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紅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0062-02
開放式教育是針對封閉教育來講的,是一種鼓勵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方式。開放性體現(xiàn)在:開放的空間、開放的環(huán)境、開放的課程、開放的態(tài)度、開放的資源運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考試為中心,過分注重分數(shù),割斷了語文課和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只有揚棄封閉式課堂教學,采用開放式課堂教學,語文課堂才能充滿生機和活力。開放式語文課堂,給孩子一個幸福自豪的童年!
一、教師思想的開放
教師首先要樹立教學改革的教育理念,敢于挑戰(zhàn)舊的課堂模式,勇于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qū),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營造和諧歡愉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其次是在這個環(huán)境中,教師不再是絕對的權威者,不再扮演“傳授者”的角色,而是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把學生視作朋友,欣賞每一位學生,鼓勵學生勇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習的方法,提供有關知識,討論疑難問題。他不僅走下講臺,甚至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千方百計地到學生心靈世界中尋找自己的助手,和學生建立互助的關系。只有語文教師更新教育理念,解放教育思想,提高自身素質(zhì),語文課堂才能形成開放性的格局。
二、學習內(nèi)容的開放
(一)引進“活水”——時文美文
語文課在完成教材規(guī)定內(nèi)容的同時,課堂里引進優(yōu)秀的課外作品,將課外閱讀納入語文課程體系,這對拓寬學生知識面,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強審美情趣,提高其寫作能力,無疑是大有益處的。我們做過調(diào)查,語文學得好的同學,總有一個共同點:愛看課外文學作品。小說、散文看多了,自然語文水平就提高了,寫作能力自然也提高了?!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往今來成功者的親身經(jīng)歷無不證明這一點。因此有計劃地增加一些課外教材,能給課堂注入生機,給學生美的享受,激發(fā)其學習興趣,所以我選用了巴金的《雨》、葉圣陶的《藕與莼菜》、王蒙的《想念冰心》、屠格涅夫的《麻雀》、契訶夫的《胖子與瘦子》、賈平凹的《溪流》、林語堂的《秋天的況味》……將大批中外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引進課堂,大大豐富了學習內(nèi)容,開闊了學生視野,陶冶了學生情操,調(diào)動了他們學語文的積極性。
(二)向課外延伸——注重運用
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學習必須盡可能和生活溝通,課堂語文學習與學生社會生活語言實踐應當相互聯(lián)系、相互促進。根據(jù)這一原則,語文教師還應當把學生的視野引向廣闊的社會天地,使學生能摸到時代的脈搏,不至于死讀書?,F(xiàn)代社會生活豐富多彩,從化妝品、啤酒廣告到電器產(chǎn)品的說明書,從青山綠水的公益宣傳到電影電視的介紹,無一不是語文知識的匯合。因此,我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并吸收學習,一方面把社會生活語言引入課內(nèi),豐富課堂學習,另一方面指導學生學習生活語言,豐富自己的語言。
(三)訂閱報刊雜志——交流學習
每個學期,我都精選了幾種適合中學生閱讀的報刊雜志,如《中學生時代》《語文報》《中學生天地》《中學生寫作與閱讀》,做到每人一刊一報,課外每星期讀一、二篇,做一些讀書筆記,并定期開設閱讀課,檢查課外閱讀情況,交流學習心得體會。
三、教學形式的開放
(一)比較閱讀
在學習《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時增讀金輝文的《湖群,在消失》兩篇說明文,讓學生明確當前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緊迫感。比較閱讀,能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既使學生一勞多得,也使教師事半功倍,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二)討論教學
在賞識課文過程中,讓學生閱讀,師生共同提出問題互相討論,各抒己見,問題的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而應該是多元的。討論式的教學形式,能融洽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語言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努力把我們的教育內(nèi)化成學生的自我教育,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學生思維的開放
(一)討論問題,激發(fā)思維開放
教育學家認為教育最理想的思維是提出一個問題,從中引出大量知識。任何思維都始于問題,這就是說在課堂中要讓學生重視對問題的思考,通過思考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開放性,這要求教師聯(lián)系教材和學生實際,向?qū)W生提出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鼓勵他們思考,拓寬他們的思路,引導他們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如學習《狐貍和葡萄》一文,學生們了解寓言的內(nèi)容之后,我設置了幾個問題,從哪些地方看出葡萄成熟了?狐貍為什么說它是酸的?課文告訴我們什么寓意?學生討論后認為此文是告訴人們不要自欺欺人,可有的同學認為狐貍的做法有一定的道理,既然實在無法得到心儀的東西,那就轉(zhuǎn)而安慰自己,以求心理平衡,具有現(xiàn)實意義。這種逆向思維是智慧的火花,創(chuàng)新的表現(xiàn),老師一定要給予鼓勵和肯定。
(二)學生自己設疑,訓練思維開放
教學是一個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的思維火花往往是遇到要解決的問題引起的,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大膽探索的能力,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對教材自行提出問題,自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這種形式能極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多元想象,激活思維開放
在閱讀和寫作中,讓學生把教材內(nèi)容進行擴展、補充、延伸也是一種有效的開放思維的辦法,如《皇帝的新裝》皇帝回宮后,皇帝、大臣、騙子和平民百姓間又將上演一出怎樣的戲來?是喜、是悲、是鬧?是含淚的笑,是辛酸的浪漫……學生們的想象多姿多彩,也合情合理。
總之,當我們在語文課堂中實踐了開放性的教學之后,我們的語文課就完全有可能成為學生心靈自由飛翔的天空,成為學生心靈泉水充分奔涌的溪流,學生的語文能力、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就一定能較快地提高。