只提供重點觀察項目的切片,其余的內容改為演示實驗,由教師通過視頻設備講解切片。比如根結構的觀察,重點觀察單雙子葉植物根的初生結構和雙子葉植物根的次生結構,而側根的產生,變態(tài)根的觀察由必須觀察的內容調整為演示實驗。莖周皮的發(fā)生部位,不同生態(tài)型葉結構,薺菜胚的發(fā)育過程等內容也都調整為演示實驗。

      (三)綜合相關比較性實驗

      把根、莖、葉、雌、雄蕊解剖結構幾個驗證性實驗調整合并為三個綜合實驗:

      (1)根尖分區(qū)、單雙子葉植物根的初生結構和莖尖觀察,單雙子葉植物莖初生結構合并為一個綜合實驗,學生不僅能縱向對比觀察分析同一器官不同部位的結構演變,掌握器官結構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還能橫向對比不同器官以及單雙子葉植物根莖的結構的差異。

      (2)雙子葉植物根的次生生長、雙子葉植物莖次生結構、裸子植物莖次生結構合并為一個綜合實驗,同樣進行縱向和橫向兩方面的對比分析學習,學生能更好掌握根、莖次生生長過程以及次生結構的差別。同時這一部分實驗增加徒手切片的內容,學生可以對通過植物根、莖不同部位、不同切面方向做徒手切片觀察,結合教學切片,增加感性認識,全面掌握根、莖的結構特征和功能,樹立起結構連續(xù)性的概念。

      (3)葉結構和雌雄蕊結構的觀察合并為一個綜合實驗。葉的結構觀察,我們只提供棉花、玉米、小麥三種葉的切片,分別代表雙子葉植物、C4植物和C3植物。另外采集不同的單雙子葉植物葉片,供學生做徒手切片,學生通過對不同植物葉片的觀察,可以綜合總結葉結構特征以及不同類群植物葉結構的區(qū)別。雌雄蕊結構依然采用教學切片。

      (四)強化分類基礎實驗內容

      器官外形的觀察是學習分類的基礎,我們在強化課堂教學的同時,增加了這部分實驗的課時,根莖葉外形和果實外形觀察課時維持不變,花外形的觀察難度最大,課時由原來的2課時增加為4課時,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仔細解剖花的結構,全面掌握相關的知識。根莖葉外形觀察可以結合校園植物識別在課外強化。

      (五)大幅增加植物分類實驗

      植物分類部分一直是學生學習比較困難的部分,需要對實物進行大量的觀察,原有的課時遠遠不能滿足教學要求。為此我們增加分類實驗的課時,由原來的4學時增加到9學時,在實驗內容設置上,第一次實驗課主要讓學生掌握植物檢索表的使用和編制方法,此后的實驗課給學生提供典型的代表植物標本,同時要求學生根據(jù)教學內容自己采集不同科屬的植物標本,教師重點教會學生觀察的方法,通過以點及面的方式,讓學生掌握相關科屬的特征。

      (六)充分利用校園植物,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我校校園及博覽園共有138科431屬709種植物(含野生植物),植物資源豐富,為分類學實驗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在新的實驗課教學體系中,我們把分類實驗延伸到課堂外,把學生分為若干小組,針對校園植物,學生自己選題,對校園植物進行識別、分類,完成各自的選題。同時要求學生用手機拍攝植物,做成圖文并茂的校園植物圖鑒并且定期交流。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對校園植物的辨識能力明顯提高,對學習植物分類學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效地促進了植物分類部分的學習。

      三、豐富實驗教學手段

      為了讓更多的學生掌握更多實驗知識和實驗技能,有一些常規(guī)實驗難以完成的觀察內容,我們則通過虛擬仿真技術讓學生完成實驗。如雙子葉植物根、莖的次生生長過程,雌、雄蕊的發(fā)育過程等內容,利用視頻、錄像、動畫等多種技術,把這些過程做成動態(tài)效果,同時結合網(wǎng)絡教學資源、微課等新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逼真的虛擬環(huán)境下,生動地觀察到這些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這些方式提供的信息量很大,展示的內容直觀易于理解,彌補了實驗課時不足,實驗材料缺乏等因素對實驗教學效果的影響。

      四、開展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

      結合教學實際,吸引對植物學有興趣的學生開展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是提高教學質量與學生素質的良好途徑。目前我們已經指導學生從大一開始,完成10項和植物學相關的科創(chuàng)項目,其中國家級科創(chuàng)項目6項(表3)。項目實施過程中,還吸引了很多非項目組成員參與到項目中,通過這些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的實施,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同學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科研素質,顯著提高了植物學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譚玲玲,劉新.植物學相關課程考核方式的教學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4,7(30):141-142.

      [2]李國樹.《植物學實驗》考核方法改革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6(28):15-16.

      [3]林永慧.高等學校植物學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模式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1,(12):110.

      [4]鄭云翔.高校植物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衡水學院學報,2007,9(3):110-112.

      [5]隋常玲.高校植物學實驗教學實踐改革探索[J].新課程研究,2014,(7):62-63.

      [6]郝春麗.關于《植物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3):83.

      [7]李孫文.農業(yè)院校植物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J].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8,10(4):69-74.

      猜你喜歡
      課程體系實踐改革
      改革之路
      金橋(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以創(chuàng)新課程體系引領學生發(fā)展
      輔導員(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課程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思路*——以中國政法大學的民法課程體系為例
      改革備忘
      初中政治教學中強化新八德教育探討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4:30
      體驗式學習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
      生物專業(yè)師范生教學實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1:19
      校企協(xié)同實施高職專業(yè)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4:06
      改革創(chuàng)新(二)
      加強青少年中醫(yī)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課程體系構建
      锡林浩特市| 色达县| 丹巴县| 大埔区| 儋州市| 咸阳市| 丁青县| 板桥市| 荆州市| 丰县| 庐江县| 封丘县| 屯留县| 新营市| 西安市| 永吉县| 梁平县| 台北市| 蕲春县| 永川市| 湘西| 怀安县| 北安市| 陇川县| 崇礼县| 民丰县| 濉溪县| 上思县| 延庆县| 衡南县| 富宁县| 锦州市| 巴东县| 晋城| 丹江口市| 吉林市| 波密县| 广元市| 曲周县| 怀远县| 安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